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楚成王能单挑多位霸主 楚成王能单挑多位霸主 为什么没能称霸 楚国有一条重大缺陷

导语:本文讲述了楚成王无法称霸的原因,即楚国被中原诸侯认定为蛮夷。文章从南蛮楚国、齐桓公称霸的逻辑、晋国崛起与国际形式的改变、新的国际秩序与楚国称霸的希望等方面展开。

楚王程灿单挑出几个霸主,为什么他不能称霸?楚国有一个重大缺陷。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楚成王是楚国第一个真正参与到中原争霸的楚国国君,在他的祖父楚武王喊出「 ”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的口号后。仅仅几十年的时间,这句话就基本在楚成王手里实现。但是为什么在楚成王武力最盛,声势最强的时候,却依然没有被中原诸侯承认为霸主呢?那是因为楚国有一条重大的缺陷,楚国被中原诸侯认定为蛮夷。这是怎么回事呢? 【南蛮楚国】 楚国先王熊渠曾说过:「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接着熊渠给三个儿子尊王号。这还是在周夷王在位的时候,后来周厉王兵锋很盛。熊渠为了缓和矛盾,自己去掉了封号。 再后来,楚成王的祖父楚武王伐随时,随国自称「 ”无罪。”楚武王的回答是:「 ”我蛮夷也。”结果楚国又一次称王。 楚国国君不止一次声称自己是蛮夷,不服从周人的统治。那么楚人真的是蛮夷吗?其实并不是,至少不全是! 楚国先人本生活在中原,后来被商人打败,驱赶到南方。从文化上,周人崇尚龙文化,而楚人与东夷和商人类似,崇尚凤文化。 文王时,楚人就侍奉周人。参与了灭商的行动,但是楚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周朝前两次分封只照顾了同姓宗亲或外戚。楚国后来才受封子爵,这时候的楚国国君在周人举办的盟会上甚至不能登堂入室。只能犹如家奴,在外面为各地诸侯服务。 这些都深深伤害了楚国人,所以楚国一直流传一个传统,那就是「 ”不服周。”在这个传统之上,楚国对于周朝礼乐制度是不屑一顾的。 每当有机会楚国就会积极的寻求扩张势力,以此期盼能够获得诸侯国与周王室的认可。但是楚国的这种行为在齐桓公称霸的时代,就直接成为被斥责为蛮夷的理由。而齐桓公的称霸则注定了蛮夷没有争霸的机会。 【齐桓公称霸的逻辑】 齐桓公即位时,周王室孱弱,而同时四夷交侵不绝如线。随着蛮夷的不断入侵,各地诸侯都只能各自为政,独立抵抗。这个过程中很多流传几百年的传统诸侯都惨遭灭国,像邢、卫、燕等一线的强大诸侯都差点覆灭,结果齐桓公存邢救卫,出兵燕国,才保住这几个诸侯。 既然周王室不能保护这些诸侯国,那么就只有争取其他诸侯的帮助。所以各地诸侯都迫切需要达成联合,共同进退。 我们用现在的视角来看,那些不断发动亡国战争的蛮夷就好比是「 ”法西斯”国家,奉行军国主义,藐视礼法制度,肆无忌惮的实行亡国政策。而会盟的诸侯则好比「 ”反法西斯同盟”他们联合各地诸侯,寻求合作,从而保护自身安全。 为了组成这个同盟,齐桓公发起了会盟,高举「 ”尊王攘夷”的大旗。召集诸侯以汇集力量。这事实上他是依靠周王名义上的号召力,塑造共同纲领。让会盟更具合法性的同时也分辨出朋友和敌人。 在「 ”尊王攘夷”作为最高纲领的指导下。那些不服从周王,肆意入侵他国的部落或诸侯国就被贬斥为蛮夷,成为会盟国家的共同敌人。 【楚成王被认作蛮夷】 按照齐桓公的标准,楚人无疑是一个蛮夷国家。楚成王在位时先后灭亡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国。在中原诸侯眼里极为危险。而楚国还有继续向中原扩张的动作和野心,并且宣扬「 ”不服周”的言论。 楚国在中原诸侯的眼里就像一头饿狼,盯着他们这些羊群。试问一头饿狼能加入羊群成为领头羊吗?当然不可能!而且每一只羊都不会愿意与狼共舞的。 齐桓公发挥了他「 ”反法西斯同盟”领导人的作用,带领八个诸侯国联军驻扎在召陵。与楚王对峙。楚成王自知不敌,只能暂避锋芒,与齐桓公和谈。 