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皇帝和西瓜:从清朝台湾进贡西瓜说起 皇帝和西瓜:从清朝台湾进贡西瓜说起 浅析清朝进贡制度及意义

导语:皇帝与西瓜:从清代台湾贡西瓜入手,分析清代的贡制及其意义。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朝贡制度逐渐演变为三种朝贡行为:一是朝贡,即其他国家向中国进贡,这种行为体现了中国传统中的外交关系。二、定期进贡、贡品,是指当地向朝廷进贡和制定进贡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第三,个别官员的贡献。以台湾贡西瓜为例,探讨清代个别官员的贡赋制度。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的特色产

皇帝与西瓜:从清代台湾贡西瓜入手,分析清代的贡制及其意义。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朝贡制度逐渐演变为三种朝贡行为:一是朝贡,即其他国家向中国进贡,这种行为体现了中国传统中的外交关系。二、定期进贡、贡品,是指当地向朝廷进贡和制定进贡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第三,个别官员的贡献。以台湾贡西瓜为例,探讨清代个别官员的贡赋制度。

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的特色产品开始呈现在清廷面前。在所有的项目中,台湾的西瓜最有特色。康雍做了三朝,台湾官员赠送了很多西瓜。从一个小西瓜,可以窥探清廷官员的供奉制度,对台湾有更深的了解。

康熙年间,台湾称西瓜为“万寿果”,之所以起这个别名,是因为“进贡首都是在康熙万寿节之前”。史料记载,台湾最早贡西瓜是在康熙五十二年的四月,但无法考证台湾最早在清宫贡西瓜是什么时候。

台湾有西瓜,但贡品瓜子是康熙给的。康熙皇帝一般在年初给台湾,台湾的西瓜要到12月份才会成熟,因为台湾的气候要到8月份才会播种,到12月份才会成熟。清代史料中有许多关于台湾西瓜的记载。

康熙画像

康熙五十四年,康熙第三次尝试种皇家瓜子。然而,由于台风的影响,结果非常不理想。康熙怒不可遏,闽浙总督满怀诚意,惶恐不安。他迅速向康熙报告。王座曰:“五十四年,主赐西瓜籽,奴才六月遣人到台湾,八月播种,长势颇佳。那是在开花季节。9月15日,狂风大作,藤蔓破花而落。喽啰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于是赶紧派了更多的人一起培养。”为了得到康熙的原谅,鲍曼还带了很多瓜子。康熙见此,说:“西瓜是小事。有什么关系?”。

其实台湾致敬西瓜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一直都很大。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康熙帝给的西瓜种子永远长不出好西瓜。康熙五十八年,闽浙总督鲍曼又奏道:“西瓜种子在八月播种,十月收割后,是西瓜生长的季节。因为缺雨,西瓜大小比往年略差。它是10月29日从台湾装运的,在澎湖被侯丰耽搁了15天,所以这一年不能装运。

为了保证西瓜年年进贡,台湾地方官员想出了很多办法。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异地种植,效果不错。康熙六十年,朱一贵在台湾起义,使得西瓜籽无法运往台湾。直到当年6月份才到达台湾。官员们在台湾县和南路观音山种了西瓜种子,但它们也被强风损坏了。台湾县的西瓜都被大风吹坏了,一个都没有,但是还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康熙时期,台湾向清宫献西瓜的制度非常成熟。一般来说,每年年初,皇帝会给台湾瓜子,闽浙总督会派人带着瓜子到台湾,八月开始播种,在很多地方种植,让专门的人管理。

12月西瓜成熟后,从台湾运到厦门,再运到福州。闽浙总督会派人挑选最好的西瓜,然后运到皇宫。直到正月初十,清宫还能享用西瓜。康熙初年,台湾进贡的西瓜数量并不固定。康熙五十七年,以下的想法是:“八十就够了”,但这里的八十其实应该是160,也就是说闽浙总督和福建总督各有80

清朝皇帝爱吃西瓜,吃西瓜成了皇家传统。康熙时期,清朝的西瓜主要是从台湾进贡,其他朝代则不同。

雍正、乾隆年间,西瓜的进贡制度一般遵循康熙年的规定,但进贡数量和种类有所变化。康熙皇帝给台湾的西瓜籽品种没有详细记载,但雍正朝给台湾的西瓜是当时著名的喇嘛。“偷了福建省用的瓜,每年八月中旬要去台湾选种地,恭恭敬敬的请皇上把喇嘛交给巡抚衙门,一起带到台湾。”

喇嘛种不是西藏种,是山东德州种。当时全国闻名,后来雍正中后期改为山西榆次种。

雍正朝改贡量。雍正元年,雍正给了福建巡抚一个玉玺:“发瓜子,五十年用”,闽浙巡抚一个玉玺:“给西瓜籽,来年就够了。”。雍正六年,因为前一年多了西瓜进贡,雍正提倡节俭,对巡抚说:“瓜多了,这个没用的东西是专门用来供奉的。三四十个足矣,可令傅、悌同去。”。

