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导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思维导图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高中历史必修3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高中历史必修3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期 人物 主张 春秋 孔子 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

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子 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

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三、道家 时期 人物 主张 春秋 老子 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b.认为世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

②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战国 庄子 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神自由。 四、法家 ①集大成者:韩非子。

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主张依法治国。 ③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2、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 提示: 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②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

③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学 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2. 内容: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

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主流地位的确立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措施: 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结果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提示: 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 1. 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 内容: 二程的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诸多行为表现:成倍提高你的学习速度,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激发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你将能够达成众多你想达成的目标,包括: 快速的记笔记,顺利通过考试,轻松的表达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等!向你喜欢的优秀人物学习,并超越你的偶像和对手。

、让您尽快掌握思维导图这个能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能同时让您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象,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

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您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您的大脑最佳表现。 应用领域 从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作用来看,它可以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领域里。

1、作为个人:计划,项目管理,沟通,组织,分析解决问题等; 2、作为学习者:记忆,笔记,写报告,写论文,做演讲,考试,思考,集中注意力等; 3、作为职业人士:计划,沟通,项目管理,组织,会议,培训,谈判,面试,评估,掀起头脑风暴等。 所有这些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您的效率,增强思考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及提升您的注意力和工作乐趣。

qq 79 9230 332。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 怎么提高历史成绩

没有思维导图。

需要的话我记得 5.3这种参考书上面到处都是

我曾经写过一份 高中历史总结串讲

需要的话私信我

至于怎么提高历史成绩?先讲一讲我高考文综分数 全国一274

历史一般在90以上吧。

方法就是,看书 看书 看书。.

如果你是高一 高二学生 我建议你买下人教版 和苏教版历史课本 以及人教版配套教师用书

你会发现,所有考的内容基本上贴近教师用书,老师毕竟能力有限 教参传授给你的达到80%就不错了,剩下的散碎内容要靠自己。

然后 我自己的经历来讲,默写框架

拿一打白纸,从必修一开始 一点点把每章要靠的内容时间画框架,以时间和逻辑顺序

历史书的每一章节内容都是有其脉络的,什么古代政治制度变迁 按照时间和逻辑搞清楚为甚这么改,受什么影响 有什么作用 什么时候的事情。..近代史部分就是时间。看多就明白了。

初开始写。照书抄 翻参考书 之后 到自己脑子里有 能默写就好了。

后面这些东西打牢 高三纯刷题。你就慢慢把新出现的知识点 不知道 的背景知识往框架里补,哪些梗来回反复的考,说白点就是考点来回出。.而你日常很难接触到的。巩固下。

最后总结总结错题 看自己弱点 然后发现自己做题思维错误

高三党,就直接按片刷题,自己总结考点。

历史大题,就是套路。 要按照政治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深入全面看问题

所以 要从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这些方面

主体 国家 政党 人民

影响:内部 外部 长期的 短期的

然后结合资料往上靠就对了

思路就是这么个思路,学习毕竟要靠自己摸索

高中历史必修3思维导图

你要是要那种图的形式的可能在网上找就比较困难了,我给你一些复习提纲吧

这个连接是比较简略的,如果你学的比较好这个比较适用你

://wenku.baidu/view/9ecab40d4a7302768e993938.

这个是包括你全部必修的提纲,比较全面,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wenku.baidu/view/e398e01aa8114431b90dd890.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是: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制作流程:

1. 阅读书籍

2. 构建框架

3. 录入重点

4. 调整方式

5. 论证引入

6. 细化语言

7. 处理杂项

8. 内容归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石亭江 成都东风大桥历史下一篇:北京名人 北京籍历史名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