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百年前一场奇灾,北方数千万人濒死,东西南北互相扶持

导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炎帝黄帝到阿芳未央;从铜雀花到美袍,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辉煌。然而,伴随着辉煌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灾害。然而灾难从来没有拖垮中华民族,反而让我们民族更加顽强。面对非比寻常的灾难,幸免于饥荒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另一边有一群人在受苦,他们是我的同胞。清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炎帝黄帝到阿芳未央;从铜雀花到美袍,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辉煌。然而,伴随着辉煌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灾害。然而灾难从来没有拖垮中华民族,反而让我们民族更加顽强。面对非比寻常的灾难,幸免于饥荒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另一边有一群人在受苦,他们是我的同胞。

清朝末年,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惜以造船、用枪相威胁,从而在中国开启了百年屈辱的历史。然而,屈辱并没有打败中国人民。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打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正当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场非同寻常的灾难意外地降临到了刚刚显示出些许生机的清朝头上。

公元1875年,年仅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成为光绪皇帝。然而,小皇帝一即位,就面临着非同寻常的考验。同年,北方各省降水量较去年明显减少,似乎会出现干旱。然而,这些迹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清朝的官员还在勾心斗角,想着如何增加自己的队伍,压榨百姓的财富。

从第二年开始,北方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播种后,发现本该是雨季,却没有落下。人们忧心忡忡,去为龙王祈祷神仙崇拜和下雨,以确保来年丰收。但是,诸神似乎在捉弄这个世界,无论人们怎么祈祷,都没有改善。在焦虑中,人们逐渐开始恐慌。这时,政府官员意识到灾难的严重性,前往寺庙朝拜祈雨。

据山东宜都县令提摩西·理查德记载,为了求雨,亲自戴上脚镣和脚镣,戴上柳条帽,从衙门一路走到庙里,跪在地上磕头求雨。围观的群众也纷纷跪拜。

然而,灾情并没有改善。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受灾完全,旱情已蔓延至苏北、皖北、陇东、川北。北部至少有1亿人受到这场灾难的影响。仅在河南,刑部部长助理袁保恒就写道:“八十七个县、县报了灾,五六百万人挨饿”。事实上,整个旱灾从1876年持续到1879年,有1000多万人饿死,2000万人逃离农村,这就是所谓的丁屋黄奇。陕西省省长曾国荃表示,此次旱灾的死亡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20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

在这场特大灾难的背景下,南方人坐不住了!他们不能袖手旁观,而一波又一波的人正在积极参与救灾。

正是江南士绅在丁午荒时期前往河南济源救灾。上海有个士绅,叫普京山,也去了河南灵宝参加救灾。他们在路上帮助了无数人,见证了人性因饥荒而灭绝。有的人为了不义之财买卖少妇,却把孩子丢在路边让他们哭。因此,最早赴河南救灾的凌干、熊戚颖、李林策等人都提出了“保婴是荒政之一”。

苏州慈善救济的发起人谢家福,自号召江南各界捐款以来,收到了大量的捐款。有一段时间,南方人捐赠物资帮助北方受灾同胞。有些人甚至出售铁锅,捐赠财产,以确保北方受害者的安全。虽然南北有差异,但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文。北方受灾时,南方人大喊:“我救你!”

为了吸引社会各界的注意,南方人把他们看到的场景画成“河南铁血泪”,由广州人郑印刷,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养儿育女》中写道:“以一百字为愿,似乎容易,一千多万更好。”南方各行各业积极募捐,有的甚至成立专门组织,如苏州救灾局、阳镇救灾局、上海救灾局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明士绅的主持下,南方各行各业的捐款,基本上都用来开粥店,救济灾民,帮助幼童。钱和食物的使用非常透明,捐款从来不私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的官赈经费经常被挪用,定州县官员挪用官赈经费,被刑部查处。

南方人的热情和善行拯救了几十万北方人的生命。所以对于北方受灾地区来说,南方那些人是他们的大恩人。平日里,南北之间会有一些不和谐,但关键时刻,南北之间还是有联系的。中华民族的血浓于水,我们袖手旁观又如何?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才能代代相传。面对无数痛苦的灾难,东、西、北、南相互扶持,当然没有任何障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丧尸之一段真实的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丧尸事件:1995成都丧尸事件下一篇:中国史上七大神人盘点,捭阖第一鬼谷子也只能排第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