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崇祯本来能逃离北京城的 崇祯本来能逃离北京城的 为何没走成 最后竟上吊了

导语:崇祯本来是可以逃出北京的。为什么他没能挺过来最后上吊自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崇祯皇帝 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驾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 次年改年号为「 ”崇祯”,由此开启了朱由检时代。 崇祯接过帝国这副重担以后,绝对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他从执政到王朝灭亡这17年,连病假都没请过。 我们搜遍整个大明王朝,劳动模范其实就两个,一个是

崇祯本来是可以逃出北京的。为什么他没能挺过来最后上吊自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崇祯皇帝 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驾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 次年改年号为「 ”崇祯”,由此开启了朱由检时代。 崇祯接过帝国这副重担以后,绝对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他从执政到王朝灭亡这17年,连病假都没请过。 我们搜遍整个大明王朝,劳动模范其实就两个,一个是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令一个就是末帝朱由检了。 他不但严于律己,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也很严,为减轻财政负担,让老婆做饭织布。 但他的勤勉并没有换来老天的眷顾。 自崇祯元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这一旱就旱了有十年的功夫;旱灾刚过去,又开始流行瘟疫。 在天灾降临的同时,人祸也来了。 大灾害 人祸分三个方面。 一、朝廷内部 崇祯帝即位后,勤于政务,同时大力清除阉党,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但在铲除了魏忠贤这帮宦官之后,造成了东林党的一家独大。 可是对于崛起的东林党,崇祯没有有效手段来控制他们,加上又有脾气暴戾、生性多疑和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驾驭不了他们,那就换、贬、杀。 崇祯在位17年,用了50个宰相,平均每个人的在位时间不足3个月。这个速度,比皇帝换妃子还勤。这些被换掉的宰相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除了文官宰相以外,对带兵的武职也大加挞伐。刑部尚书易17人、巡抚被杀11人、总督被杀7人,当时朝臣可谓是人人自危。 这说明崇祯个人领导能力的确很差。 魏忠贤 二、国内形势 从公元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 陆续又有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队伍,他们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逐渐形成了气候。 农民起义的浪潮,席卷了北方的绝大部分领土。 三、边关外患 此时,北方的女真人已经崛起,皇太极在关外不断骚扰入侵,造成边关告急。 朝廷苦于这两线作战之中,每年的军费「 ”三饷”开支高达两千万两以上,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由于经常缺饷,导致明军内部骚乱哗变事件频频发生。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崇祯迎来了他最后的岁月。 在最后的岁月中,朝廷本来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但这些机会,都在崇祯和东林党的内耗中白白丧失了。 女真 先说说和外邦的议和。 公元1642年,松锦之战爆发,总督洪承畴领兵作战,结果大败后被俘虏,降清。 兵部尚书陈新甲派使者去和大清议和,后来把计划汇报给崇祯,同时谏言道:「 ”那边如果肯议和,和也可以。” 崇祯听后,默然不语;在崇祯的默许下,谈判开始了。 一日,谈判人员从边关发回议和条件的密函,陈新甲看完后置于桌案上,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密议由此泄露。 密议暴露后,群臣哗然。恼火的崇祯为了推卸卖国责任,下旨将陈新甲处死。 随着兵部尚书的被诛杀,明朝和女真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就这样丧失了。 李自成 下面再说国内的几次决策失败。 公元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 此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右庶子李明睿等,都向皇帝提出过都城南迁的建议。 李明睿认为,只要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这口气来。 当年宋高宗赵构毅然南渡,在杭州建立了繁荣富庶的南宋,赵家天下又延续了150多年。 现在咱大明的条件比那时候强多了,地方比它大,物产比它丰富,关键是祖宗当年迁都北京时,设南京为陪都,那里有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存在。 