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左右中原帝位更迭 困扰五代的河东节度使问题 左右中原帝位更迭 困扰五代的河东节度使问题

导语:河东节中原帝王更替扰乱五代。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如果要列举前期英明,后期糊涂或前半生与后半生反差特别大的历史人物,后唐庄宗李存勖肯定会位列其中。 李存勖 他在24岁的时候继承父亲李克用的晋王与河东节度使,之后于三垂岗、柏乡连败曾一直压制其父亲的世仇朱温,让后者发出「 ”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感慨与哀号。 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成为晋王后的15年时间里,他南击后梁、北

河东节中原帝王更替扰乱五代。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如果要列举前期英明,后期糊涂或前半生与后半生反差特别大的历史人物,后唐庄宗李存勖肯定会位列其中。 李存勖 他在24岁的时候继承父亲李克用的晋王与河东节度使,之后于三垂岗、柏乡连败曾一直压制其父亲的世仇朱温,让后者发出「 ”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感慨与哀号。 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成为晋王后的15年时间里,他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同光元年四月,他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同年十二月,他突袭汴梁城,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终结了长达数十年的梁晋争霸混战,成为五代十国初期的中原霸主。 然而,仅仅3年后,这个本可提前结束五代军阀混战的皇帝,却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并于同光四年四月死于「 ”兴教门之变”,时年43岁。 河东势力 残唐五代时,河东节度使辖地包括太原府及其周边军州,是当时最为兵强马壮的藩镇。因此,在时局动荡时,河东节度使的向背,往往会影响位于开封的中央政权稳定。中史和河东地方的角力,贯穿整个五代时期。 「 ”兴教门之变”背后的「 ”河东现象” 「 ”兴教门之变”的缘起还要从后唐灭蜀开始说起。同光三年,李存勖在荆南节度使高季昌的建议下出兵征讨蜀地。前蜀军队在后唐攻势下不堪一击,不过70日前蜀政权便告覆灭。就此,后唐政权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领土达到极盛。可谓东接大海,西括陇右,北靠长城,南至岭南。 可是,正所谓盛极而衰,后唐灭蜀的辉煌胜利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统治危机。 首先,参与伐蜀的郭崇韬因宦官向延嗣、李从袭的谗言,被李存勖疑有异心,最终被刘皇后遣李继岌诛杀。在郭崇韬被杀后,西川节度使孟知祥随后赶赴成都接管了军务,稳定了局势。 其后,大将朱友谦又被诬与郭崇韬合谋造反,其全家遭到唐庄宗的诛戮。随朱友谦归降的河中兵听闻朱友谦受诛,立刻哗变。尽管其后河中兵哗变被迅速镇压,但后唐无疑在主力在外的情况下出现了军事力量的损耗。 五代时的士兵为什么喜欢哗变? 五代之时,由于均田制的经济基础遭到破坏,由此产生了大量失地农屁。失地农民既无国有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保障其生活所需,当然也没有义务服从国家的义务兵制来偿还这一土地报酬。当失地农民成为职业军人之后,不论是否如同魏博牙兵一般对本镇节度使要块勒索,此时的军人其劳动力价格都应该足以支付其本人及其家人的生活成本一这部分成本原本在均田制下基本由农户自行承担。但从府兵制转向募兵制后,藩镇必然需要向这些职业军人支付大量的军饷。军需发放不足,是唐未五代士兵哗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唐未五代之时,对于职业军人的报酬中还包含着对于士地的给予。若长期不返本镇,那么耕作的良日将遭到荒废,并且必须长期与家人分隔两地。这也同样是唐未五代士兵哗变的重要原因 结果,在同光四年二月,于后梁未期时转投晋军的魏博牙兵在贝州掀起了叛乱。当时,其戍期已满,即将返镇。