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中国主流服饰汉服为什么不流行?西服是如何取代中国服饰的?

导语:本文从历史、经济、文化和审美等层面探讨了为什么西装能够在中国成为主流服装,而汉服却未能风靡全球。西式服装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与英国推广轻质廉价面料有关。而汉服的长袖长裙、礼仪制度等不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汉服只符合农业社会的生活习惯,远离工业社会的生活。

为什么中国主流服装汉服不受欢迎?西装如何取代中式服装?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

这个问题其实分为两个层面。一、为什么现在的主流汉服不是中国传统服饰,而是西装;第二,中国汉服为什么没有风靡全球。

要理解第一个问题,首先要理解西装在中国历史上是如何逐渐取代中国传统服饰的。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服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以适应这种情况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从战国时期赵武灵的“骑射胡服”到汉代染织技艺的成熟,再到清军入关,迫使汉人剃发换衣,中国古代的服饰在不断变化。

这些变化都记载在史料中,比如《旧唐书·虞妇志》:

“太多时候,音乐依旧是胡曲,高贵的皇家佳肴都是为了胡菜,而文人骚客都是为了胡服争宠。」

朱也说:

“今天的公共服务,益迪的第戎服务,从芜湖结束就流入中国了。」

所以到了清末,东西方文化相遇,人们就像以前的古人一样,自然而然地对服饰进行了融合和改造。

比如康有为曾经写过“请禁止女性缠足”、“请理发换衣服换元”,认为女性不能工作;辫发长且垂直,不利于机器生产;脱外套的宽腰带,长裙,优雅的步伐,都不方便国际比赛,所以它的衣服不容易改变人心,不容易推行新政。

▲康有为

这是从实际出发,提出服装改革的建议。

在北洋水师任教的宋舒认为,“改革必须从改服开始。”他们都以“与各国同风”为参照,要求把放够、剪头发、换衣服作为学习西方文明的重要内容。

这是从文化层面对服装的改革建议。

但是服装的变化总是受到习俗、经济条件等等的影响,甚至反弹。清末驻英大臣郭嵩焘因穿洋装被弹劾。

也许当时的改革派大概是想问为什么西服不流行,而不是问“为什么汉服不流行”。

那为什么西装会成为中国,甚至非西方国家的主流服装呢?

仔细来说,从近代开始,影响人类服饰变迁的因素很多。

首先是经济因素的影响。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外国面料、洋装、洋货纷纷进入非西方市场。以中国为例,大批量生产的洋装,因为价格低、质量好的优势,受到当时中国人的广泛欢迎。从大商埠到内陆城镇,23%的人穿着土布,78%的人穿着洋装。

其次是文化和审美的变化。20世纪初,电影和报纸开始流行,各种生动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通过照片和电影认识到女性不同方面的美,使女性更加注重自己的身材和外貌,现代服装开始流行。

▲20世纪40年代女性时装

最后,西装在现代生活中实用性强,更容易在劳动群体中推广。随着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西服已经完全取代了中国传统服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并不是简单的融合吸收套装。一方面,我们的文化和审美逐渐接受了西式服装;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后,西式服装也入乡随俗,改变了自己,以满足中国人的日常穿着需求。

在这样的服饰演变过程中,为什么过去在中国流行的汉服会这么快被淘汰?

这主要是因为汉服只符合农业社会的生活习惯,远离工业社会的生活。

比如汉服的长袖长裙,给现代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另外,汉服没有短袖t恤酷,也没有羽绒服保暖。真的是冬凉夏暖,让人无法接受。

此外,汉服的造型及其对应的传统“礼仪制度”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深裹身体的衣服,覆盖女性面部的权力壁垒,三寸金莲搭配的鞋子,不同阶层的穿衣品位,这些都与现代人的价值观相悖。

最后,西装自古以来就不是衬衫、裤子等款式,但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今,西式服装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穿着,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将世界拖入现代化浪潮的国家,它在全世界推广了轻质廉价的面料。无论英国的战争和贸易走到哪里,当地的服饰都会发生变化,这是现代化的物质力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1041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滕子京负大才 滕子京负大才全文翻译及原文下一篇:刺豚 盘点世界上那些雷人的盔甲,刺豚做头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