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满清划一块自留地 满清划一块自留地 200年不许汉人踏足 差点丢失版图「 ”公鸡头”

导语:满清指定了一块保留地,200年不允许汉人踏足,几乎丧失了领土。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本资料《苍头》。我们来快速看一下!「 ”闯关东”,在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还是一个新生出的词。指的是山东、直隶等地的民众前往关外的东北开垦务农,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蔚然成风,有些类似于80年代改革开放时的体制内人群「 ”下海”经商。 为什么去往关东要靠「 ”闯”呢?这还得从清朝初年,打从皇太极执政期间便推行的「

满清指定了一块保留地,200年不允许汉人踏足,几乎丧失了领土。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本资料《苍头》。我们来快速看一下!

「 ”闯关东”,在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还是一个新生出的词。指的是山东、直隶等地的民众前往关外的东北开垦务农,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蔚然成风,有些类似于80年代改革开放时的体制内人群「 ”下海”经商。 为什么去往关东要靠「 ”闯”呢?这还得从清朝初年,打从皇太极执政期间便推行的「 ”柳条边制度”说起。 满清到皇太极时,对中华历史的了解和统治驾驭民众的手段已经相当纯熟,这当中令最高权力层颇为感兴趣的,是元朝灭亡后蒙古人的生存经验。 虽说元顺帝在中原传统汉人聚居区的统治失败,被迫撤离元大都退往北方草原戈壁,但元廷的国祚并未就此断绝,仍在以北元的形式存在着,不断与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周旋抗衡。 蒙古人作为一个民族也得以延续,没有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那样由盛极而衰走向消亡,只不过是控制在手里的地盘大幅缩小罢了,照样能够吃烤全羊喝马奶酒,还时不时袭扰一下明朝边境抢点东西。 到了明英宗时期,蒙古人在瓦剌太师也先的率领下,甚至还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明朝皇帝朱祁镇!差点逆袭成功重新打下了昔日的元大都、现今的北京城。要不是于谦挺身而出收拾败局,估计北宋的靖康之变,还要在明朝身上演出一回! 明朝从建立到灭亡,一直都未能彻底消除蒙古各部落对北方边境的军事威胁。从这个角度看,元廷从中原到蒙古大草原的战略退却,可以说是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自然值得满清学习借鉴。 与蒙古人类似,满人在人口数量上,与汉人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因而清朝统治者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一直存有戒备心理。于是,效仿蒙古人的草原戈壁,将辽东平原打造成为满人自留地和大后方根据地的「 ”柳条边”政策,正式出台了。 在今辽宁省境内,清政府大范围修建宽度和高度均为3尺左右的土堤,堤上每隔5尺插柳条三株,等到栽种的柳树粗壮茂盛,便形成了一条全长近2000公里的「 ”隔离墙”。 柳条边沿线,有清政府派驻的八旗官兵巡逻检视,并设置有盘查的关卡,出入都需要严格核对官府文书。一旦发现越境者,守边官兵有权追击格杀。 以此为界限,清政府官府宣布关外是"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为了防止大清"龙脉"受损,严禁关内汉人越界出关染指满人的龙兴之地,设想的是万一哪天满人被赶出中原,也还可以效仿当年的元顺帝,给满人留下一块生存空间。 然而,清朝中期人口数量暴涨,到乾隆年间更是到达了前所未有的4亿!尽管清政府推行过围湖造田等增加耕地的措施,还有番薯、土豆、玉米等对土地适应性强的高产作物投入农业生产,但依然解决不了人口激增与土地短缺、粮食危机的矛盾。 江南地界,自三国东吴时期开始大规模开发,到明清两朝时基本已达到饱和状态,南方农业生存空间已然非常狭小,很难容纳更多外来人口。甚至在广东、广西等地,由于耕地的短缺,北方迁徙而来的客家人还时常与本地人为水源、田地的归属发生争执和械斗。 清朝从康熙开始声言「 ”永不加赋”,雍正年间又取消人头税推行「 ”摊丁入亩”,田赋收入占了帝国财政收入的一大块。