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老人言大全 蹇叔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人言: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导语: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秦穆公计划进攻郑国并夺取晋国,但德高望重的官员蹇叔反对他的计划,最终秦军遭遇惨败。文章强调了向德高望重的人请教的重要性。

蹇叔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人言: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增广贤文 》

要想把事情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人请教

春秋时期,晋国和郑国国君先后去世的消息一传开,秦国那边就按捺不住了。当时,主掌秦国的是秦穆公,国家在他和一帮官员的治理下,日益强盛。也正因此,他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更多的是想走出国门,跟诸侯们抢地盘。

这一次,两个国家的国君去世,对于秦穆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毕竟国家最高领导人死了,群龙无首不说,继任者的地位也不稳固。秦穆公背地里仰天大笑:“天赐良机啊!”

他计议一番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还找来国内一个德高望重的官员——蹇叔商量,并询问对方:“我这次准备偷袭郑国,进而夺取晋国,你看怎么样?”

蹇叔一听,连忙摆手,说:“您别想打仗的事了。郑国离咱们秦国这么远,你千里跋涉,这还能叫偷袭吗?秦国大军一动,全天下人都知道了,你拿什么成功偷袭?要我说,您还是专心于国内,把国家管好就行了。”

秦穆公见蹇叔否决了自己的宏伟蓝图,不由地拉着一张脸,冷冰冰地说:“平时要偷袭当然不行,可现在郑国和晋国刚死了国君,大家伙儿都忙着稳定国内局势呢,谁有功夫搭理我?哼,不管你怎么说,这仗我是打定了。”之后,他便开始集结军队,不再听取蹇叔的意见了。

等到秦穆公一切准备妥当后,一帮大臣跑来给秦军送行,人人嘴上都说着吉祥话,什么凯旋而归、马到功成,听得秦穆公哈哈大笑。这时候,只有蹇叔一个人站在人群里,痛哭流涕。穆公一见,便指着他的鼻子怒骂:“我算看出来了,全国人民就属你最晦气。大家伙儿都忙着提前恭喜我呢,你不说句好听的也就算了,还哭啥?”

蹇叔擦擦眼泪,哽咽着说:“我哭不为别的,只是想到大军这次远征,败局已定,恐怕很多人我以后都看不到了,所以才痛哭不止啊。”

穆公轻叱一声,不再搭理他,直接跨身上马,就要扬鞭而去。蹇叔赶紧冲上前,拉住马缰,苦苦哀求:“您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啊。晋国人不会坐视郑国灭亡的,他们的军队肯定会在崤山这个地方围击秦军。当初您找我商讨出征的事,也是清楚我德高望重,不是吗?为什么现在

就不听取我的意见呢?”穆公头也不回,直接一扬鞭,策马命令大军开拔。

果然,一切如蹇叔所料。秦军一出门,晋国和郑国的人都先后得知了这个消息,晋国的新国君更是派兵在崤山这个地方驻扎。在郑国没有捞到好处的秦军,挥师西归,长途跋涉刚到,还没等喘口气呢,早就养足精神的晋军便一拥而上,将秦军团团围住,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战,秦军死伤无数,逃无可逃,最终全军覆没。

秦穆公听说兵败的消息后,悔恨不已,在众人面前哀叹:“我这次真的做错了。当初如果听取了蹇叔的意见,哪里会让自己的军队落到这样的下场啊!”

秦穆公算得上是春秋时候的明君了,但犯错也是不可避免的。试想如果他接受了蹇叔的建议,秦晋的崤之战也就可以避免了,而秦军也能保存实力。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之前从来没碰到过的状况。这种时候,为了避免出错,请教经验丰富的人,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他们总是有宽广的阅历、丰富的知识,有他们的指导,我们平时在说话办事时,才能少犯错,更容易获得成功。

感悟:老人言口口相传留下来的草根智慧书。老人言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最大程度地回避了各种思想毒素的污染,可以谓之最纯粹的智慧。句句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自然的清新气息。古往今来,大凡有能耐的人,都是以“学生”的姿态出道,然后才一步步成为大师的。为人处世,既要一分为二地看自己,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别人。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在人生路上有所作为。人生短促,不可能从头来过。聆听老祖宗的教诲,会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老人的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人生的描述和认识,更体现在对一种古老智慧的参透。老人言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能够为今天的人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老人言教你怎样开阔自己的心胸、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情、怎样创造快乐、怎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机勃勃、怎样从容地思考人生。聆听“老人言”,会让人受益一生…..文/单眼老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3477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凤于九天》开机了!凤于九天讲了什么故事?下一篇:因为兄长的一个谦让 唐朝因此多出了一个开元盛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