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清朝后期和现在比 清朝后期和现在比 现在的中国和晚清时比怎么样

导语:与晚清和现在相比,中国与晚清相比如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中国与晚清相比如何?我只知道清末的新闻报道比现在更开放。领导上午发言,媒体下午批评。现在?中国与清朝中后期相比如何按GDP来算,清朝中期世界第一。现在中国第二。但其实相对于我们的经济实力,我们两个阶段都不是一流的,GDP才是国内生产总值。如果算上当时发达国家的殖民地,或者现在美国日本在国外的投资,排名可能会

与晚清和现在相比,中国与晚清相比如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中国与晚清相比如何?

我只知道清末的新闻报道比现在更开放。领导上午发言,媒体下午批评。现在?

中国与清朝中后期相比如何

按GDP来算,清朝中期世界第一。现在中国第二。但其实相对于我们的经济实力,我们两个阶段都不是一流的,GDP才是国内生产总值。如果算上当时发达国家的殖民地,或者现在美国日本在国外的投资,排名可能会变。

另外科技方面,清朝那个阶段确实不敢恭维,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虽然还和世界先进国家有差距,但确实可以说国防军事科技还是比较靠前的。 政治上,比清朝进步了很多,但脱离不开封建的窠臼,毕竟国民的意识还是有较为浓厚的封建意识,至少大家都希望有圣君贤相出现,希望多出现清官,这就是封建意识的表现。

国家现状与清朝现状之比较

看完你就明白了:

