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鬼子进村投毒真的有用吗?别再被电视剧骗啦!

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经常下乡扫荡,进村烧杀抢掠。有网友气愤地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把井水和食物毒死,去毒死这些狗和强盗!”这种毒害敌人的方法难道不是抗日战争军民始料未及的吗?为什么我们几乎看不到相关记录?第一,人类战争中投毒的历史很长毒菌、毒草、毒虫、锑、铜、砷、铅等有毒矿物质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经常下乡扫荡,进村烧杀抢掠。有网友气愤地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把井水和食物毒死,去毒死这些狗和强盗!”

这种毒害敌人的方法难道不是抗日战争军民始料未及的吗?为什么我们几乎看不到相关记录?

第一,人类战争中投毒的历史很长

毒菌、毒草、毒虫、锑、铜、砷、铅等有毒矿物质、天花、霍乱、鼠疫等病原体都活跃在古代人类战争中,对敌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蒙古人西征时,用弹弓投掷围城战中死于瘟疫的士兵尸体,直接导致欧洲黑死病;在美洲的西方殖民者也用染有天花的衣服给印第安人,造成当地居民大量死亡。

二战苏德战场上,德军大举进攻时,撤退的红军烧粮毒井水,尽可能给德军造成麻烦。

那么,为什么中国战场上很少发生毒害日军的事件?中国人是不是不擅长毒杀敌人?

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有一本著名的军事书籍《吴京之主》,其中提到“守城法”:“凡贼来,必伐城外五百步内伐木桥,焚弃草,撤屋。烟井,有水泉,皆抛毒。”

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东北还是东南,中国军民都是固壁清野,砍桥藏粮,破坏物资,无时无刻不在。很多人都曾试图毒害日寇,但收效甚微。原因是什么?

第二,首先,中毒简单说。那时候,在没有足够食物的农村生活水平下,毒药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

民国时期,人们服毒自杀,通常是吞服鸦片和砒霜。病死率不可靠,大量购买价格昂贵。至于顶级毒药,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在民间实属罕见。

自古以来,大规模投毒敌军,除非是国家和军队的行为,都只是九牛一毛,很难有结果。

第二,不要把日本鬼子当只会说“百吉雅路”、“花姑娘”的傻子。二战中真正的日军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军队,绝不会轻易征召。

当时日军对中国战场的熟悉和了解远远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通过大量的间谍实地考察,日本前线部队的情报工作非常准确。

比如,中国军队曾经缴获了一本日本人的手册,“战地骑兵排长必须携带”,甚至连中国当地的土壤附着情况和村里几口井、水井的出水量都在手册里写得清清楚楚。

每个日军和师都配备有专门的防疫和供水部门,其基本职责是预防疫情和保证清洁饮水。日军军医、技术人员承担水源侦察、疫情采集、水源检查、水质检查、消毒等任务。如果是在陌生的环境,日本军人绝对不会不经过检查就喝当地的井水,而是会喝经过军用野战过滤器检测过的水源,不会贸然吃中国人的熟食。

其实从老照片可以看出:日本兵进村时,喜欢捕捉活的鸟兽,采摘新鲜的水果,难以下毒。

说日本鬼子最喜欢吃鸡不一定准确,但是日本鬼子吃鸡风险最小。

此外,日本侵略者对军民的报复从来都是残酷和残酷的。一旦发现有人中毒,必然会导致村庄的血腥屠杀,这也是很多人不敢采取行动的原因。

第三,中国军民很少下毒,但日军是大投毒者。

由于缺乏资源和有限的军事力量,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毒气和细菌武器最活跃的国家。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包括100部队、1855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等。,先后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建立了五个细菌战基地,疯狂开展细菌战屠杀中国人民。

上面说的“防疫供水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日军细菌战部队。日本《猪本日志》记载,1940年浙江细菌战中,日军至少8次用飞机驱散伤寒、霍乱、鼠疫等细菌。

释放毒气,毒害水源是日军的保留项目。覆盖边境的诺门罕战役后,日军对苏美尔军队进行细菌攻击,用各种传染性病菌污染水源。在中国的战场上,日军大面积释放毒气,在井水中传播带病菌的衣服和尸体是常事。

最后,抗日战争中一次成功的中毒事件:南京毒酒案。

1939年6月10日,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工作、由国民党军统局策划的服务员詹长林在日伪高级领导人宴会上下毒,毒药被倒掉。日本中将山田善三、大汉奸梁宏志、文宗耀中毒,两名日本文员死亡。

毒药是军用氰化钾,行动是军事系统的绝密计划,一举成功。可惜即便如此,日伪领导人也没有中毒。说到底,战争还是靠刀剑火之死,毒害了日本鬼子的传说,留给了抗日剧的编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妃深 令妃野史:嘉庆帝生母令妃的真实历史跟电视剧中描写的一样呢下一篇:当年姜太公蒙面斩商纣王妲己,为什么留下张丽华这个祸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