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周苏菲 马海德和夫人周苏菲:半个世纪的红色恋人

导语:1933年,一个大眼睛高鼻梁的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从事医疗工作。这个当年23岁的美国大男孩可能也没有料到此生和中国的不解之缘。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前外国公民,唯一一个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西方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新中国卫生先

1933年,一个大眼睛高鼻梁的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从事医疗工作。这个当年23岁的美国大男孩可能也没有料到此生和中国的不解之缘。

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前外国公民,唯一一个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西方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新中国卫生先锋”,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位感动中国人物”称号...

这位美国人把他的名字改为马海德,并在中国有着传奇的一生。在中国的55年里,他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了太多的中国人。

在中国,他还有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周。他叫她“姐姐”,她叫他“马”。和她在一起半个世纪的苏菲,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但她对马的爱和回忆却一直在她心里。

“我们永远不会分开”

苏菲的老人有着灰色的头发和红色的中式外套。虽然她已经93岁了,但是皮肤还是很有光泽的,岁月并没有隐藏老人的美好。

1939年,19岁的周因积极宣传反内战被列入国民党特务黑名单。为了安全,地下党组织把她送到了延安。索菲娅刚到延安时,在陆毅上学。

“到了陕北之后,水土不服,重感冒,发高烧,鼻塞,晚上睡不着,就去看医生了。”推开医务室的门,苏菲遇到了被大家传世的美国医生马海德。“他穿着一件旧的灰色布军装,打着绑腿,留着胡子,但他很英俊。除了高鼻子大眼睛,他和走过战场的红军战士没什么区别。”

马毕业于巴涅瓦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他来到中国上海从事医疗工作。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他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来到延安。1937年2月,这位年轻的国际友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他就融入了中国。

美丽的苏菲在我面前吸引了马。“他给我开药,特别小心,比如治鼻子的药,用了两瓶红绿药水。我不知道他从哪里找到一张漂亮的信纸,写了几个汉字。希望你早日恢复健康,恢复美丽的笑容。”

马·海德的关心赢得了苏菲的注意。她开始和马有了更多的接触。"他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学识渊博,举止优雅,会玩,会跳舞,尊重人."

经过近一年的接触,索菲娅于1940年3月1日成为马海德的妻子。虽然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浪漫的马仍然要求给妻子一个明确的身份。“在革命队伍里,结婚是个报告,批准就可以了。不过,他得正式一点,带我去边区下面的民政部门。结婚证是用最普通的新闻纸印的。”

结婚证一式两份。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正要剪两份。马海德立即阻止了它。“别剪了,我们永远不会分开。”

  相濡以沫

婚后生活很简单。马海德一直在医疗战线上忙碌着。他负责在延安建立陕甘宁边区医院。无论谁请他看病,马都会尽力治疗。

苏菲回到艺鹭学习。

战争年代,每个周末只有夫妻可以短暂团聚,周六就成了延安夫妻团聚的代名词。“每个周末,我们在家招待好朋友。当时边境一户人家一个月只有一点肉,大家就把肉放在一起,做了一盆米粉肉。我们还在空的柱子上挂煤油灯。天黑后,每个人都跳交际舞,非常开心。

新中国成立后,马申请中国国籍,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1950年,他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开始投资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预防和治疗。

苏菲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和戏剧表演,经常和剧组一起去外地拍戏。虽然和马分开了,但索菲娅从不缺少丈夫的关心。

“当时没有电话,寄信周期也比较长,但不管我回不回,马每周都会给我写信。”苏菲记得有一次马寄了一张他儿子周的照片给,看着照片里他儿子的单薄衣衫,苏菲有点担心。“我不能照顾孩子,马很忙。当时的童装都是大人做的。没时间给孩子做,特别尴尬。”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马很快就发来了小马的新照片,上面显示小马已经换上了新衣服。

马一边照顾妻子,一边整天忙碌着。新中国成立初期,马率领医疗队在全国范围内防治性病,取得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性病的成效。