李存勖恐因邺都空虚而被魏博牙兵乘虚而入,所以拒绝其返镇,结果引起了魏博牙兵的反叛。之后,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而庄宗遣派大将李嗣源率一支亲军前往平叛。结果,当李嗣源兵至邺都时,城外的平叛军也发生哗变,拥李嗣源入城,与叛军联合。之后,李嗣源也加入叛军,并抢占了汴梁城。 四月,在洛阳的李存勖决定亲征平叛,结果指挥使郭从谦也发动叛乱,火烧兴教门,李存勖在带亲兵攻击叛军时,身中流矢,死于绛霄殿,史称「 ”兴教门之变”。根据记载,李存勖死后,「 ”帝之左右例皆奔散,唯五坊人善友敛廓下乐器簇于帝尸之上,发火焚之”。 个曾威震中原的马上皇帝,最后死的如此凄凉,自然引起了后世诸多的感慨与思考。宋代的欧阳修就专门为此撰写了《伶官传序》:「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旧五代史》也批评李存勖,「 ”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 ”伶人乱政、靳吝货财、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 显然,欧阳修等古代知识分子将李存勖当成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反面典型后世也为李存勖总结了多条败亡的因素,比如居功自傲。 唐李克用立像,故宫南熏殿/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为今人临摹版 李克用本姓朱邪,沙陀族人,因其父受唐天子赐姓而改姓李,后受封晋王,和朱温为死敌。 李存勖灭梁后,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曾亲自到洛阳朝觐。他返回荆南后,对麾下将佐说道:「 ”新朝百战方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去,‘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皆无功矣!”高季兴认为李存勖会跟部下离心离德,自己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再比如纵容皇后干政,宠信宦官伶人,甚至被伶人打耳光都不生气。他还让宦官、伶人奉命各地挑选美女充实后宫曾一次性掠走青年妇女3000人,连魏博兵士的家属也难以幸免。 当然,还有「 ”昏君”必备属性:猜忌排挤功臣,如猜忌李嗣源、冤杀郭崇韬朱友谦。 这些原因罗列下来,看起来李存勖真的是活该败亡。 但现代历史研究者,却通过对史料的再分析,得出一个观点。那就是李存勖快速败亡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他快速败亡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削藩,而被以河东沙陀军事集团为代表的藩镇势力所抛弃! 其实,李存勖在灭掉后梁后,就开始着手对地方藩镇进行限制和削弱了。 比如宠信宦官伶人,其实是让依附于皇权的宦官与伶人去藩镇给节度使当监军,参与军政决策,削弱节度使权力。 同时,李存勖还加强了租庸使的权力,让他们在藩镇绕过节度使执行公务。「 ”天平节度使李存霸、平卢节度使符习言:‘属州多称直奉租庸使贴指挥公事,使司殊不知,有紊规程。’” 而根据朱玉龙先生的《五代十国方镇年表》考证,后唐庄宗朝的37个藩镇中除去定州、延州、夏州、凤翔、泾州、灵州六个世袭藩镇,鄘州有三年为高万兴所控制外,四年共150人次任节度使。其中大部分职位皆被李存勖亲从及所接纳的后梁节度使与降将占据。河东沙陀军事集团除李存勖亲属与亲信外,仅有18人次出任过节度使。显然,李存勖刻意想压制河东沙陀军事集团,以免其尾大不掉。而这些行为在史书里则更多被记载为猜忌和排挤功臣。 结果,河东沙陀军事集团选择了新的代理人李嗣源,而抛弃了李存勖。《论后唐庄宗明宗嬗代事》一文就认为,这才是李存勖快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由此看来,李嗣源的被猜忌,郭崇韬、朱友谦的被诛杀,未必如史书所记载的那么无辜。甚至有人认为,后唐攻灭前蜀的军事行为,其实也是河东沙陀军事集团的调虎离山之计。因为按史书记载,当叛乱发生时,李存勖的长子李继岌曾想率领驻扎在蜀地的后唐军队回援,结果因为路途遥远和遭遇阻隔,而没有及时赶到。. 总体来看,李存勖败亡的根本原因还是被河东沙陀军事集团所抛弃。而从之后的历史看来,河东沙陀军事集团确实有着这样的能量与力度。