过去二百年里,中国关于怎么治理国家走过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我划分时段和通常方法不一样。第一个阶段从1800年到1956年,这个跨度包括了1949年建国;第二个阶段从1956年到1990年前后,这个跨度包括改革开放的前10年;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三个阶段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英文叫governability,就是能不能治国,有没有一个政治力量可以统治这片国土。1949年以前的一百五十年时间,这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阶段的关键词叫government,就是政府管理,由政府全面管理国家,不让其他力量参与。这个阶段大概是新中国60年中的前30年,或者更长一些,直到1990年前后。第三个阶段的关键词叫governance,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国家治理。 这三个词听起来有相同之处,我把它们概括一下,另外用一个福柯的词作为“帽子”,叫governmentality,就是一个国家治国的理据。过去二百年中国最关键的治国理念是什么?什么是各个阶段治国的特点?这三个词——治国能力、政府管理和国家治理,就体现了三个阶段的治国理念,就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如果第一个阶段的问题不解决,后面两个阶段都不会出现。第一个阶段中国遇到的问题是,统治这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不具备治国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遭遇了内忧外患。内忧是从十八世纪末开始出现在各地的农民起义,外患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在1852年咸丰登基后不久有个转折点,清政府第一次说,我的军队不行,得让湖南曾国藩自组湘军、李鸿章回安徽办团练来帮我镇压农民起义。清朝建立以来一直不准汉人指挥军队,但是到这时没辙了,可见危机有多严重。湘军淮军打了几年后咸丰皇帝自己洋兵被打跑了,去了热河。1860年英法联军打到了紫禁城,把圆明园也给烧了。这两件事——让汉军帮助打仗和英法联军打进紫禁城,是非常有象征意义的,说明清政府受到内外两方面的挑战,这个国家没法治了。 从那个时候一直到1956年,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治国,就是谁有能力、用一种什么方式把这个国家维系住。但是湘军淮军本身,包括后来的北洋军阀,实际上不是北京政府真正能够控制住的,结果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再往后是以各省宣布独立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孙中山从美国回来了,他也治不了国,只能借助于袁世凯。袁世凯能不能治国?袁世凯从1912中华民国元年到1916年6月6日死去,其间有护国战争,有二次革命,每次又都是各省宣布独立于中央政府。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军阀混战,还是一个国将不国的局面。 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理论上宣布统一全国,但只能控制住一部分省份。南京政府在“黄金十年”真正能掌控的不过是长江中下游那几个省份。抗战开始后,日军入侵,国共都在打仗,还是没有一个政治势力能够治国。抗战结束后,国共和谈没谈成,不到一年时间,1946年又开始打内战,还是没人治国。从1800年到1949年前后这么长的时间,中国面对的首要问题,都是如何解决治国的问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治国的问题看似解决。共产党在跟国民党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实际上有非常多的山头。这些山头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抹平。对这个问题,共产党领导人是很清楚的。从1948年初开始,党中央就意识到,全国胜利之日就快到了,共产党不仅要把敌人打败,而且要把自己统合起来。毛泽东当时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叫《建立报告制度》,规定各大根据地和军队要定期向中央报告。之后的一系列文章都能看出中央要把共产党统合起来的努力,包括统一解放军的番号,统一解放区的货币、军票体制,等等,一直到1949年建国。 从1950年到1956年期间,中央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把军事统起来,把行政、经济统起来,包括统一财政,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等。中央划分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军政区,既是行政主管,又是军事主管,各个山头依然若隐若现。“高饶事件”以后,1955年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原来的六大军区改划为十二个大军区。中国真正统一的标志恐怕是十二大军区的成立。 党国体制解决了治国能力问题 从1949年建国到1956年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制度,可以说是矫枉过正,而矫枉必须过正。“矫”的是前一百五十年的“枉”——那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能够治国,到1956年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全国范围内,除了台湾还没解放,香港、澳门还没收回,不再有割据势力。中国一百五十年来第一次解决了治国能力的问题,这是历史性的。 今天的人不太在意这些事情,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当时的政治家们,不管是孙中山、袁世凯,还是蒋介石,考虑的是同样的问题:国将不国了,中国怎么办?一开始他们有些人想得非常好、非常理想化,就是把西方模式搬过来,解决治国的问题。比如孙中山就说,也许我们采用美国联邦制,就可以把中国治好。甚至毛泽东年轻时也鼓吹,建立湖南共和国。但是他们后来都认识到,用西式联邦制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是行不通的,所以才会有1949年以后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 现在有些人从理念出发,认为中国当初学的是苏联模式,太过了。其实这和苏联模式不相干,当时就是要解决中国的问题:能不能治国,有没有一个政府能够治理这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土地、6亿人口的大国。要治理这个大国,就得有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政府。而且从国民党时期就开始探索,把党和国家统一在一起;共产党后来建立的体制,就是一个党国体制。这个体制你认可也罢,不认可也罢,它确实解决了中国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治国能力。到1956年几乎没有人再怀疑,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这套体制,可以治理这片国土。 所以,它是历史的产物。这个要说清楚,否则大家觉得是从苏联舶来的共产党的理念。它有观念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历史的产物,是为了解决能不能治国的问题,才建立了这样一个党政合一、高度统一的体制。 1956年农业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企业基本上都成为国有或集体的,不管是中央所属还是地方政府所属。所以,第二个阶段的关键词叫government。治国能力问题解决了,政府开始起关键作用,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计划经济阶段。这个阶段,经济是政府管,文化是政府管,总之都是政府管。所有的产业都是国有制或集体制,集体所有的也要服从地方的计划经济,统一调配。 第二个阶段的好处在于,它把非常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当时中国很穷,哪怕所有的人都节衣缩食,按最低标准生活,积累也还是很少。