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日本导弹 二战日本空舰导弹梦碎:1944年就拿出样品 却斗不过人操的樱花弹

导语:人类最早的导弹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研制的,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空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地面空导弹等。,但鲜为人知的是,世界另一端的日本在二战期间也研发了导弹。为了挽回败局,日本不遗余力地研发新式武器,不仅自己探索一些新技术

人类最早的导弹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研制的,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空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地面空导弹等。,但鲜为人知的是,世界另一端的日本在二战期间也研发了导弹。

为了挽回败局,日本不遗余力地研发新式武器,不仅自己探索一些新技术,还积极借鉴和吸收纳粹德国的新式武器技术。包括新型高速潜艇和喷气式飞机,日本得到了纳粹的技术支持。

日本的“空舰导弹梦”

导弹,尤其是空舰用导弹,可以大大增强日本急需的反舰能力,因此成为日本研制的关键装备。然而,在导弹发展方向上,并不总是与之打交道的日本和陆海军也存在分歧。日本海军将其研发重点放在反空导弹上,而日本陆军将其资源投入到空导弹上。有些人后来认为日本陆军的蓝图是德国“弗里茨-X”无线电滑翔导弹,但这一说法有争议。

1942年,日本陆军航空兵/X导弹的基础研发主要由利川的JAL 空技术研究实验室承担。在完成初步技术研发后,日本陆军航空空总部将型号研发工作移交给三菱公司和川崎公司。同时,住友通信工业有限公司负责这两种导弹的自动驾驶和发射/接收系统。随后,三菱和川崎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导弹方案:ィa型和ィb型。

从性能上来看,Ki-147和Ki-148没有竞争力。这两种导弹在重量上属于大中型,分别以中型轰炸机和轻型轰炸机为载体。

三菱版“ィ”a型的最终设计最早完成于1943年底,比后世的猜测要早得多。1943年9月,德国轰炸机用弗里茨-X制导炸弹击沉意大利战列舰罗马号,震惊世界。一般认为,日本是在那之后才开始发展制导武器的。但从实际进展来看,日本启动导弹制导技术还不算晚。日本一直否认从德国引进“freese -X”和Hs239制导炸弹,称日本的“ィ”导弹纯粹是“日本技术”。

Ki-147导弹:唯一的结果就是炸毁了一家温泉酒店

三菱版的“ィ”a型导弹采用了类似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结构。这种材料由木头和金属制成。动力为日产制造的“Tru-I III”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力240公斤,燃烧时间75秒,可使导弹达到最大速度550公里/小时,Ki-147导弹长5.8米,宽3.6米,发射重量1400公斤,弹头装载800公斤炸药,由撞击引信触发。这种空舰用导弹由舰载机通过无线电制导。

第一枚Ki-147导弹于1944年7月完成,不久后在常陆、热海和石井进行了非制导投射试验。该导弹航母使用了一架改进型三菱Ki-67-I“飞龙”轰炸机。1944年10月,Ki-147正式开始制导投射试验。根据设计,导弹将在距离目标11公里的500-1000米高度发射。当导弹距离目标5公里,高度约30米-150米时,载机操作人员将通过操纵杆引导导弹修正弹道,俯冲至目标。在飞行模式方面,“ィ”导弹与德国的“freese -X”完全不同。后者从4000-8000米空的高度发射,前者的中低空发射方式已经与现代反舰导弹非常相似。这也证实了日本导弹源于“本土技术”的说法。

在实际测试中,Ki-147导弹的操纵面、稳定系统和伺服电机经常出现问题。此外,操作人员视野差,在飞行中很难识别和操作导弹,使得导弹在测试中往往落在距离目标30米至100米的范围内,很难获得理想的命中精度。

最终,精度差的Ki-147导弹制造了一场悲剧。1945年2月在热海试射时,一枚Ki-147导弹失控,偏离航线,击中一家名为“Tamanoi”的温泉酒店,造成一名女服务员当场死亡,多名正在洗澡的顾客受伤。

尽管发生了伤亡事故,但Ki-147的试验仍然被认为是成功的,操纵面和稳定系统都进行了重新调整,但伺服系统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然而,日本陆军希望通过正在进行的Ki-148“B”的测试来解决Ki-147“A”的问题。日军一共订购了50枚Ki-147导弹,但最终只完成了15枚实验弹。