因为除李存勖之外的其他河东节度使,比如孟知祥、李从厚、石敬瑭、石重贵、刘知远、刘崇,往往也会成为五代时期的新皇帝。这也使得五代乱世的后唐、后晋、后汉三朝,被称为「 ”沙陀三朝”。 简单说,在五代乱世里有这样一个现象,谁得到了河东沙陀军事集团的支持,谁就能成为中原的霸主,甚至新的皇帝。这一现象也被史学家们总结为「 ”河东现像。” 河东的天时与地利 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唐末五代时的河东代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其处于中原王朝的北部边陲,占据名城太原府,控扼雁门关、石岭关等重要关隘。 从地理位置来看,河东镇处于山西中北部、河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的交合地带,它作为中央王朝的北部屏障,始终发挥着拱卫京师的重要作用,并且为南北交通之两条最主要干线,具有易守难攻防御屏障坚固等优点。如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九《山西方舆纪要序》中云: 「 ”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荩酉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刎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逢关芦吾门户也。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 其中,名城太原府的地位极其重要。太原府位于山西腹地的太原盆地北部,是唐、后唐、后晋、后汉诸王朝的北都。它依靠其四周险要的地势又构成了一个小范围内完整的防御体系。正是依托太原府及其周边完整的防御体系,河东节度使在势衰或者争雄不利时才得以固守根本之地从而得以恢复实力,东山再起。 从民风上来看,河东镇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频繁交往与冲突的主要区域之一,先后有匈奴、鲜卑、羯、突厥、沙陀、契丹等少数民族入居该地。长期战争环境的锻炼,使山西「 ”人性劲悍习于戎马”,「 ”故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至北宋时期,河东地区基本隶属于河东路,而该地尚武崇勇的风俗依然十分兴盛。 从经济上看,唐太宗曾评论河东地区:「 ”河东殷实,京邑所资。”当地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很好,所以农业发达。石敬瑭就曾自恃「 ”太原险固之地,积粟甚多”。据统计,日后宋代时河东道良田亩产谷二石。而且,当地牧业兴盛,「 ”晋之名马,其强可恃”。另外,当地的洽铁业也很着名,诗歌有云「 ”劲直浑似并州铁”。 彩绘插画《宠信伶人》 彩绘插画《宠信伶人》,出自张居正编撰的《帝鉴图说》。李克用的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前期励精图治,灭掉世仇后梁建立后唐,但却在后期荒废朝政,贪图享乐,宠信伶人,导致手下叛乱,他自已也兵败身亡。 由此可见,当时的河东确实「 ”用武之地”,拥有进占天下的雄厚资本。 而沙陀人对河东的经营可谓相当久远了。元和四年,沙陀部族在朱邪执宜的带领下进入并定居于代北地区。唐宪宗元和五年至唐穆宗长庆元年之间,唐廷所发起的针对镇州、淮西及成德节镇的几次作战中,朱邪执宜都率沙陀部众参与征讨。在此期间,沙陀同六胡州的昭武九姓之胡人交往密切、相互融合为代北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朱邪执宜死后,其子朱邪赤心继承父位,继续效忠唐王朝。自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懿宗咸通九年,朱邪赤心曾率部参与对回鹘、昭义军节镇的讨伐及对吐蕃、回鹘和庞勋叛乱的镇压,其后因功被赐名李国昌。 在这连番作战中,沙陀骑兵成为天下闻名的精锐。而唐廷为了遏制沙陀部族的发展势头,建立了十个羁縻府以分散化、边缘化沙陀部族,结果又为沙陀部族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自李克用出任河东节度使以后,由于赶上了黄巢大起义这个天时,终于依托着河东镇开始崛起。李存勖在覆灭后梁以后,虽然迁都于洛阳,但河东作为后唐龙兴之地,依然受到他的高度重视,以太原城为后唐北都。此后,河东一直影响着五代各个时期的政局形势。 