此后他一边避免与齐桓公正面交锋,一方面积蓄实力。终于在齐桓公死后迎来了不知变通的宋襄公,看到宋襄公成为名义上新任的会盟霸主。 与宋襄公的泓水之战让楚成王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但是这一切的努力,最终却也只是换回诸侯们的恐惧,而远远不是信服。 【晋国崛起与国际形式的改变】 泓水之战后,楚成王苦于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于是他善待流亡而来的晋文公,希望在中原有巨大影响力的晋国能认同自己,但是他却被晋文公抛弃了。晋文公回国后成为了抗击蛮夷的新领袖。最后选择与楚成王开战并打败了他。 从这时候开始,晋文公统领的晋国崛起了。但是与齐桓公相比,晋文公领导下的国际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城濮之战中,楚国作为最重要的一个「 ”法西斯”诸侯被打败后。由晋国带领的「 ”反法西斯同盟”不再被动挨打,开始了全面的反击。诸如北方的赤狄,白狄,长狄等都先后覆灭。 国际局势随着蛮夷势力的接连失败发生了逆转。中原的诸侯不但不再需要担心被蛮夷灭国,反而追着蛮夷在打。情况已经与齐桓公即位时发生了很大的不同。 如果说齐桓公建立的是「 ”反法西斯同盟”,那么晋文公这时候做的就是对战后秩序的重新洗牌。齐桓公的会盟是为了救亡图存,而晋文公以后的会盟就变成了划分战后国际利益,构建新的国际合作关系。 【新的国际秩序与楚国称霸的希望】 齐桓公的称霸就像是西周礼乐制度的一次回光返照,为了共同对抗蛮夷,用「 ”尊王攘夷”的口号让诸侯们又重新团结在周王身边。但是蛮夷的的问题一旦解决,周王就又被一脚踢开。诸侯们为了自身利益建立了一个新的的国际秩序。 这个新的国际秩序由晋国主导。原本带领大家抵抗蛮夷入侵的老大哥成为了超级大国,与诸侯形成了支配和从属的关系。而周王则成为类似联合国秘书长这种有名无实的存在。 从楚国的角度来看,虽然在城濮之战失败,但是楚国依然是桌面上重要的玩家。新秩序下,楚国依然影响力巨大,是不可忽视的大国。所以楚国很自然的就加入到新的国际体系中去。 当楚国也加入国际体系后,新秩序也就演变成了晋楚两极争霸,他们分别带着一堆小弟和盟友相互对抗。一旦楚国强过晋国,那么作为新秩序的最强者,就可以成为霸主,支配其他的诸侯。楚国的地位也从游戏中的BOSS转变为了游戏玩家。 【总结】 楚成王无法称霸,而他的后人却能成功。总结起来有这三点:第一,楚成王认定为蛮夷;第二,齐桓公称霸的本质是对抗蛮夷;第三,晋文公以后,称霸模式的本质变成了获取国际社会的领导地位。 楚成王一生,独自面对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同时期还有一个秦穆公。但是就算楚国在楚成王的手里再怎么强大,楚成王也不可能成为霸主。因为他是蛮夷,而齐桓公主导的争霸体系不欢迎蛮夷。所以他终究无法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同。但是等到晋文公称霸以后,情况就不同了。 楚国在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代霸主的时代,扮演了不一样的角色。没能称霸实在不是楚成王不够优秀,而是他赶上了错误的时代。在他的时代,被视为蛮夷的楚国,注定不会被中原诸侯所认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27606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人教版《过秦论》的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过秦论》的原文及翻译下一篇:两千年前的一首离别诗 两千年前的一首离别诗 字字珠玑催人泪下 最后10字写出爱情真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