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浅谈明朝分封制变革与宗藩堕落及影响 浅谈明朝分封制变革与宗藩堕落及影响

导语:论明朝分封制的改革与宗室诸侯的堕落与影响。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前言: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对大明王朝有着长远的考虑,对皇位的传承,他先是立皇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故去后,又立朱允炆为新的皇位继承人。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年轻的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然而仅仅四年之后,建文帝就被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以「 ”靖难”的名义推翻。明帝国经过短暂的动荡之后,进入了一个由明成祖

论明朝分封制的改革与宗室诸侯的堕落与影响。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前言: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对大明王朝有着长远的考虑,对皇位的传承,他先是立皇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故去后,又立朱允炆为新的皇位继承人。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年轻的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然而仅仅四年之后,建文帝就被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以「 ”靖难”的名义推翻。明帝国经过短暂的动荡之后,进入了一个由明成祖朱棣主导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明初分封制的变革也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建文元年分封形势图 洪武时期的明初分封 「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封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洪武三年,为保证朱氏江山的稳定,朱元璋决定实行分封制,把皇子分封到各地为藩王,一下子大明朝多了25位王爷,包括朱元璋的24为皇子和一个从孙子。朱元璋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遵循古制,安邦定国。可是从实际分封地点和藩王的权限来看,他在防御最为紧要的北塞之地分封有辽、宁、燕、谷、代、晋、庆、肃等王,分别授予「 ”三卫”兵马,这些藩王既能与武将一起参与防御,又有权监视在外都司卫所。朱元璋分封的主要目的有两点:一为「 ”西北边远,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悍外患”,意在让这些藩王抵御蒙古骑兵的入侵;二为「 ”屏为皇室”,诸王有举兵「 ”清君侧”的权力,「 ”以资夹辅”,防止朝廷内部出现篡夺皇位的奸臣贼子。 明太祖朱元璋像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朱元璋「 ”以家治国”的方略,当然这种推崇「 ”以家治国”的方略更多的是出于明初时期错综复杂局势的需求,并且也对明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藩王们拥兵自重,分封制也势必会与皇权发生冲突,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做了一定的防范。除实行政治联姻外,还在洪武二十八年重新修订了《黄明祖训》,让这些藩王们恪守「 ”家法”。但最终藩王与皇权相斗的局面还是发生了。 靖难之役形势图 引发明初分封变革的「 ”靖难之役”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留给年轻的朱允炆一个「 ”诸王骄悍”的大明帝国。朱允炆意识到藩王手里的重兵对自己是巨大的威胁,于是听从了齐泰、方孝孺、黄子澄等人削藩的建议。并在次年六月先后削掉周、代、岷、湘、齐五个实力相对较弱藩王,随后将矛头指向了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朱棣遂以反对朝中奸臣破坏祖制为借口,打出「 ”清君侧”旗号,在北平起兵「 ”靖难”。有意思的是,朱棣起兵便是依据朱元璋《黄明祖训》中的「 ”如朝中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朱棣所为的「 ”奸恶”自然指的就是齐泰、黄子澄等人。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宗室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靖难之役”拉开了序幕。 但其实,就算朱允炆不对朱棣下手,朱棣早有觊觎皇位的抱负,这一场争夺皇权的战争也是难以避免的。1402年,燕王朱棣的靖难军顺利进入了京师南京,「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踪迹”,建文帝下落成谜,而朱棣也顺利登上了皇位,改元永乐,是为明太宗。