抗击麻风病

之后,马参加了与麻风病的斗争,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

当时全国麻风病患者约有50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江苏等省。新中国成立前,政府部门组织的麻风病患者医疗几乎空白。1956年,中共中央将“积极防治麻风病”纳入《国家农业发展纲要》。它曾走遍全国偏远地区马,防治性病,并开始带领医疗队到基层调查。

“那时候,麻风病无法治愈。如果一个村子发现了麻风病人,整个村子都会恐慌。因为大部分病人住在偏远山区,我想和他一起去看麻风病人。他多次反对,最后还是同意了。”

不工作的时候,苏菲和丈夫并肩作战,支持丈夫。

“当马检查麻风病人时,他会用手触摸病人皮肤的溃疡部分。大多数其他医生都全副武装。他们看到马接触病人后用肥皂洗几遍就没事了,慢慢就把麻风病祛除了。恐惧。”

有一年春节,马在河北省麻风病院给麻风病人拜年。他主动和患者握手,但有一位患者拒绝伸出手。"马医生和你握了手,但你伸出了手."

当我听到附近有人的话时,生病的老人伸出了手。就在他和马医生握着手的时候,老人突然大哭起来。“自从我得了这个病,多少年过去了,没有人敢和我握手,你是第一个。”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马走访了全国各地的麻风病医院,新建了许多麻风病医院,在麻风病治疗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联合治疗,患者只要服药三天,就可以基本消除传染性,杀死体内大部分麻风病菌。

1985年,马主持了中国首届国际麻风病学术交流会议。于是成立了“中国麻风病协会”和“中国麻风病防治基金会”,马出任会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马逝世,他为防治麻风病倾注了全部心血。中国基本控制了麻风病,每年发现并治愈的麻风病患者从近50万人下降到2000人以下。

临终关怀

1976年,马海德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但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他从未放弃与麻风病的斗争。

“从1976年到1984年,马医生先后进行了八次大手术。有几次情况并不乐观,但他的情况有所好转。他又开始忙碌起来,到处看病人,出国为基金会筹款。”

去世前半年,马海德被癌症折磨,体重减轻了30公斤。直到1988年,他晕倒在北戴河三省省会的议会场。

他被送到了协和医院。“根据他的要求,我们会在每天探视时给他送去报纸和信件,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在病床上工作。马的脑袋还是很清晰的,在病床上口述,秘书帮他速记。他能在一两个小时内听写十或二十个字母。后来他干脆让我们把打字机搬到病房里,让我们打几个简单的字母。”

苏菲记得有一封信是从广州山沟寄来的,麻风病人在信中说山沟很苦,没有吃的,就靠把米泡在盐水里谋生。”马看完信后叫道。让我马上帮他录。他口述了一封信给病人,打算写信给广东省领导,请他们帮助病人。”苏菲帮丈夫录音,却不知道这是丈夫的最后一封信。听写完之后,马海德发高烧。

不久后的一天,的侄子马从美国寄来一笔钱。他颤抖着告诉苏菲,“姐姐,这是给麻风病人的钱。这并不容易。你要管好基金会的钱。”

从那天起,马就陷入了昏迷。9月2日,在前往海牙参加第十三届国际麻风病大会的代表们离开之前,马海德告诉大家要多学习其他国家的技术,然后再次陷入昏迷。

9月23日,马在病床上被卫生部授予“新中国卫生先锋”的光荣称号。9月26日,马海德78岁生日,他在病床上突然睁开眼睛,用很大的力气问:“去海牙的人回来了吗?”“他们回来了。”马海德听到苏菲的回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但苏菲还是忍不住流泪。

10月3日,丈夫马离开,留下索菲娅,一辈子想着丈夫,继续丈夫对麻风病人的贡献,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一个奖励麻风医护人员基金会的筹备工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影响是什么?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下一篇:朝鲜跟韩国 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的?朝鲜和韩国的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