少数民族致敬

也就是说,雍正一共要了40份贡品,平分,诸侯、抚臣各捐13份就够了。之后台湾贡西瓜数量大幅减少,从康熙王朝的160个减少到雍正王朝的40个,乾隆王朝的贡西瓜数量再次减少。“福建诸侯每年入瓜十元,省长不必入瓜,不必发籽。”也是在乾隆年间,西瓜贡品制度暂停,“乾隆年间停止贡品,种子丢失”。

然而,很难调查哪一年将不再支付贡品。最新记载是乾隆二十七年。雍正时期,雍正要求停止向台湾本地西瓜进贡,使用皇家政府赠送的所有瓜子。“不需要进入泉州和本土物种,长途跋涉也没用。”

然后,作为贡品,它几乎横跨了从台湾到北京的整个中国。运输需要多长时间?它的速度惊人。正常速度下,如果没有台风,七天之内可以从台湾送到北京。如果被风雨遮挡,可能要十几天或者一个月才能到。福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5000英里。总共有74个站。官员如何保证西瓜新鲜?

晚清朝贡

其实主要是季节的原因,进贡时间是12月份,天特别冷,有利于西瓜的贮藏。因此,在台风的情况下,官员们非常紧张。拖延时间久了,西瓜就会变质,变得不适合吃,官员就会受到惩罚。

进宫后,西瓜有三大用途:一是食用;二是拜祭,三是赏给大臣。对于接受贡品赏赐的大臣来说,这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情。但是台湾西瓜是冬天到的,冬天吃西瓜远不如夏天好吃。

清朝初期,官员以自己的名义向皇帝进贡是很常见的。但是为了讨好皇帝,越来越多的皇帝去朝贡,逐渐形成了一个共性。后来,官员也需要资格才能进贡,但史料没有记载,所以我不知道康雍统治时期有多少等级的官员有资格进贡圣地。但由于台湾朝贡西瓜,一直是闽浙总督、福建总督、福建水师提督的特权,但在乾隆年间,福建水师提督被取消朝贡资格。

甘龙肖像

其次,贡品时间确定。清官进贡的时间大多是每年的元旦和万寿节。官员们会及时将宝物送给皇帝,以表达他们的愿望和庆祝皇帝。而台湾贡西瓜因为是正月,属于一年一度的贡品范畴。

而官方的贡品从何而来?清朝官员向皇帝进贡所需的费用主要来自三个地方。首先是提高白银。除了私用,有时候还需要拿出一定数量为国家工作。二是国家报销一部分资金;第三,商人来垫付资金,各自的官员派人管辖,让经商的商人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准备贡品。

官员花巨资组织贡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讨好皇帝,联系君主和臣民的感情,表达对皇室的忠诚,从而获得皇帝的宠爱。为了做到这一点,官员们在向商品致敬时会夸大其神奇的效果。但当时台湾对西瓜的致敬是北京的反季节水果,很少见。所以得到康熙皇帝的大力支持,每年都给西瓜籽。

为了让皇帝改朝换代,福建官员想尽办法给皇帝提供新奇的物品。据不完全统计,康熙福建官员送皇帝冬瓜、甜瓜、冬茄子、醋、芥菜、香蕉、芒果甚至鲵鱼的牙齿。康熙有时尝起来很好。“我还没见过醋,但我想看。”但这些东西只在于新奇,康熙不喜欢。

而鲵鱼牙是乾隆年间做的,乾隆还没等官员买就提过一次。

成千上万的国家向所有国家致敬,来到朝鲜

事实上,清廷之所以每年都需要台湾进贡,也是为了统治和展示实力。台湾地处偏远,每年进贡时才与朝廷接触。在政治上,致敬意义深远。从朝贡本身来看,说明当时清朝中央统治教育台湾。

比如康熙五十六年,台湾当地居民向七条猎狗进贡,供皇帝狩猎。康熙、乾隆年间,台湾当地民众每年选举代表到北京拜见皇帝,表示愿意服从清朝的统治和教化。

简而言之,台湾对清朝的西瓜贡品始于康熙王朝,一直持续到乾隆末年。虽然不知道它起源于何时,最终是何时,但朝贡和发展趋势以及朝贡制度都在逐步完善。台湾向西瓜致敬,不仅表达了清朝统治者对台湾的关心,也象征着清朝对台湾的启蒙。在新闻传播缓慢的时代,进贡成为清廷了解台湾的方式,而台湾人则自动对新奇物品进行进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徐美洁︱堕泪碑的反讽 徐美洁︱堕泪碑的反讽下一篇:中国上古十大神器:伏羲琴的来历 中国上古十大神器:伏羲琴的来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