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中国科技大学建校合肥的历史经过

导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由边肖收集整理后出版。我们来快速看一下!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试想一下,人们在介绍一个城市的时候,会不会强调某所大学就坐落在这里?比如介绍南京,你会说“著名的南京大学就在这里”吗?或者在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由边肖收集整理后出版。我们来快速看一下!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试想一下,人们在介绍一个城市的时候,会不会强调某所大学就坐落在这里?比如介绍南京,你会说“著名的南京大学就在这里”吗?或者在介绍济南的时候,说“山东大学”就在这里?我们认为这不会发生。

但在介绍合肥时,“中国著名的科技大学就坐落在这里”这句话是必然的。

可见中科大和合肥的关系非同一般。

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历史。

1958年初,在北京一些领导和科学家的倡议下,依托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以尖端科学和大学技术为重点的新型社会主义大学。

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成立,郭沫若任首任校长。

它的成立被称为“中国教育和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1969年10月,国务院科教组成立。

国务院驻中国科学院联络官刘西尧主持起草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建立“五·七教育革命实验基地”的报告》。基地是学校,工厂,农场,科研单位,地点在河南南阳。计划在两三年内完成基地的筹备工作,逐步将学校迁至基地。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谢富治指示学校革委会派人到南阳基地进行选址。

考官认为,在南阳山区和丘陵地区建立基地存在问题。

196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高校简政放权的通知》,经与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胜协商,指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安徽省安庆市进行战略性教育布局。

90名先遣人员于12月初到达安庆,随后900人到达市区,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一栋三层楼房内,人满为患,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1970年1月,军事宣传队政委何奎民和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锡庆被科学院军事代表接受。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锡鹏到合肥向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胜、副主任楼汇报,办理交接手续。他同意将学校迁至合肥市,在原合肥师范学校办学,并决定将全校人员分散到淮南、马鞍山、铜陵的厂矿,在农场进行“打、批、改”

中国科技大学于1969年12月开始迁址安徽,1970年10月基本完成迁址。共组织货运装载70多台,货运865吨,仪器设备、图书、档案等3.5万箱。,并搬出了470多个家庭。为员工、学生及其家属组织了20多批客运,约6000名乘客,使用了510多辆火车。搬迁费很高

学校迁到合肥,仪器设备损失2/3,师资流失50%以上。

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学校总面积不足6万平方米。

1972年,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到100人。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HKUST人毫不气馁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现在经过“七五”、“八五”国家重点建设,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学。

其中一位作者是合肥人,从小就把中国科技大学当做合肥人的骄傲。

作为一名学生,她为了得到她的宠爱奋斗了十几年,但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走进她的家门时,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家乡合肥感到难过。

谈到HKUST的地理位置,几乎所有的外国学生都不满意他们来合肥的好结果。他们认为安徽和合肥相比其他大城市相对落后,严重阻碍了中科大的发展。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大学生情绪激动,嚷嚷着要把中国科技大学迁回北京,还有一些其他大学的学生,尤其是位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对我们大学生充满了优越感,经常用嘲讽的口吻谈论我们科技大学。

诚然安徽并不富裕,合肥也比不上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但安徽为中国科技大学的干儿子付出了多少!更别说合肥的中科大在更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

就在去年,安徽省政府从紧张的财政收入中拨出3亿元给中国科技大学。

但也是国家重点大学,安徽自己的孩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恐怕他们也只能对着数字摇头。

3亿元对江苏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安徽已经尽力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神隐之狼 神隐是什么意思 神隐真的存在吗下一篇:罕见老照片:图2小男孩父母被日本鬼子杀害 抱着弟弟绝望痛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