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晚清十三行儒商伍秉鉴 晚清十三行儒商伍秉鉴 生意遍布英美 成东西方公认“世界首富”

导语:吴炳建,晚清十三行儒商,业务遍及英美,被东西方公认为“世界首富”。他的事业从莲花山开始,通过茶叶、瓷器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外投资,使得他的财富迅速增加,成为当时具有很大国际影响力的商人。吴炳建曾被美国华尔街日报选为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之一。他为了国家正义,选择了后者,参加了《虎门灭鸦片》并在鸦片战争中捐款巨额银子,但最终清政府还是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吴炳建在广州去世,享年74岁。

吴炳建,晚清十三行儒商,业务遍及英美,被东西方公认为“世界首富”。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说到所谓的“富豪榜”,相信可以说和东方一样多。根据影响力不同,有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亚洲富豪榜,胡润中国富豪榜等等。

当然,这些排名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不用说,即使在现代,也没有所谓的富人排行榜。

在每个国家的历史上,都不可避免地有许多富人。不幸的是,他们的财富所有权没有非常清晰的记录。不然他们现在能跟这些有钱人比。

但早在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就专门做了一个统计。根据这一统计,他们选出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6个中国人,分别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明朝宦官/贪官刘瑾、清朝贪官小沈阳、清朝广州十三商吴炳建和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但吴炳建虽然和其他五人一起入选,但他是六人中唯一的商人,在他那个时代,他是第一个具有很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首富”,得到了东西方商界的广泛认可。

那么,我来详细的给你讲讲“世界首富”的一生,以及他曾经创造的辉煌。

吴炳建,又名吴敦元,福建广州人。康熙初年,吴炳建的祖先从福建泉州迁到广东广州。他过去在莲花山以种植茶叶为生。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松了海上禁令政策,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来到中国从事贸易。因此,1686年,广东地方政府招募了13名强大的洪商,并任命他们在外国商船上与外国商人做生意,代表海关征收关税。从此,中国近代史上诞生了著名的“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中,怡和是吴炳建的父亲创办的。1801年,32岁的吴炳建接手怡和的生意,吴的事业开始迅速崛起。

当时怡和主要从事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他以广州为基地,主要与英国人做生意,同时在国外拓展产业,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保险。随着生意的发展,他的财富也增加了。后来,他甚至把债务放在国外,一度成为英国最大的东印度公司,因出售鸦片而臭名昭著。

正因为如此,吴冰鉴在当时的西方商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世界首富。他曾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为“世界首富”。

当然,除了业务和资本的对外扩张,他也像中国普通地主阶级一样,在中国买了很多土地、房子、茶园、商店,买了很多房产。

吴炳建在西方商人眼中享有很好的“名声”,很多关于吴炳建的趣事也在当时的外商中广泛流传。其中一个故事使他成为中国商人慷慨的象征。

据说当时美国的一个波士顿商人和吴炳建合作经营一家企业,但由于管理不善,欠了吴炳建7.2万银元的债务。然而,他无力偿还债务,因此无法返回美国。

知道这一点后,吴炳建并没有为难这位商人,而是叫人拿出借条,对这位波士顿商人说:“你是我的头号‘老朋友’,你是最老实的人,但你运气不好。”之后他把借条撕了,告诉对方他们的账已经结清,对方随时可以离开广州回家。

吴炳建的这一惊人之举,让“吴”的豪迈名声在美国流行了半个世纪。

说了这么多,吴冰鉴背后到底有多少财富?据一些资料显示,1834年,吴家估计他们的资产已达2600万白银,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左右。有了这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吴炳建成了世界首富。

在美国历史上,有一位“千万富翁”留下了八位数的遗产。他是美国最富有的人,约翰·雅各布·阿斯特,死于1848年。据估计,“阿万”去世时,他的遗产高达2000-3000万美元。阿斯特成为美国首富,主要靠当时与清朝做生意,他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是吴炳建,当时很有钱。

吴炳建不仅承担了他伟大的商业使命,还承担了一个成功商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是国家责任。毕竟他生活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代。

首先,他带领全家,参加了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虎门灭鸦片》,给了民族英雄林则徐强大的支持,虽然其中也包含了他的许多无奈。

历史上怡和对吴家的生意一直是正经生意,茶叶贸易是吴家最重要的生意。然而,一些吴家担保的外商经常在他们的货物中携带鸦片以牟取暴利。

一方是大力提倡禁烟的清政府,另一方是开展多年贸易合作的商业伙伴。这时候吴炳建其实是夹在中间了,他必须尽全力化解这场危机。

但是,在利益和国家正义面前,吴炳建选择了后者。最后,1839年3月,卖烟前夕,吴家派之子吴少荣将外商上缴的1037箱鸦片全部交给林则徐,希望结案。

但林则徐认定,这1037箱鸦片是十三行商人和英国商人串通欺骗政府的。3月23日,林则徐派人把吴少荣等人锁到钦差大臣那里审问。吴家不得不妥协,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家庭资源为犯罪买单。然而,林则徐下令解除吴少荣的职务,逮捕并监禁他。经过这一折腾,吴炳建颜面尽失,名声大受影响。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据一位美国商人说,吴炳建当时“被吓到在地”,他和平解决鸦片问题的努力彻底失败。

吴炳建很清楚,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源是十三家银行对贸易的垄断。一旦英国获胜,毫无疑问,十三家银行的独特地位将彻底丧失。

然而,即便如此,吴家和其他商人还是为战争贡献了巨大的财富。战争初期,吴炳建和十三商贾积极集资修筑堡垒、军舰、大炮。即便如此,长期腐败到骨子里的清政府还是被彻底打败了。

1841年5月,英军进军广州,义山率领的清军无力抵抗,不愿抵抗,于是想出一个方案,命十三行商人调停。

在广州郊外,奉命行事的吴少荣与这位英国领导人的正义法律讨价还价。最后,双方签署了《广州和约》。根据协议,清军需要撤离广州城外60里,在一周内交出600万白银赔款;英军撤退到虎门堡外,巨额赔款的三分之一由十三个商人承担,其中仅吴炳建就支付了110万元。

然而,广州和约并没有真正阻止英国人。最后,1842年,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彻底失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英国人不仅要求清政府沿海的几个贸易港口,还要求支付高达2100万白银的赔款。

1843年,清政府下令13家银行偿还300万银元外债,但这一次,吴炳建再次自己拿走了100万两。同年,一代儒商,世界首富吴炳建在广州去世,享年74岁。

据吴炳建自己估计,在战争中,吴家损失了不下200万两银子。虽然这个数字不会伤害号称拥有2600万两的世界首富,但是列强的入侵,几个通商口岸的开放,也让港商失去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吴炳建也是心灰意冷。

1842年12月23日,他对马萨诸塞州的美国朋友J·P·库欣说,如果他还不至于老到无法承受横渡大洋的磨难,他真的想移民美国,整个故事充满了悲伤的感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28296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汉成帝对赵氏姐妹到底有多宠 为了满足她们 汉成帝对赵氏姐妹到底有多宠 为了满足她们 不惜自己断送后代下一篇:抗战时 抗战时 我军物资严重缺乏 只有一样物品有保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