Ki-148导弹:比A更小,更灵活

川崎版的“ィ”b型导弹比Ki-147小一号。它使用的是更小的“Tru-I II”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150公斤,燃烧时间80秒,最大速度680公里/小时,Ki-148全长4.1米,宽2.6米,发射重量680公斤。机翼由纯木材制成,机身由锡制成。由于Ki-148的体积较小,战斗部只安装了300公斤的炸药,威力远不如Ki-147,但最大射程也有11公里,发射高度也在500-1000米。

Ki-148投射试验首先在路畅进行,对4架川崎Ki-48-II“九九轻爆”轰炸机进行改装,配备与“龙飞”轰炸机相同的无线电控制系统,两种导弹的制导系统基本相同。到1944年12月,川崎已经试射了20枚Ki-148导弹,比Ki-147还要充足。

1945年7月,参加最后一次试验的1999年轻爆从日本横滨陆航基地起飞,目标是琵琶湖的白色岩石。在试验中,无线电制导和飞行控制系统的重新调整是成功的,命中率大大提高。在舰艇攻击现场,日本陆军航空兵预估导弹命中率可达75%,基本达到设计目标。同年4月,川崎开始大规模生产150枚Ki-148导弹和试验弹。战争结束前总共生产了180枚Ki-148导弹。根据计划,如果Ki-148导弹投入使用,川崎Ki-102“四型”战斗轰炸机将成为指定航母。

Ki-148虽然体积小,但可以安装在较小的飞机上,使用起来更加灵活。300公斤弹头的Ki-148足以摧毁驱逐舰级以下的中小型目标。Ki-102“四型”战斗轰炸机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因此具有很高的攻击能力。

相比之下,800公斤弹头的Ki-147更适合攻击导航空母舰等大型目标。但搭载Ki-147的“飞龙”轰炸机目标大,容易被美军战斗机拦截,因此攻击效果可能不会更好。

第三个没有被创造出来的“ィ”:它采用了奇特的“冲击波制导”

除了a型和b型,还有第三种日本陆军ィ导弹,这是东京大学航空研究所空研制的c型ィ导弹。东京大学航空研究所空认为无线电制导方式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采用了一种奇特的制导方式——利用舰炮的冲击波作为导弹制导方式。

当舰炮冲击波从炮口向外传播时,导弹可以确定其方向并相应调整飞行路径,从而瞄准舰炮瞄准的目标。这种奇特制导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只要有海军舰艇在场,ィ-C导弹就可以自行跟踪攻击目标,无需人工操作。

这种“火炮冲击波制导”系统于1945年进行了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前景。然而,直到战争结束,制导系统的硬件测试才完成,因此导弹实体从未建成。因此,ィ-C导弹只存在于计划中,其尺寸、发动机和重量等性能参数是未知的。“ィ”型I C指南有时被称为Ki-149,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个名字已经被日本正式采用。

日本导弹的梦想破灭了:你打不过有人驾驶的“樱花弹”

二战结束前,日本生产了近200枚“ィ”导弹,其中100多枚可以投入使用。然而,自1945年以来,日本陆海军实际上已经消除了装备大量反舰导弹的可能性,其研发和生产也不那么活跃。

关键原因是这些原装导弹制导和抗干扰能力不强,实战中故障率高。此外,携带无线电制导导弹的轰炸机必须在10公里的距离内接近美国军舰进行制导操作。在这个范围内,必然会被美国战斗机拦截。而且导弹发射后要长时间跟踪,无线电信号不能中途中断,导致导弹航母生存能力低。德国的“弗里茨-X”制导炸弹就是这种情况。由于盟军加强了干扰和拦截的反制措施,德国的空制导武器在短暂的辉煌后再也无法取得巨大的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样需要飞机的“樱花自杀炸弹”更有优势。虽然携带“樱花弹”的日本轰炸机也会被美军飞机拦截,但只要投下“樱花弹”,这种“人工操作导弹”就能自动飞向目标。即使舰载机已经被击落,“发射后不要担心”的“樱花弹”仍然可能摧毁美国军舰,这比不可避免失控的“ィ”导弹更有“实用价值”。

“人飞导弹更实用”的疯狂逻辑在其他国家是无法接受的,但在二战后期却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现实。因此,只需要研制类似动力装置,而不需要研制制导系统的“樱花弹”,在性价比上击败了正版导弹,更早更早地被日军投入实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九鸾 《青簪行》由什么小说改编而成下一篇:缅共 被遗弃的青春:“缅共”里的中国战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