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历史上汉语的两次变迁历程

导语:文章介绍了中国语言学历史上两次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变革,第一次受印度梵语影响产生了音韵学,第二次受西方文化影响产生了语法,这些变革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学本身,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我们知道,文明的中心从中华文明开始就没有变过。“中国”永远在渭河流域的黄土高原上。汉字最先出现在哪里,那里的“方言”会不断变化吗?显然不是。据研究,中国语言学曾两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经历了两次变革。

第一次受印度梵语影响,产生了音韵学。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音韵学直到东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后才产生。佛教高僧译经时引入了梵文拼音法,直接启发了汉人创造了读音和阅读反切法。反向切线法相比之前的直调法是一大进步。

此外,佛教徒在读佛经时非常注意声音的调制,这反过来又启发人们提出“四声”理论。音韵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学本身,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

第二次受外国文化影响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解放前,受西方文化影响,语法在中国产生。汉语语法比较简单,古汉语的句法可以通过熟悉的阅读理解。它本身就决定了语法的不发达。

直到1898年马建中模仿拉丁语法,创立了马戴文通,中国才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语法研究。后来,黎锦熙参照英语语法制定了《新汉语语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30002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自行车是谁发明的 自行车是谁发明的 自行车的发展与演绎史下一篇: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