围绕着河东节度使的帝位更迭 得到河东集团支持的李嗣源成为皇帝后,其视野自然要放到全天下的层面上他也执行了削弱藩镇、保证民生的政治措施。 首先,他令地方州府、节度不得借进贡之名强加厚税,「 ”不得科敛百姓”「 ”不得邀难商旅”,试图扼制藩镇对于百姓的剥削;同时,废除正税以外的苛捐杂税,欲减轻百姓课税之负担;又下令「 ”应私债出利已经倍者,只许征本,已经两倍者,本利并放”,禁止高利贷伤民;同时鼓励农事,开放铁器专利,令民间可自铸农具。 其次,为了改善吏治,自李嗣源掌权以后,为改冗员之弊,又命「 ”诸司使务有名无实者并停”。李嗣源「 ”尤恶贪货”,一旦查实有犯赃枉法之官吏,「 ”辄置之死,曰:「 ”此民之蠹也!’” 最后,为了整顿藩镇,李嗣源于即位后的两年间数次发兵剿灭为患的藩镇牙兵,甚至将其满门抄斩以做效尤。 经过一连番整顿,史载「 ”年谷屡丰,兵革罕用,较于五代,粗为小康”。 然而好景不长,李嗣源即位7年后却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其次子李从荣、养子李从珂、女婿石敬瑭相继发动兵变。最后,还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笑到了最后。 后唐长兴四年,李嗣源病重,其次子李从荣拥兵发动兵变欲篡夺皇位,未果身死。李嗣源本就染病,加之悲痛交加,数日后便长辞于世,其三子李从厚即帝位。第二年,李嗣源养子李从珂不服李从厚之统治,又拥兵反叛、攻入洛阳,废李从厚帝位,自立为君。 而石敬瑭是沙陀人,李嗣源因其作战勇猛非常器重他,并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他。李嗣源即位以后,石敬瑭历任宣武、天雄、河东等镇节度使。 而李嗣源死后,后唐闵帝李从厚和废帝李从珂都对石敬瑭怀有戒心。李从厚欲将他移镇成德,但没有成功。李从珂攻入洛阳后,李从厚出走至卫州,巧遇石敬瑭来京。石敬瑭趁机发泄其不满,尽杀李从厚左右亲随。废帝李从珂即位后,石敬瑭返回河东,伺机夺取最高统治权。 他先将自己在洛阳和诸镇所储备的物资悉数运回太原,又借口备边,请求朝廷增兵运粮。随后,石敬瑭又屡以「 ”契丹屡寇北边”为由,把戍守幽、并要地的禁军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逐渐掌握了河北镇的主要力量。 后晋高祖石敬瑭像,出自明王圻和王思义摆写的类书《三才图会》 天福元年初,石敬瑭自陈身体羸弱多病,请求解除兵权,并以迁移他镇为借口来试探后唐朝廷。枢密直学士薛文遇认为:「 ”河东移亦反,不移亦反,在旦暮耳,不若先事图之。” 李从珂非常认可他的观点,于是调任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另派亲将宋审虔为河东节度使。面对朝廷执意削藩的强硬态度,石敬瑭拒不受代,上表称「 ”帝养子,不应承祀,请传位许王”。李从珂看完石敬瑭的奏章后大怒,以诏书怒斥他说:「 ”卿于部王固非疏远,卫州之事,天下皆知;许王之言,何人肯信!”随后,李从珂下诏削夺石敬瑭的官爵,并以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兵马都部署,义武军节度使杨光远为副,统领大军讨伐石敬瑭。 结果,石敬瑭自知以河东一镇兵力不足以对抗朝廷大军,遂接受其幕僚桑维翰的建议,以称臣、称子、岁贡三十万匹和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请求契丹出兵支援。契丹主耶律德光闻讯后大喜,亲率5万骑兵由雁门关入援石敬瑭。后唐张敬达人数虽多,但副帅杨光远以下诸将多怀有异心,与后唐王朝貌合神离。 九月,契丹与河东联军大败张敬达于太原。十一月,契丹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遂割幽、蓟、瀛等十六州之地予契丹,「 ”仍许岁输三十万匹”。 此时,被困在晋安寨的后唐军粮饷将尽,军心动摇。闰一月,副帅杨光远杀张敬达,率大军降于石敬瑭。石敬瑭遂联合契丹势力趁势南下,契丹军至潞州即北返,石敬瑭自率所部进逼洛阳。不久,李从珂自焚身亡,石敬瑭完成了后晋王朝的建国过程。 河东力量不断被削弱 后晋末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兵南下,最后消灭后晋。次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率兵南下,驱逐了为百姓所深恶痛绝的契丹军队,建立后汉王朝。由此可见,河东节度使在政局不稳的情形下,都直接影响了中原政权的变更。 石敬瞻倚邦丹天后唐之战 同石敬瑭一样,刘知远也是沙陀族平民的后裔。