总之死守北京就是等死,尽快动身为好。 崇祯在他们的劝谏下,自然也动了南迁的念头。 但是他碍于面子,不想做一个舍弃国都的逃亡之君,于是他把这个皮球踢给了手下的内阁大臣们。 他的本意是想让内阁大臣们在会上先提,自己假装不同意,然后他们一再劝迁,这样的决策过程才是最完美的。 朝议 果然在会上,有人提出南迁的动议,但崇祯一着急,不知怎么的竟说出一席让他后悔终生的话来。 他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对群臣说道:「 ”形势都这样了,我想亲自上前线,战死疆场,你们都别拉着我。”话已出口,就有些后悔了。 「 ”夫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复多言!” 他当然要后悔,既然皇上都说了这个狠话了,诸臣再也没有人提议南迁之事了。 试想,皇上历来刚愎自用,过去的经验说明,在此场合下敢于犯颜直谏的,不是被贬就是被杀了。剩下的都猴精猴精的,谁还敢再触犯他的逆鳞,吃饭的家伙还要不要了? 于是,皇帝狠话一出,内阁大臣们都争着要为领导分忧,代皇帝出征,就是没人再提南迁这个茬。 崇祯心里这个憋气呀,但是却有火发不出,最后只好决定: 「 ”早朝廷议公而决之”。 反对 这样一折腾,一个多月就过去了,形势更加凶险。 李自成本是个在朝廷的驿站出苦力的粗人,并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对迅速到来的胜利毫无思想准备,当部队打到复兴门一带时,他居然给崇祯写信,要求和谈。 这是匪首主动抛过来的橄榄枝,并且要价不高:割让西北一带给他,西北实行高度自治,不向朝廷汇报工作;朝廷拨付100万慰问金给他,他替政府打击敌对势力,包括虎视眈眈的东北满人集团。这简直就是一桩天大的好事,但是大家都不表态。割地赔款这顶政治帽子太大了,没人敢碰。 但还得发言呀,于是内阁大臣们一个接一个慷慨陈词,愤怒谴责敌人的狼子野心,决心血战到底,与北京共存亡。 李自成凭空送的大礼,没人议论了,左都御史李邦华竟提出这么一个方案,说皇上应该坚守京师,让太子下江南。潜台词就是说万一北京有个闪失,至少有太子在南京主持大局,可为大明王朝留一条后路。 哪成想反对派官员光时亨抛出了灵武夺位的典故:「 ”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 崇祯听闻此言,立刻就勃然变色。怒斥道:「 ”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孩子家做得了什么大事?” 进京 崇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那是因为灵武夺位所描述的内容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逃出长安,结果太子在灵武自立为皇帝,直接就将唐玄宗的皇位夺走,唐玄宗从此成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最后郁郁而终。 崇祯担心太子一到南京,便会将自己取而代之,所以一听到灵武夺们的典故就断然拒绝了李邦华的提议。 这时的大臣们其实心里都明白,皇帝自己本想南逃,却硬要众大臣说出来,死要面子。 他们又一想,如果皇上南迁,一些大臣们便会留在京师辅佐太子,变成替死鬼;而那些随驾南迁的人,一旦京师失守,说不定也会因力主南迁而替人受过,这实在是个两面不讨好的苦差事。 对于崇祯的心理,大家都看得透透的。谁也不想背这个黑锅,于是个个沉默不语。 崇祯却不知众人心里想些什么,见无人表态,还连连催促群臣想对策。 结果群臣议来议去,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到了最后,也只是下了个「 ”入京勤王”的圣旨,等待各路大军来京护驾。 朝议 最后一次朝议,崇祯急不可耐了。在开会前,甚至把话说白了:「 ”老陈,这事儿请您替我担待着点儿!” 他是对首辅大臣陈演暗示,让他提出前两天私议的南迁之事。 但陈演很有定力,在会上一直笑而不言,崇祯几次逼他发言,他都是笑笑而已,气得崇祯当场踢翻了椅子。 此后几天,勤王的军队没到,告急奏折却像雪片一样飞来,如再忧郁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崇祯终于忍不住了,他果断跟李明睿等人摊牌:「 ”不管他们了,这事我说了算,咱们立刻南迁!” 李明睿叹口气:「 ”来不及了,沿途我军都被打散了,北京城连只苍蝇都飞不出。” 上吊 崇祯开始准备后事了,派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至皇亲周奎、田弘遇处,然后又命皇后、贵妃自杀殉国,最后亲手杀死年幼的公主。 做完这些,崇祯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 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此时才绝望的说:「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跑到景山上,在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他的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现在看来,《明史》所载的这份遗书,应该是伪作。 当时仓促逃跑间崇祯根本不可能随身携带笔墨砚品、照明烛火这类东西,也不会有心思去整理思路,说些大义凛然的官话。 当然,有了这些,只是在崇祯悲惨的结局中,添加了悲壮的一笔而已。 参考资料: 《明季北略》明·计六奇 《明史》 清·张廷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最有福气的10处吉痣 女人痣长哪里最有福气,女人10处有痣是富贵痣下一篇:中国政情内幕 慈禧太后何以能够统治中国47年? 慈禧专政内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