为明朝分封制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明成祖朱棣像 「 ”靖难之役”后的分封变革 以宗藩之力对抗朝廷,并意图谋取皇位,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朱棣发动的「 ”靖难之役”却是我国史上唯一成功的战例。也正是因为「 ”靖难之役”的成功,与《皇明祖训》的既定成法,朱棣也不得不打着维护宗藩制度的旗号,致力于朱允炆未竟的「 ”削藩”事业,以减少诸王对皇权的威胁。当然朱棣的削藩必须比朱允炆更有策略性。毕竟朱棣开启「 ”以靖难之名、行篡位之实”的大门,后世的藩王只要稍有野心与实力,都由可能步朱棣之后尘,这一点我相信朱棣心里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因此,他也以各种手段来削除藩王的军事实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朱棣的削藩比朱允炆更有策略性。 于是朱棣在入主南京之后,即刻将囚禁于京师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释放,随后宣布凡是被朱允炆废除藩王称号的诸王,一律恢复原来的封号及相应的待遇,包括周王、齐王、代王、岷王等。就连在靖难之役中已经死去的湘王,也得到了恢复称号,并由朱棣重赐谥号,由原本的「 ”戾”改为「 ”献”。并且在即位初期,对众多的藩王予以赏赐,同时提高藩王们的岁米。朱棣此举看似在拉拢众藩王,实则真正的意图是在政治名分和经济待遇之上予以提高,为自己下一步对藩王们的军权予以削夺。 永乐七年分封形势图 待到局势稳定后,朱棣迅速制定了「 ”削藩”政策,采取限制措施,严加管束。徙迁边塞大宁、宣府、永宁诸王入内地,并罗织罪名削夺其军权,同时严令禁止诸王节制地方武将及干预地方行政。此外朱棣还推行一系列军事征伐,如六次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经略东北等,皆由自己挑选武将,而不是像洪武时期一样由藩王节制。他还将军力大量调到南京、北平,在通过征调精锐、校阅等方式,加强对地方军权的控制。 值得说明的是,朱棣对分封的变革并不彻底,他削除了兄弟们的兵权,却又予以了自己儿子新的兵权。他援太祖之例,赐予自己的儿子汉王、赵王各三卫,并委以重任。所以在朱棣逝后,亦发生三起效仿朱棣「 ”靖难”做法的叛乱,期望自己能成为新的「 ”靖难之君”。只是他们没有成功,时过境迁,此之谓也。 变革之后的宗藩的堕落、国力的衰退 由于朱棣一系列的「 ”限藩”措施,众藩王们深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上已是无法能再有任何「 ”作为”可谈,于是便将精力集中到了「 ”扩大庄田”之上,开启堕落。因此自明仁宗时起,藩王「 ”扩庄”之风渐兴,通过乞请、接受投献、强占民田等方式不择手段扩大庄田,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众藩王人均占地达数千顷乃至数万顷。相对的朝廷控制的赋役土地则相应减少,由明初时850万余顷至弘历则锐减至420万余顷,仅已百余年就已减少半数以上。 随着朝廷所控制的赋役土地的日益减少,国家财政来源也跟着日益缩减、而藩王们的收益却日益增加。朝廷在宫廷、官员俸禄、军队开支也在日益增加,财政开支已经超过财政收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廷财政已经破产。为解决这一情况,朝廷只能不断加重赋税,直接加重朝廷与工、农、商之间的矛盾,直接对原本的经济体系造成破坏,致使明中后期国内社会矛盾丛生,国力衰弱不堪。 结语 需要说明的是明朝宗藩的衰落是必然的,自朱棣「 ”靖难”起,再到后来的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变,对宗藩的进一步采取限制措施已是必然。此后,明朝藩王们便在少有设立护卫者,且终身不得走出封国、终身不得入仕为官、不得经商,生子结婚甚至命名皆要得到皇帝批准。藩王们在政治、军事上已无「 ”作为可谈”,唯一能做的就是坐食腐化、纵情声乐,变身成为一个奢侈腐化的寄生阶层,皇室崩溃至此,大明怎能不亡? 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其一是朱元璋对皇室成员的「 ”经济生活实行全包”,这在无形中培养了藩王们的寄生可能性;其二是朱棣的「 ”限藩”措施过于严苛,众藩王们只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到扩庄等经济生活上的追求中去。 朱元璋一开始「 ”上卫国家,下安臣民”的构想已成碎影。诸王成了明朝无法摆脱的一个累赘,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所以我们可以说:明之亡,非万历、非崇祯,实则起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 参考文献:《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成祖传》、《明会典》。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服装品牌中开头是F的品牌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 服装品牌中开头是F的品牌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下一篇:柯尔克孜族习俗 柯尔克孜族传统婚俗简介 柯尔克孜族习俗 柯尔克孜族传统婚俗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