土地面积得不到增长,便意味着政府赋税也得不到增加。 面对日益膨胀的财政支出,解除禁令开发东北,增加田赋收入已是刻不容缓。嘉庆年间,清政府逐步放缓禁令,至道光时基本不再限制关内百姓向关外的流动,于是「 ”闯关东”一词就从那时开始出现。 对清政府来说,向汉人开放东北,还出自于更现实的守护国土需要。 清朝末年的东北亚局势,与明朝初年相比已大不相同。 沙皇俄国自康熙年间开始,就频频在大兴安岭北部发动军事挑衅,从《尼布楚条约》中占去了便宜。等到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这点空架子彻底被推散架,沙俄更是肆无忌惮地蚕食鲸吞起清帝国的北方领土起来,大兴安岭以北地区的女真故地和库页岛,均在与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相继丢失。 观察沙俄的东欧地缘政治可知,沙俄在欧洲的海上航线存在着先天性的劣势,时时刻刻制约着俄海军的发展。1855年历时两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束,沙俄惨败于英法联军之手,由黑海经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到地中海的水上道路被堵死。而由波罗的海出大西洋的航线,又必须经过英法海岸线控制区。 从欧洲实现突破,必然要触动英法等海上强国的利益,于是沙俄便把目光投向了远东。他们占据东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殖民建立一个「 ”黄色俄罗斯”,并以此为跳板,凭借东北肥沃的土地和旅顺天然的不冻港,将俄罗斯打造成与英、美等国不相上下的海洋强国。 在沙俄对东北势在必得的同时,由明治维新日渐强大的日本,也开始觊觎起朝鲜半岛和清朝关外的东北。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以南满铁路线为中心,日本势力逐渐染指东北。为开展殖民统治,对殖民有着相当经验的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与后来的东宫铁男、加藤完治等人相继不断开展从国内向东北移民的试验,妄图永久占据这块肥沃的黑土地。 一开始日本从关东军退伍老兵中征集农业生产人员,殖民范围也仅限于满铁沿线控制区。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后日本加大力度,提出「 ”20年百万移民计划”,直接把本土农民和朝鲜人整村整船迁往东北,形成了一个个日本开拓团村落,与东北本地人争夺土地、湖泊和山林资源。 在落后挨打的整体形势下,指望孱弱的清政府用武力驱赶沙俄和日本侵略势力,已然不现实。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中国历来有移民实边的传统,西汉中期汉武帝从中原内地征召大量百姓,迁往北方边境与河西走廊,形成汉族人口的绝对性优势,对版图的扩张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有鉴于此,清政府不再默守陈规,彻底放开了清初的禁令,放任关内的百姓前往关外开垦土地、务农经商、建立田园村舍,于是「 ”闯关东”的规模,在清朝晚期迎来了一个新的快速扩张时间段。 当时,闯关东的大多是山东胶东沿海一带的百姓,这里离辽宁很近,走陆路出山海关就是东北,走水路没几天也能到大连。 东北地广人稀,黑龙江伊春、佳木斯一带大片无主荒地尚未开发。且松嫩平原黑土地十分肥沃,外来人只要肯出力就能养活自己。大量关内贫苦农民到了关外后,都能置办家业、扎根生存,成为新一代的东北人。 到了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期间,对东北的开发又迎来了一个高峰。为填充人口,张作霖用火车一车皮又一车皮接连不断往东北运送人口,将他们安置在关外成家立业。 民国年间,奉系军阀达到整整30万的军队规模,还拥有自己独立的兵工厂、空军和舰队,甚至一度传出要组建中国第一个航母编队的消息。 可见,1930年时的东北,随着土地开发、人口增长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具备相当强劲的地区综合实力。而这一切,全都离不开历经100多年的闯关东人潮迁移运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如何查看一个域名有没有被K过 如何查看一个域名有没有被K过下一篇:从「 ”4岁通缉犯”到「 ”中国核潜艇之父” 从「 ”4岁通缉犯”到「 ”中国核潜艇之父” 他是该被时代铭记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