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为什么说三国时期的战争不比战国时期?战争规模越变越小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战争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更糟糕?战争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什么?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春秋战国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战争。但是,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比战国时期小?有什么变化?战国之名实至名归。整个国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战争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更糟糕?战争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什么?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

春秋战国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战争。但是,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比战国时期小?有什么变化?

战国之名实至名归。整个国家就是一个战争机器,从不断退步、走向灭亡的吴越,到前期的好学生,到富二代齐,到浮肿的楚,再到落后的赵,最后大学称霸秦。每个国家都是战争机器,每个国家都竭尽全力,竭尽全力。战国时期持续时间较长,战争频率与其他时期相似。然而,一旦战争开始,每个国家都赌上了自己的民族运动。每个农民都是一个拿着锄头的军人,你还要运输粮草作为后勤。除了常备军,一旦没有战争,动员起来的军队就解散回家种地。

三国时期,蜀国利用屯田制度,发挥了120%的实力。魏也有屯田,但主要是职业军制。军人就是军人。这辈子,他们就是军人。军人和农民不是户口。汉朝主要是职业军制。当然是统一的国家,外敌不强,当然不需要战争机器的动员。如果和疗养无关,自然选择专业的军事系统。然后整个三国时期都沿袭了职业军制,而诸葛亮的军政改革和屯田制度其实是模仿战国的。具体来说,战国人喜欢这样统计,包括真正前线的部队和辅助兵,还有后勤部队,这是我们国力的体现。三国时期官渡四十万,赤壁八十万,夷陵六十万。谁和谁啊,老铁,都是一家人,习惯都一样。我就不信你能比我玩三国。不管三国战争哪方面都不够,连实战力量都可以直接归零。

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秦、赵在长平决战,称为“长平之战”。双方都投入了100多万兵力。

公元前259年至公元前257年,秦国和赵国、魏国、楚国的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作战。各方投入的部队总数达到55万人。

公元前226年至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之战中,秦将王坚、吴萌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战国时期的大规模战斗,涉及的兵力超过百万,甚至几十万。

几百年后的三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明显高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战争规模却小得多。

官渡之战,袁十一万左右,曹三万左右;赤壁之战,二十余万,孙、刘连军五万;夷陵之战,刘备率领的蜀军和鲁迅率领的吴军约有五万人左右。

上述战役被称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规模也只是如此。在其他中小型战役中,参与人数更少。

为什么战争规模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小?

首先,打仗自然需要人,人的多少决定了参战部队的数量。据史料记载,战国中期总人口约2500-3000万。到东汉中期,全国总人口已达6500万。三国时期,总人口只有800万左右。

造成这种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东汉后期长期的战乱、瘟疫和各种自然灾害。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维持战时制度,全民皆兵,战争动员能力很强。三国时期,虽然也是战乱时期,但征兵比例大大降低。以舒为例。汉武帝元年,户口分别为20万和90万,但蜀总兵力不足10万。

而且秦汉时期是义务兵役制,全民皆兵。成年男子要在部队服役两年,生死要等征兵。15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人,在生死攸关的战斗中,不得不被征召入伍,有时他们会去胡林、东湖、彝区等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征兵,那么七个国家中哪一个能抽出几十万军队呢?

三国时期生产力提高,农兵分离,职业兵开始取代民兵,民兵流逐渐被消灭。职业军人虽然人数少,但战斗力提高。十几万人比原来的几十万民兵打得更专业,含金量更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笞杖”是什么刑罚?古代女子为何宁死也不愿受笞杖之刑?下一篇:刘邦为什么要与匈奴和亲?刘邦被困白登山是间接原因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