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揭秘:为什么清朝的疆域面积比明朝大那么多?

导语:关于明清时期的疆域区域,《静夜思》的历史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多次。虽然明清两代都有都城在北京,明清两朝皇帝也住在紫禁城,但是明清两朝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朝代,从内到外,从头到脚都不一样。简单来说,明

关于明清时期的疆域区域,《静夜思》的历史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多次。虽然明清两代都有都城在北京,明清两朝皇帝也住在紫禁城,但是明清两朝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朝代,从内到外,从头到脚都不一样。

简单来说,明朝是一个典型的古典王朝,所辖区域称为“疆域”,包括直接控制区和枷锁;但是清朝的一只脚已经进入近代,后期所辖区域称为“疆域”,无论直接还是间接控制都有明确的边界,由一系列边界条约划定。

明朝350万平方公里是指明朝的直接控制区,也叫“二京十三省”。明朝建立以来,直接控制区以外的大面积地区,如东北东北部、蒙古高原、西域、青藏高原等地相继建立了羁绊统治。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在疆域的逐渐扩张中,明朝的疆域在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达到顶峰,即900多万平方公里,然后开始急剧缩小。

1435年,明宣宗迁至开平卫,明朝势力完全撤出长城以北。另外,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青藏高原的羁绊统治形同虚设。明朝中期以后,帝国实际疆域面积只有两个北京,13个省,也就是350多万平方公里,一直保留到明朝末年。

然而,清朝的统治形式完全不同。鸦片战争前,清朝作为中国古典王朝的一部分,也有着异常暴力的疆域扩张过程。

与其他汉王朝相比,由于清朝的少数民族地位,在蒙古高原、西域、青藏高原的蒙古诸部都有很好的驾驭能力,使清朝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几千年的游牧问题。

清朝对蒙古各地的统治,和前朝一样,仍然是羁绊统治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间接管理。被中原王朝册封的部落首领是否忠于中原王朝,完全取决于中原王朝的实力。一旦中原王朝由盛转衰,这些流浪部落就会露出獠牙,再次成为中原王朝的边陲之患。

但是清朝的统治者并不担心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清朝统治者推动满汉联姻,吸收蒙古作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并借助团旗制、八旗蒙古军和大兴黄教,在空之前加强了统治力。另一方面,清朝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具有近代性质的边境条约,确定了蒙古各部对清朝的归属。所以即使蒙古离心,也是清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清朝的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其实就是直属区和监区统治区的总和。这个领土区域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在于一系列边界条约的确定,包括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和1727年的《查克图条约》。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被拉入近代世界历史的大潮,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疆域”。虽然没有国际联盟或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但这一原则早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就得到确认,“主权”从此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

由于我们已经进入近代,所以称清朝为清政府更为恰当。这与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民国政府是一致的,所以民国和民国不是“朝代”,它们是我国的历届政府。

由于清政府的贫穷和软弱,在列强的反复打击下,其边疆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在外满洲和外西北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晚清政府的领土急剧减少到1100多万平方公里。

很多人认为,自从列强掀起瓜分我国的狂潮,特别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了列强的走狗,失去了所有所谓的合法领土。清朝皇帝退位前,清政府唯一能实际控制的领土是面积0.72平方公里的紫禁城。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片面的说法,因为即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走狗,它仍然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国境线内一千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仍然是清政府的领土。

所以清朝和明朝在疆域上没有可比性。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关公和秦琼之间的一场真正的战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代冷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为什么妃子宁愿死都不想进去呢下一篇:古代冷宫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故宫唯独没有开放这个地方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