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唐德刚访谈李宗仁:口述内容删得太多 唐德刚访谈李宗仁:口述内容删得太多 李宗仁竟有些不痛快

导语:唐德刚对李宗仁的采访:删除了太多的口头内容,李宗仁有点不安。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唐德刚用力最深的是《李宗仁回忆录》,足足访谈了七年。与胡适的严谨不同,李宗仁的口述可以说是滔滔不绝、鱼龙混杂,如何取舍便成了难题。 唐德刚回忆:「 ”我替胡适之先生写口述历史,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另外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材料加

唐德刚对李宗仁的采访:删除了太多的口头内容,李宗仁有点不安。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唐德刚用力最深的是《李宗仁回忆录》,足足访谈了七年。与胡适的严谨不同,李宗仁的口述可以说是滔滔不绝、鱼龙混杂,如何取舍便成了难题。 唐德刚回忆:「 ”我替胡适之先生写口述历史,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另外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材料加以印证补充。李宗仁的口述历史,统计起来,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他口述,百分之八十五是我从图书馆、报纸等各方面资料补充与考证而成的。”可见,「 ”看米下锅”是唐德刚的一个重要原则。 李宗仁与郭德洁 去李宗仁家里进行第一次访问前,唐德刚就把能读到的有关李宗仁的所有资料都读了一遍,从而对李宗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写一个人的传,你要比他自己还要了解他”。 唐德刚与李宗仁,摄于1960年美国 唐德刚是带着录音机去的,可是每次访谈长达十多个小时,磁带不够用,他就改用笔记。每次遇到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唐德刚都会删掉。删得太多,李宗仁多少有些不痛快。为了说服李宗仁,他便经常带些《护国军纪实》一类的史籍或民国初年出版的报刊杂志,向对方解释哪些是「 ”信史”,哪些要删掉。在这样耐心的解释之后,李宗仁才听得进去,也对唐德刚有了完全的信任。 在长期的实践中,唐德刚意识到,「 ”职业化”是口述史学的关键。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界的领袖、名满天下的学术权威,李宗仁曾贵为国民政府「 ”代总统”、桂系首领;顾维钧也是民国史上举足轻重的外交家……在他们的面前,唐德刚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他与受访者之间地位差异悬殊,但是进入口述访谈的实践环节,他努力与受访者缔造一种平等的关系。当他认为受访者的口述内容可能有偏差或错误时,总会适时地加以提醒和纠正。 在与顾维钧的口述访谈中,顾维钧一时记忆模糊,把「 ”金佛郎案”当中的一段细节给张冠李戴了。唐德刚当即予以指出,但顾维钧不服,并说「 ”事如昨日”也。言外之意,自己绝不会记错。唐德刚便随手取出顾维钧当年亲自签署的文件来再次反证,顾维钧当然只能心悦诚服。 顾维钧 尽管是一手材料,又经过了大浪淘沙,唐德刚对口述史料的认识还是清醒的。他将口述历史研究者分为鼓手、枪手和杀手三种,认为无论是充当鼓手还是枪手,都是不妥的,只有通过较量,努力追寻历史真相的杀手,才是可取的态度。即便对自己用力最深的《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也一再严重警告读者,这本书是「 ”桂系的一面之词”,偏听、偏信、不听、不信,皆不可取。 有意思的是,虽然名曰「 ”口述”,但是唐德刚更喜欢用文学形式来写作。在他看来,历史走向科学化的过程中,注重历史写作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过文学性的表述,历史才会生动,枯燥的历史细节才具有可读性。他甚至强调,历史、文学和新闻三者应该像桃园结义一样,形成三位一体,这样才可能写好历史。唐德刚的一系列口述史作品之所以一纸风行,受到各个层次读者的广泛好评,文字之美不容忽视。 文学评论家王元化曾评论《胡适口述自传》的注释文字:「 ”有一种独特风格,夹叙夹议,充满比兴、成语俚语,直至古奥典故,随手拈来,涉笔成趣;警句、格言、反讽、隐喻、俏皮话,层出不穷,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他看来,唐德刚的文章「 ”自从幽默大师林语堂主编的《论语》停办以来,不复重见”。此番言语,绝非溢美之词。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 ”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七年级的历史学习应该重点学习哪些 七年级的历史学习应该重点学习哪些下一篇:五虎上将张飞怎么死的 五虎上将张飞怎么死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