在石敬瑭兴晋灭唐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刘知远深为石敬瑭所倚重,「 ”加检校司空,充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权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寻改陕州节度使,充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后石敬瑭怒其倨傲,外调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免除其禁军统帅一职。刘知远遂与后晋朝廷离心并渐生谋反之意。他趁出镇太原之机,竭力积蓄力量,后又「 ”杀吐浑白承福等族,取其赀钜万,良马数千”。后辽兵南下,他聚保河东,利用其地「 ”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的有利条件,召集败于契丹的后晋将士为其所用。 开运四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不久,刘知远以其弟刘崇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自己则亲率大军南下。各地藩镇或者驱逐契丹军将,或者表示拥护刘知远。六月,刘知远进入洛阳,「 ”两京文武百僚自新安相次奉迎”。 次年,刘知远病死,其子刘承佑继位,是为后汉隐帝。之后,地方叛乱则接踵而至,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永兴军将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先后举兵,然而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外部藩镇叛乱虽被平定,但朝廷内部纷争却愈演愈烈。 《新五代史》记载,「 ”隐帝少,政在权臣”,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独断专行,进一步激化了统集团内部早已存在的尖锐矛盾。 此时,河东判官郑珙见状后劝导河东节度使刘崇趁机割据河东,他认为:「 ”汉政将乱矣!晋阳兵雄天下,而地形险固,十州征赋足以自给。公为宗室,不以此时为计,后必为人所制。”刘崇遂接受其建议,「 ”乃罢上供赋,收豪杰,籍丁民以益兵乾佑三年,刘承佑逼反大将郭威,并被乱兵所杀。郭威于第二年,代汉自立,开创了后周王朝。后周建立后,刘崇遂割据河东,称帝于太原,仍以汉为国号。 刘崇称帝后,遣使契丹与其约为父子之国,共同攻击后周。由于此时的后周在军事上还不能同契丹、北汉联军对抗,郭威遂坚守城池。 后周显德元年,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刘崇趁后周「 ”主少国疑”之际,再次勾结契丹兵南下侵扰,世宗力排众议,率军亲征,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军,史载,北汉军「 ”僵尸弃甲,填满山谷。初夜,官军至高平,降贼军数千人,所获辎重、兵器、驼马、伪乘舆、器服等不可胜纪。”凭此一战,柴荣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可见,河东一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和影响着整个中原地区的政局走向,但在和汴梁政权的拉锯之中,整个河东的力量也在不断被削弱。河东从能够单独左右中原帝位的更迭,到之后要靠给契丹人当儿皇帝,才能影响中原的政局,最后靠着契丹人的支持才能苟延残喘。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终于平定了北汉,就此终结了「 ”河东现象”,但为了防备河东镇的东山再起,赵光义毁了太原城的防御体系,结果在北宋的北方边防线上制造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使得北宋之后面对辽国的进攻一直处于战略上的被动与劣势。而这可能是河东现象对中国历史的最后影响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史上皇帝生育能力排行榜:​曹操​排行多少 史上皇帝生育能力排行榜:​曹操​排行多少下一篇:关于中国年的来历和传说:过年的习俗及由来 关于中国年的来历和传说:过年的习俗及由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