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古代打仗如何获取水 长途运输是不行了 古代打仗如何获取水 长途运输是不行了 看明军是怎么做的

导语:古代战争如何取水?长途运输不行。看明军是怎么做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让我们快速看看!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水,行军打仗更是离不开水。要是没有水,和没有粮食一样,仗是没法打的。所以,军队获取水就十分重要。古人在水上也是大做文章。古代军队是如何获取水的呢?只是大概谈论比较空泛,本文以明朝军队作战为例,具体地介绍一下明朝军队是如何和水打交道的。 先来分析一下长途运水的可操作性 粮草可以长途运

古代战争如何取水?长途运输不行。看明军是怎么做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让我们快速看看!

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水,行军打仗更是离不开水。要是没有水,和没有粮食一样,仗是没法打的。所以,军队获取水就十分重要。古人在水上也是大做文章。古代军队是如何获取水的呢?只是大概谈论比较空泛,本文以明朝军队作战为例,具体地介绍一下明朝军队是如何和水打交道的。 先来分析一下长途运水的可操作性 粮草可以长途运送,水呢?理论上可以的,但是距离就是个很难突破的障碍。虽然是可以运输的,但是量不会很多。主要是途中有损耗,会洒,会蒸发,就算保存得比较好,因为路途遥远,水也会变质,不像粮草,可以保存很久。所以,长途运水是不行的,即使可以,还无法满足所有士兵的需求。出征在外的部队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要运多少水才够呢?喝水和大米煮成饭又是两码事了,喝水可多可少。最重要的是随时性,总不能渴两三天才喝上一口水。所以为了缩短距离,明代大臣丘浚曾建议在边境多修墩堡,在墩堡内存上月的粮食和水。当然水是不断更换的。以此来缩短距离,方便前线士兵饮水。 及于众墩之间, 要害处立为一堡。其墩之上, 除候卒自持口粮外, 常蓄一月水、米, 以防不测。 但是呢,一旦打起仗来,到底到走多远是不知道的,战场的情况复杂多变,靠后勤运水还是不方便。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军队自己获取水。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明军的办法。 沿水草地驻扎 这是对于明军对蒙古作战而言的。换到一般王朝作战,也就是在水源附近驻扎,方便取水。既然以明朝为例,就来分析一下明军寻找水草的的智慧。可以补充水源就不必细说了,这很明显。 《虎钤经》:吏士营必以水, 暂憩必以水。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发现蒙古部队驻扎在哪,侦查的时候顺着水草寻找,便能发现敌军。因为蒙古部队也需要水,蒙古迁徙都是找水草丰美的地方,利于放牧。也正因如此,被明军发现了捷径。当年汉军对匈奴作战的时候就经常发生迷路,找不到匈奴在哪等状况。所以,顺着水草地追击蒙古军,不但可以快速发现敌军在哪,还能补充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元主谓我得志, 无意穷追, 必顺逐水草, 往来黑山、鱼海之间, 掩其无备, 彼众可尽获也。 这是朱元璋对追击北元军队的明军将领说的,顺着水草地作战是明军的主要作战方法。朱棣在北征的时候也是如此做的,并且沿途给各处水草地命名。 驻跸五原峰, 命都督薛禄祭斡难河山川, 赐名玄冥河。 方法不能只有一个,要是下一片水草地距离很远,天黑之前走不到,那又在哪里扎营呢?我们常说为将者要知晓天文地理,这时候就要靠知识的力量了。没点本事还真带不了兵。 找泉水 因为北方草原一带地下水比较丰富,寻找到泉水可以解决很大问题。有一次明军大胜,便深入蒙古腹地,结果回师的途中迷路了。这也是上文提到的,运水有多困难。即使是短途运水,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是军队迷路了,水往哪送?和后勤已经联系不上了,要是能联系上也不是迷路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靠明军自己了。 无奈此地缺水, 军士「 ”渴死者甚众”, 所幸有战马「 ”跑地长鸣, 泉水涌出, 士马赖以俱济。 生物都有生存的本能,很多动物比人的生存能力更强,这次是多亏了战马,但是也不是每次都有这么好的运气,还是要靠人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找泉水。古人是十分聪明的,这个时候,一些军事着作就起到了作用,所哟说要多读书。 《卫公兵法》:军行沙碛、咸卤之中, 有野马、黄羊踪, 寻之有水;鸟乌所集处有水;地生葭苇、芦、菼、菰、蒲之处, 下有伏泉;地有蚁壤之处, 下有伏泉。 这是古人根据观察和实践的总结,其实仔细想想是很有道理的。只有有水的地方,才能有动物聚居,才有植物能存活。所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毕竟是地下水,也不是每一处都可以饮用的。有些水,战马都不喝。所以,一旦发现了比较好的泉水地点,会记录下来,绘制地图,这样以后再出征的时候就知道附近大概哪里有泉水可以喝了。 要是实在找不到水了,怎么办呢?没办法了,只能看老天爷的心情了,只能等天下雨,下雪了。 天然雨雪、露水 虽然雨雪不是很干净,但是能喝,可以活命。在外打仗尤其是像明军那样深入蒙古腹地,能下雪或者下雨,是十分幸运的事情。可以储备大量的水,暂时用一段时间。 夜下雪, 平地尺余。次日, 人马得雪, 炊饭皆足。 有的时候,真的是等水下锅。没有水,即使有粮食也做不了饭。雨雪的作用是缓解紧缺,暂时补充一下,可以坚持到找到水源。所以,雨雪是有极大的缓冲作用的。除了雨雪,每天清晨的露水也是救命的水资源,也是要珍惜的。 人渴甚, 以衣于草间, 且行且拽, 渍露, 扭出饮之。行数十里, 始得水。 明军与蒙古作战是很艰苦的,为了解决水的问题也是煞费苦心。 总结 曾经看到一个提问,是说明朝为什么不全灭掉蒙古。从本文就给出了一个解释,深入蒙古腹地作战十分艰难。一旦断水,那就是几十万人等着送命了。水在行军打仗中十分重要,每一场战役也不是直接打仗那么轻松,有很多事情需要筹备,俗话说军务繁忙,真的是繁忙。明军取水还是比较智慧的,欢迎各位讨论,一起探讨其他获得水源的方法。 为什么说明代抗倭时期是武术的融合期?看看狼兵和僧兵就知道了 在古代若想买卖田宅,要注意这几点,否则要有麻烦 从商朝的传位制度看伊尹辅政,放逐商王后,为何自己不称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大长今在韩国历史上的原型是谁 大长今在韩国历史上的原型是谁下一篇:油炸果的来历传说故事简写50字 油炸果的来历传说故事简写50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