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在他眼中 在他眼中 最佳首都不在南京、北京 。为统御亚洲必建都于此

导语:文章介绍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章太炎关于中国未来首都选址的不同意见。孙中山认为关中最适合,而章太炎则主张武昌。同时,孙中山还提出了迁都伊犁的设想。文章反映了中国人的伟大志向和对实力的追求。

在他眼里,最好的首都不是南京,也不是北京。为了控制亚洲的首都,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向志向远大,一心要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曾对中国的未来有很多设想。 在章太炎的《訄书》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辛亥革命十年前,章太炎曾与孙中山进行了谈话,商讨中国未来首都的选址。 自古以来,中国选择首都都非常慎重,都是交通发达、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地势险要之地。章太炎说一旦革命成功,定都可选武昌,因为关中、洛阳等地,自然环境已不如古,而武昌扬灵大江,东控江浙,北望襄阳,振抚河洛,有铁路交通之利,北达长城,南理两粤,无往而不利。洪秀全建都南京,偏安一隅难以制远,实为灭亡的一大原因。 孙中山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武昌位于中国十八省的中心位置,虽然制御中原十分方便,但对于内蒙、新疆等边远省份就鞭长莫及了。择都当选关中,关中,富庶虽已远非汉唐可比,但揆诸地理,则远优南方,且铁道一铺,输送给养并非难事。 此后,孙中山先生又展开了自己的畅想,他说:「 ”说若定都关中,制御蒙古新疆虽足,然若欲为亚洲共主,又嫌狭窄,当迁都伊犁。又说,从西汉以来,历代王朝虽屡降西域,终因建都太远,威灵不能久驻,是以西域屡得屡失,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宏图壮志,章太炎听得目瞪口呆,并由衷地赞美孙中山志向远大,非常人可比。 从地理位置看,伊犁的确是深处内陆的大城市,处于亚洲的中心。不过从实际的角度看,由于水源缺乏,周边经济不够发达,实非建都的理想之所。如果建都于此,会对内地经济造成极大负担,对民力造成极大浪费。 不过,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国人的志向。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平定天下、睥睨万邦的伟大志向。在古代,中国占据了东亚最好的土地,在广大区域建立了说一不二的霸权。虽然,当时中国业已衰颓,但是这样志向仍留存于中国的血液里。虽然中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讨厌帝国主义,中国只讨厌自己没有成为帝国主义。 这种思想可不只是孙中山和章太炎独有,有一回傅斯年酒醉,豪情大发,对着蔡元培激扬文字,说,将来中国强大,必越葱岭而西,饮马苏伊士运河,所过之处,尽归中华。搞得蔡元培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现在看来,这些豪情只能当玩笑看,但如果中国当时国力强大,会不会和英国、俄罗斯那样吞并万国呢?那时代盛行弱肉强食,有本事抢被视为优秀,至少在中国人眼里是这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28630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民俗旅游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民俗旅游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下一篇:鬼谷子的纵与横怎样理解 鬼谷子的纵与横怎样理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