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大禹的手上 大禹的手上 为什么总是有一把「 ”叉子”

导语:大禹手中的叉子叫做「耒耜」,是先秦时期最常使用的农具,同时也是货真价实的「上古神器」。在大禹治水中,耒耜的用途是大量的挖土,这也是大禹身先士卒、殚精竭虑的表现。

为什么大禹手里总是有叉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 ”三过家门而不入”都知道指的是大禹,他为了治理上古大洪水身先士卒、殚精竭虑,在完成任务之前绝不懈怠,留下了这样的一句美谈。 也因此,在禅让制的时代,他获得了舜与百姓的肯定,成为了夏王朝的开创者,后世建立起禹陵以表纪念。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今天看到大禹的艺术形象,有一样东西几乎必然出现在他的手中:类似一把巨大的音叉一样的奇怪工具。↓ 这就跟老子的画像经常有芭蕉扇,孔子总是露着两颗大牙,关于总是拿着偃月刀一样——孔子是天生异相,芭蕉扇是贴身法宝,偃月刀是关羽的名刀。那这个「 ”叉子”一样的玩意儿,是怎么和大禹绑定的呢? 其实,大禹手中的叉子叫做「 ”耒耜”,是先秦时期最常使用的农具,同时也是货真价实的「 ”上古神器”。 耒耜是两种相似的工具。耒是一根尖木头棍子搭配一段短木横梁而成;耜就是经过改进的耒,一个尖头变成两个尖头,再将尖头改成扁头,也就是大禹手中拿的东西。 它的独特造型,相传炎帝是受到野猪觅食的启发,看到野猪将长长的獠牙插进泥土翻找食物,从而制作出了耒和耜。 耒耜的作用和犁接近,算是它的鼻祖。但在天地初开,文明初始的那个时代,这种工具已经是世界领先的水准。 《易经》载:「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韩非子》载:「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这说明,炎黄二帝与尧舜禹时期,耒耜就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普遍被先民所使用。 耒与耜形制与作用如出一辙,因此后来逐渐被合称。再到后来,耒逐渐地被耜所取代,但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变成了部首,在汉字中时时刻刻提示着我们,它和农具之间的关系,如耕、耘、耙等。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耒耜是当时最好用的农具,但这跟治水有什么关系呢?这和大禹治水的方法有关。 《尚书》载:「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诗经·长发》载:「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2002年发现的青铜器「 ”遂公盨”上的铭文记载:「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 遂公盨铭文 这些古老的记载出奇地一致,指出大禹治水的方式,不仅采取了以前的「 ”堵水”措施,即削平山岗、高川挖土等方法取土堵水,还采用了疏通河道的方法去泄洪。来与去的并用,使大禹的治水效果,立竿见影。 所以,耒耜在大禹治水中的用途自然是大量的挖土,在没有机械的年代,不论是堵是疏,都是要人手一点一点劳作出来的,这之中,自然也包括大禹本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 ”战胜自然”的第一人,这件让今天人觉得陌生的农具,便和大禹勇敢、爱民、当先的形象结合起来了。 点击图片,或者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进入「 ”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头条号,观看《宝物有故事》节目↓ 注: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27756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一位英雄 一位英雄 牺牲前为妻子送去一封空白的信 妻子看完后终生未嫁下一篇:包工头挖出9块金牌 包工头挖出9块金牌 拿去铁厂炼铜 专家200元征走 如今价值千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