国家发展要打基础,需要大量的资源,不管是人力的、物力的,还是财力的。这个时候,靠市场来调节是没有可能的,基本靠政府来进行强制性的积累,把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集中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 1956年到80年代中期,中国办了很多大事。比如,建立了一个基本完善的工业和交通体系,在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中国8万多个水库绝大多数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农田基本建设绝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人力资源,健康和教育。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人的健康水平很低。1949年以前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婴儿死亡率非常高。只有10%左右的人识字。也是在前30年,中国的人力资本有了巨大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68岁。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印度今天也没到68岁。受教育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初中、高中教育大面积普及,在册中学生的数量在1978年达到顶峰。大量的人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技能,读书的技能、做事的技能,这是了不得的成就。 新中国前30年打下的基础相当雄厚。这个恰恰可以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对比,尤其是和发展中大国对比。打基础是政府的事,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用党政合一的方式动员各种资源,全力以赴提升中国的国力。当时出于军事的目的、政治的目的,当然也有经济的目的,都要举全国之力提升国力,国家要富,国家要强。 更早以前的思想家就讲富强。严复讲富强,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都有这个梦想,再到邓小平。所以,这个阶段由政府全面管理国家,也不完全是理念的产物。不仅仅是共产主义理想,不仅仅是学了苏联,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这个阶段需要强大的政府力量把基础打好。没有这个基础,后30年的起飞基本是不可能的。 国家治理与国家能力 第三个阶段的关键词是governance。上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从西方蔓延到全世界,从撒切尔夫人到里根,到世界银行,都鼓吹政府要少管事,把权力下放给所谓的公民社会,下放给私营企业。这个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蔓延,到1996-1997年被广泛使用。意思是,不要什么事都政府管,也要让其他力量来管,这就叫“治理”。 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大规模变化是在1997年邓小平去世后。邓小平去世前,公有经济——国有和集体,仍然占中国经济的大半江山。这时候开始国企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用一系列方法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政府不用全面管理经济、经营经济了,政府只需要规划。以前中国没有多少活跃的社团,这时候开始出现大量的社团,还有所谓的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如养老院。这种理念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当中也有世界大势。这三个阶段中,中国在相当程度上与世界是同步的。不同的是,中国是在一个政治势力的主导下走过了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解决治国能力的问题。第二阶段用政府统管的方式,为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打基础。第三阶段用治理的方式,释放活力,快速发展。这种转折不能说非常平稳,但是在一个政治体系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制下,完成得是不错的。 2012年夏天我去了一趟土耳其。土耳其1961年就加入了OECD,即所谓的富人俱乐部,目前人均GDP是中国的2倍。但是看宏观指标,中国和土耳其已经差不多,甚至更好,比如人均预期寿命,中国已经超过土耳其。土耳其7000万人口,中国将近14亿人口,是他们20倍。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快速发展起来,他们现在人均GDP只是我们的2倍,其他很多地方不比我们强。这样来看中国的发展水平,不仅可以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比,和OECD中的低端国家都有得一比,这是值得骄傲的。 共产党解决了治国能力的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在中国今天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如果我们假设这个能力不重要,这是非常错误的。世界上很多国家至今没有解决治国能力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不能达到第二个阶段,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政治力量能够治国,就更不可能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来管理国家。有了一个有效的政府才能过渡到治理阶段,在这个前提下,国家管一些必须管的事之外,不必大包大揽一切事情。 现在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方面全世界都在讲,国家要少管,让其他力量来管,但是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个国家能力的问题。就是说,国家可以放权,但是放权必须有度;超过一定的度,就存在很大的危险,即国家基本能力被削弱。 中国也有这个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走向治理阶段后,政府曾一度误认为,市场导向的改革意味着由个人和家庭承担各类风险,从而漠视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责任。有段时间政府放得太多,把医疗放给市场管,把教育也放给市场管。但后来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问题,原以为政府可以将这些社会责任放给其他力量来承担,其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假设,于是开始纠正。进入新世纪以后,这种状况发生改变。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在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福利体系。这个巨大的进步,没有国家的参与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谈国家治理问题,一方面政府要放权,让其他力量参与管理;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和巩固国家能力。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政府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管,避免国家出现乱局;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我从1991年就开始谈国家能力问题,这与当时全球流行的观念是相悖的。是因为当时我去了一趟俄罗斯,看到苏联和东欧国家虽然转型了,但是国家一塌糊涂,一片乱象。1993年我和胡鞍钢一起出版了《中国国家能力报告》,那时候没有多少人讲国家能力。曾经一度坚称“历史已经终结”的福山在2004年写了《国家构建》一书,也讲国家能力问题,其实就是我90年代初那些认识。

