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半坐半立、战战兢兢:清朝大臣与皇上奏对的场景是怎样的 半坐半立、战战兢兢:清朝大臣与皇上奏对的场景是怎样的

导语:半坐半立,战战兢兢:清朝大臣打皇帝是什么场景?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在皇室、公府门第及宗室家庭之中,常见跪安之礼。 皇帝每日除了要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偶尔还会单独召见一些官员,此次召见属密谈性质,故而不需叩头。 >官员有事需要面见皇帝时,需要先在外奏事处登记,由内奏事觐见时间。到了觐见那日,天尚未明,皇帝就已经用了早饭,桌上分别摆放了几张绿头签,不同的签子代表不

半坐半立,战战兢兢:清朝大臣打皇帝是什么场景?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在皇室、公府门第及宗室家庭之中,常见跪安之礼。 皇帝每日除了要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偶尔还会单独召见一些官员,此次召见属密谈性质,故而不需叩头。 >官员有事需要面见皇帝时,需要先在外奏事处登记,由内奏事觐见时间。到了觐见那日,天尚未明,皇帝就已经用了早饭,桌上分别摆放了几张绿头签,不同的签子代表不同的官员。 >用完饭后,皇帝开始分别召见官员,若遇到军机大事,众多官员还会一同召见,此时殿内是没有太监伺候的。 >康熙皇帝 >内奏事处太监只负责将官员引导暖阁门前,弯腰向殿里唱和一声,告诉皇帝,是哪位官员等在门帘之外。等到皇帝宣召之后,太监才掀起帘子让官员进去,而后自己躬身退到殿外,仔细听着殿里的动静,若有宣召再进去应答。 >官员在进门之后,面对皇帝方向说:“臣恭请皇帝圣安。”而后跪安,等到皇帝准许后,才能起立。走几步到皇帝面前,再次请安之后,皇帝令其奏对。 >清朝官员 >在皇帝御座之前,有一个红边白心很厚的毡垫,大部分官员都是跪在这个毡垫上回答皇帝的问题的。当然也有一些官员因政绩卓越,深受皇帝敬重,于是便能获得一个小座,官员可以坐着回答皇帝问题。这个座虽然不算太小,但所有官员都并不敢坐实,大多数都是挨着凳子边,半坐半立,若是在奏对过程中不小心说错了话,或是惹得皇帝不悦,则快速从凳子上起身,在原地跪下,摘下帽子,以头碰地,表示自己有愧皇恩。 >奏对是一个极其严谨的过程,所以,清朝官员们为了尽量少犯错误,所有问答一应从简。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只因说话越啰嗦,跪的时间就越长。 >相反,奏对中一般皇帝问话较多,大臣回答简而又简,几乎没有废话。 >乾隆皇帝 >跪奏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清朝大臣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奏对何事,必以三语为率,并须简浅明白。”当然这些大臣也私下里发明了一种“跪的容易”,其实就是一种塞着棉絮的护膝,奏对之前,将其绑在膝盖上,以免因长时间跪拜,膝盖疼痛导致御前“失仪”。 >有些官员因年老体弱,在奏对过程中,因需要长时间的叩头,更是会担心自己体力不支,在奏对过程中出现纰漏,还会反复练习。有些军机大臣甚至已经年及七旬,为防止奏对中出现差错,还要每日在家中练习跪拜。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官员常常患有腰酸膝痛这样的病症了。 >奏对结束后,在皇帝令下,这些官员才能跪安。出门时也不可转身,而是面向皇帝慢慢向后倒退几步,快到门口时,才可转身出门。 >跪安这个动作不仅出现于官员觐见皇帝时,在宫廷日常中,这项礼仪也常出现。 >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见皇太后时,进门要跪安,退下时也跪安。 >太监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嫔等主位启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辈见长辈、奴仆见主人,都要跪安。 >清朝某些后宅内眷也会有面圣或者参加大典的机会,这些人无论是公主、格格还是各品官命妇都需要穿朝服、行大礼。大礼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区别。 >肃是清朝官家命妇所必须熟知的行礼方式,动作和女子请安动作没有太大差别。请安前,先端立原地,腰背挺直,两膝盖慢慢下蹲,再慢慢起来,双肩保持平稳。请安的仪态常常也会被认为是女子的家教、素养。 >清朝题材影视剧中常常出现,为了表示某官员品级特殊,或是与皇帝关系亲近,或是恃宠而骄等,在皇帝召见时,往往着各式各样的便服。但其实,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有大臣在觐见皇帝时,必须着常服补褂朝珠,戴红缨官帽。而皇帝也是常服袍褂着冠。这个常服并不是理解的便服,反而是指在正式场合中穿的礼服。 >清朝尤其注重官员衣饰礼仪,若是发现有谁穿错朝服最轻也要罚俸一月,这个制度就连天子,亦不能违背。 >一言:《历史的风尚·清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研究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跟诸葛亮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啊 跟诸葛亮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啊下一篇:周作人与胡适的相交相知:未能「 ”相逢一笑泯恩仇” 周作人与胡适的相交相知:未能「 ”相逢一笑泯恩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