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左良玉拥兵百万,崇祯自缢前他为何见死不救?

导语: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左良玉的文章,欢迎阅读~要说有骨气的皇帝,崇祯是从秦始皇到溥仪两千多年历史中为数不多的皇帝。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强大负责的皇帝最后会这样,而指挥着大批军队的左良玉却没有来救援?面对国家的毁灭,崇祯毅然赴死1944年

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左良玉的文章,欢迎阅读~

要说有骨气的皇帝,崇祯是从秦始皇到溥仪两千多年历史中为数不多的皇帝。

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强大负责的皇帝最后会这样,而指挥着大批军队的左良玉却没有来救援?

面对国家的毁灭,崇祯毅然赴死

1944年1月,李自成从Xi安称帝,然后从Xi安浩浩荡荡地进京。因为行军太顺利,不到三个月,农民军就打到北京外围,崇祯向天下军政臣子俯首称臣。李自成到北京之前,因为离北京近,所以只有长平大将军唐统来北京守卫,但是他却没有战斗就结束在了战斗的前面。作为明朝末代皇帝,北京最终不战而破。

按理说崇祯是出了皇位,但是他继承了皇位的哥哥,也就是天启皇帝去世的时候,他没有孩子。崇祯只捡了一个皇帝当当,成了明朝继朱迪、朱祁钰、朱厚熜之后又一个登上皇位的皇帝。与战争中果断的朱迪、朱祁钰,甚至对皇室指挥有方的朱厚熜不同,崇祯这种信王的人资质不高,人品也不强,因为不是皇太子没有受过名师的治国之道,也没有遇到能扶路扶楼的于谦、张居正。这些缺点导致了崇祯政府的悲哀。

崇祯上吊自己只是一个结果,而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却被忽略了。大家看到的结果都很壮烈,却不知道这果子是自己早早种下的。

只要崇祯南下,就能摆脱危机。崇祯为什么不情愿?

崇祯用人之道是:不赏功勋,错了找人背黑锅。其实他有很多扭转乾坤的机会,但都被交出去了。我们举个典型的例子。

1644年,崇祯想让京都南迁。其实对当时的大明很有好处。历史上有很多南迁的例子。明朝实行双京制,南京原为明朝发源地。从北京到南京,有一种被动逃避的感觉,但也是一种战略转移。

从逃跑路线来看,当时明朝的威胁在西北和东北。如果下到东南,依托长江屏障,延续国家是一种屈辱和服务。但是南迁的进程被拖延了,说崇祯不怕死是无稽之谈。崇祯也想南迁。问题出在明末以来形成的内阁制,无形的皇权也分了不少。如果内阁此时提出南下,崇祯点头,就可以顺利进行。

当时崇祯找到了内阁首辅陈艳,要他在会上提出迁都的建议。然而,当崇祯在第二天的会议上问他的顾问的建议,陈艳没有提到迁都。部长不傻。他们知道崇祯心里念的是什么咒语。谁提出这个逃跑方案,就相当于背负着逃跑的骂名。到了南京,崇祯必然会把锅扔掉,那就不好收场了。这种体验是一辆接一辆的。

崇祯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他担心患得患失。虽然他很勤快,可惜用错了地方。不管他怎么努力,都是徒劳,有时候适得其反。

左良玉是明朝的一位将军。他为什么对崇祯的命令充耳不闻?

可以说在明末,左良玉的军队扛起了大明河的一角,左良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良玉童年悲惨,父母早逝。他和叔叔一起长大,没有太多的机会学习。长大后参军打仗,因为灵活,善于谋略,又因为出身底层,善于与人打交道,善于收买人心,赢得了军人的支持。明朝危在旦夕的时候,左良玉的军队已经是明朝最强大的生命军了。

作为明末将领,左良玉的战斗能力毋庸置疑,但并不总是战无不胜。他最致命的仇人是李自成,每次遇到李自成就跑,不知道唱的是哪部剧。

在李自成即将入京的时候,崇祯下令天下兵马来找他,其中最翘首以待的是左良玉,但是左良玉迟迟不出兵。

崇祯见此情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手忙脚乱。崇祯为了说服左良玉出兵,立他为南宁伯,世袭,放弃武昌军权。从此我崇祯是大明皇帝,你左良玉是武昌地方皇帝。有了这个承诺,左良玉制定了出兵计划,但是这个计划还没有到达北京,都城就被李自成攻破了,崇祯皇帝自杀了。

面对急迫的崇祯,左郁亮为何迟迟不出兵?

从上面可以看出,左良玉好像是想得到崇祯的好处,升官了。没有谈不拢的生意,只有谈不拢的价格。其实真的不是。左良玉根本就不想救崇祯,甚至有点恨朝廷。

左良玉对明朝中央的不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左良玉作为一名武将,在明朝一直受到文官的打压。如上所述,左良玉并不是天生的公务员,而是通过服兵役逐渐晋升为将军。明朝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文官管兵。我们现在熟悉的明朝将领,如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杨嗣昌等人,大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将领。都是进士出身的文人,真正武将出身的都是被压迫的。

可以说明朝的文官政治比宋朝还要差。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左良玉自然讨厌在战场上乱指挥的公务员。当然,这也说明了明代文官政治的合理性。正统教育培养出来的文官对朝廷忠心耿耿,都抱着为国捐躯的心,武将却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所以对君主忠诚的观念很淡薄,他们自然不肯努力。

另一方面,对于掌握地方军事将领的人,崇祯一直选择不信任,这也是左良玉反感崇祯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左良玉还多次与农民军交手,为朝廷效力。结果崇祯对左良玉非常怀疑。在左良玉之战中获胜后,他没有去赞美,而是派太监监督军队。

清兵兵临城下时,左良玉去找他。结果左良玉还没到北京,清军就撤退了。崇祯甚至没有说要让左良玉来回。当时左良玉暴跳如雷。自古军队调动,朝廷会给钱,崇祯也愿意不给钱。

左良玉打了胜仗,崇祯却没有给提拔。左良玉巅峰时,招三十万人马,官职不过是个连长。但左良玉战败后,崇祯立即将左良玉贬为三级。

在左良玉和李自成的战争中,左良玉也有机会消灭李自成,但他有一种预感,经过一场彻底的暴乱,他死的时候也会煮一条狗,所以他没有努力剿灭土匪。

可以说左良玉对明朝朝廷并不看好,认为明朝被推翻只是时间问题。与其和不靠谱的皇帝鬼混,不如静观其变,等世界变了,做割据一方的军阀。

总的来说,崇祯对大臣的严苛让明朝的将领在国家破山河的时候选择自保,真正为他效力的人,比如袁崇焕,都被他砍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唐朝的高官士族子弟为什么不愿意娶皇族公主?下一篇:宋朝人为什么那么爱吃羊?宋真宗时期,皇宫一天吃350只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