为什么晚清皇帝都是短命的?

在古代,人们活到60岁,大多数人只活在40到50岁之间。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医疗水平不发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但是在皇宫里,皇帝们过着奢华的生活。为什么他们不能长寿?

除了康熙乾隆,清朝的皇帝都是长命百岁。我觉得这个原因主要是皇室近亲结婚造成的。研究表明,近亲和夫妇含有更多相同的基因,所以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隐藏的有害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会遗传给后代,所以他们会生出质量差的孩子。

在古代,皇室为了巩固皇权,不想让权力落到别人手里,保证了皇族血统的纯洁,所以一般都是近亲结婚。我们通常可以在影视剧中看到这一点。一般皇室婚礼都是先满人,后汉族。这是因为清朝的始祖努尔哈赤是满族,以前大多生活在草原地区,所以满族血统的人比较高贵。

康熙乾隆虽然有近亲结婚,最后都长命百岁,但子女大多早逝或出生畸形或寿命不长。清末最典型的例子是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溥仪皇帝,他们都没有孩子,这是近亲结婚造成的。

为什么清朝会有这样的封建思想?当然我们当时也处于封建社会,这种思想来源于最早的女贞民族的婚姻观。常说“家中之父,婚后之夫,死后之子”,这是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严重约束。那时,丈夫死后,妻子的小妾可以传给兄弟,甚至儿子。事实上,女人被视为一种物品,可以随意赠送。就像皇帝有时奖励有功的大臣一样。后来皇太极为了对付明朝,拉拢强大的合作伙伴蒙古,大力推行蒙蒙联姻政策。

还有一个原因是清朝初期战乱多,皇帝亲自出马,身体素质好,经常锻炼。但是后来的皇帝都不怎么运动,以前都是骑马打仗,国王一般都擅长骑射。末代皇帝喜欢纵情酒色,那就一起说说对待皇帝吧。通常慈禧太后管得太严,太监带着他出入烟火场所,最后病死。

至于清朝皇帝的健康状况,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大概可以断定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但我认为近亲结婚仍然是主要原因。毕竟在现代有科学依据,也是明令禁止的。所以对皇室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清末,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和现在相比,什么职位相当于现在?

众所周知,在清朝,地方政府实行“杜甫”制度。因此,清朝有九位大使,他们是直隶、东三省、陕甘、两江、湖广、四川、云贵、闽浙、广东的总督,听起来好像清朝更先进的大使在各个地方处于更先进的地位。

两河总督是一类武官。和六大臣一样,他分管三省一市,主要是江苏、安徽、江西。当时有非总督制。每个省都有一个省长,省长和省长属于同一级别。他们都直接听命于皇帝,为皇帝服务,但总督要管理的地方比总督大得多。总督主要负责几个省的政治和民生,相当于唐朝的“我们的时代”。由此可见,他能行使的权利很大,像一些熟悉的于成龙、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等。,曾担任两河总督。后来清政府为了维持控制而改朝换代。总督负责军事,总督负责民生,所以很多权利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总督还有一个特殊的权力,就是他可以秘密地扮演皇帝。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看电视,都会有一些州长弹劾州长的镜头。不过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都是政府官员。

虽然他们的工资很低,但总督也有很好的待遇。就是只要保持干净不腐败,就能有“养银”。他还应该有两广总督这么高的奖励,一万八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三百多万。也就是说,他的年终党员足够抵消他几百倍的工资,足够养几百人。

这不算什么,不过两江总督掌管着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清朝收税的地方,所以他们得到了很多油水。当时有个不好的规矩,相当于现在的潜规则。大多数时候,当他们的相机去公园度假时,他们会给上级送礼。作为两江总督,你应该不小。这样,就是几百万的收入,没必要说支出不够。

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与晚清相比如何?

你好,评价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主要有三个标准。

一,军队规模。目前中国有两百万的作战部队,这样的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晚清时期,清政府所依赖的八旗绿营战斗力早已腐朽不堪。真正有作战能力的战斗部队还是少数汉人军阀的武装。 二,装备技术。晚清时期,清军装备了不少外购的堪称世界一流水准的作战武器。但是总体装备规模偏少,技术水平靠引进仿制为主。现阶段,人民解放军各种武器装备逐渐摆脱技术落后的窘境。国产武器装备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歼二十,052D,已经开工的055,99坦克大改,东风21D,东风26等更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先进武器。 三,军事条例。晚清时期,清军战术条例基本依靠外国军事顾问,国内留洋过来的军官来制定。其作战效能从甲午战争,庚子之乱中可见一斑。解放军战术条例师承苏联。近年来,解放军逐渐摸索,研究在新世纪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术战法,朱日德演练,鼎新训练,金头盔等都在证明解放军的战术战法日臻先进。 综上所述,解放军和晚清清军在各个方面都不在一个层次上。最重要的是解放军是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人民利益,共和国利益为基准的强大之师。

先说现在哪个比中国和清朝强

中国现在有多大?!

清朝最强的时候是多大一块地方!!? 不可同日而语。 我个人认为,时代再变迁,本质不变, 就是,我们的影响力在周边很厉害。

中国现在腐败的严重程度可以和清末相比吗

到了清末,给外国人寄钱打不过别人,只好这样做。现在,送钱是为了敌人的绿卡。哪个更腐败?

中国晚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康熙两次打下的雅克萨在哪 龙与熊的较量 康熙两次打下的雅克萨在哪 龙与熊的较量 孰胜孰负下一篇:NBA中有那些着名的球员是7号的 NBA中有那些着名的球员是7号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