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聂耳简介 聂耳简介 聂耳是怎么死的 聂耳创作国歌的故事

导语:聂耳是着名的音乐家,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由聂耳谱写的曲。聂耳出身贫寒,却自幼喜爱音乐,经常在学习之余练习音乐,这也为他之后创作《国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音乐先驱。那么聂耳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来看看聂耳

聂耳是着名的音乐家,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由聂耳谱写的曲。聂耳出身贫寒,却自幼喜爱音乐,经常在学习之余练习音乐,这也为他之后创作《国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音乐先驱。那么聂耳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来看看聂耳的死亡原因及创作国歌的故事

聂耳简介

中文名:聂耳

别名:聂守信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12年2月14日

职业:音乐家, 作曲家

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等

祖籍:云南玉溪

外文名:nieer

国籍:中国

出生地:云南省昆明

逝世日期:1935年7月17日

毕业院校: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主要成就:开辟了中国 新音乐,国歌的作曲者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 。聂耳从小喜爱音乐,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 、二胡 、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1927年聂耳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并进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在这期间,他还自学了小提琴和钢琴。

1931年4月聂耳考入黎锦晖 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 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着名的《义勇军 进行曲》

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聂耳是怎么死的

1935年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聂耳死因成千古之谜

岁末之际,日本东京发生了一起中国人不幸身亡的事件。此事件已经引起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高度重视,正在与日本有关方面进行交涉。 前不久中国熊猫被日本整死,羞辱中国人啊。

当年,人民音乐家 聂耳根据党的指示,离开上海赴日本准备去苏联学习。1935年7月17日,他在神奈川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被汹涌的海浪吞没。聂耳是否为人所害,已成千古之迷。中国人民则失去了一位饱经战斗的青年音乐家。

噩耗传来,全国人民对他的去世表示极大的悲痛和哀悼。在上海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很多群众自发地参加悼念活动。当时,田汉正被国民党幽禁在南京,听到聂耳在日本遇难的消息,无限悲痛。他写了一首悼诗,送给追悼会,表示他对聂耳的深切哀思:

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蕾落几吞声。

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

乡国祗今沦巨浸,边疆次第坏长城。

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

《义勇军进行曲》正是以它奔涌的热血,慨然就义的无畏精神鼓舞了抗日战争中的亿万中华民众,激励了推翻三座大山的中国共产党人。

聂耳的墓地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上,位于西山龙门与太华寺之间的山恋之中。

195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墓地,请郭沫若题写墓碑和墓志铭。这年2月,郭沫若书题“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和墓志铭: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昆明西山聂耳墓 2009.3.4摄

聂耳溺水身亡的1935年,正是日本逐步侵略中国之时。1954年2月,郭沫若为聂耳题写碑文和墓志铭时,中日两国尚无外贸往来,彼此仍以“敌国”视之。故郭沫若在墓志铭中有“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仍未明焉!”之语。

尽管在当时两国仍为“敌国”,但在郭沫若题写墓志铭的9个月后的11月1日,日本人民在藤泽市鹄沼海岸聂耳遇难地附近,修建了聂耳纪念碑。1963年,随着中日民间贸易往来,日本人民又重建“耳”字形的花岗石纪念碑,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写介绍聂耳生平的碑文,并请郭沫若题写纪念碑。郭沫若书写了“聂耳终焉之地”六个大字。

1972年,中日建交。1980年5月,聂耳殉难地的日本藤泽市领导人来到昆明市,在聂耳墓地手植云南名花杜鹃花和藤泽市市树藤树,表达对聂耳怀念之情,并希望两市以聂耳为纽带,结成友好城市。云南省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回应日本人的热情,决定迁葬、重建聂耳墓地。墓碑仍用郭沫若所题字,至于墓志铭若继续使用,就删掉了最后两句话。

1982年初,这一想法报请文化部和中央主管意识形态的胡乔木批准,昆明市人民政府在西山聂耳墓地左屏风墙上重新雕刻了郭沫若的墓志铭,并删去了最后两句话。

现在,昆明西山森林公园的腹地,有一座构思奇特的墓园,酷似提琴的墓园表明这是音乐家的归宿地,24级台阶代表着墓主的年龄,而墓穴正好处在琴盘的发音孔上,旁边的7方花圃则代表7个音阶,墓园后有一堵半弧形屏风浮雕墙,如同爱戴他的人们伸出的手,随时准备呵护着他。这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衣冠冢。

聂耳创作国歌的故事

1935年初,聂耳听说电通影片公司正在筹备拍摄影片“风云儿女”,影片内容是号召文艺青年起来抗战,走与民众结合的路。故事梗概是田汉写的,后因田汉被捕入狱,由夏衍写成电影剧本。田汉被捕前危急仓促,主题歌的歌词没有用稿纸或其它书写用纸来写,而是写在一张包香烟锡纸的衬底上。聂耳知道此事,立即跑去找夏衍,主动要求为主题歌谱曲。他从夏衍手中夺过歌词,一看题目是“义勇军进行曲”,激动地说:“作曲交给我,我干!”,没等夏衍答话,他又重复了一遍:“我干,交给我吧!”。

他以极大的热情彻夜不眠地投入了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那充满爱国激情的歌词使他热血沸腾,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个画面: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铸成了钢铁长城,与侵略者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一幅幅画面化成了一个个铿锵有力的音符!他用小号响亮的音调作为歌曲的前奏,像是吹起了进军号角。他很快就完成了初稿,交导演征求意见,准备进一步修改。

当时,党组织为了聂耳的安全及音乐水平的提高,安排他先去日本考察,然后再赴西欧留学。聂耳到日本不久就将歌曲定稿寄回。1935年7月的一天,聂耳在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死亡,年纪还不到24岁。

1935年5月1日,“中华日报”发表了这首歌,影片“风云儿女”首映,主题歌立即传遍全国,成为号召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歌。1940年,美国着名歌唱家罗伯逊在音乐会上宣布:“今晚我要唱一首中国歌曲,献给战斗的中国人民!”他以深厚有力的男低音,分别用中英文演唱了此歌。后来此歌被灌成唱片,很快在海外华人和进步人士中流传开来。1944年,美国国务院提出在联合国胜利日演奏各国音乐,“义勇军进行曲”就被作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演奏。

1949年9月27日,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着名画家徐悲鸿首先提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提案,被大会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又通过决议,确定这首歌为正式国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宋氏三姐妹谁最厉害 宋氏三姐妹谁最厉害下一篇:古代男性择偶为何认为女性臀部越大越翘越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