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的师傅是谁 诸葛亮的师傅是个什么样的人

导语:诸葛亮最厉害的老师就是他老岳父黄承彦,可能大家不知道他的本事,说起墨家大家应该就知道,黄承彦就是墨家传人,墨家机关术天下第一,兵法也有独到之处,诸葛连弩,孔明灯,木牛流马等都上在他老婆黄月英帮助下设计的。所以诸葛亮应该也算是墨家传人。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才是千古绝世人才,谁也比不了。如借东风,就这一点谁能做到?唯有姜子牙才能做到,

诸葛亮最厉害的老师就是他老岳父黄承彦,可能大家不知道他的本事,说起墨家大家应该就知道,黄承彦就是墨家传人,墨家机关术天下第一,兵法也有独到之处,诸葛连弩,孔明灯,木牛流马等都上在他老婆黄月英帮助下设计的。所以诸葛亮应该也算是墨家传人。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才是千古绝世人才,谁也比不了。如借东风,就这一点谁能做到?唯有姜子牙才能做到,所以诸葛亮可于姜子牙媲美。

虽然三国最后的结局是司马家的天下,但是司马懿的才智是比不上诸葛亮的,就连司马懿他自己都自叹不如,要不是天意弄人,结果也不会是那样。还有一点,司马懿的人格魅力也不如诸葛亮,诸葛亮真的是兑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承诺,好令人感动。

胡昭不是一直隐居深山吗,没有实战经验,只是纸上谈兵,而司马懿虽是其徒弟,却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自己归纳的经验融合了所学的知识,最后得出结论,司马懿作为胡昭的徒弟,不一定会比其师弱。还有诸葛亮的也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与学识,能以空城计,死诸葛吓跑司马懿,可见诸葛亮的智谋与军事才能并非亚于司马懿,也应该不会逊于胡昭。若不是诸葛亮于朝内朝外凡事躬亲, 操心操劳过度,或许还能与司马懿大战几个回合,不分胜负。

因为《三国演义》的神化,诸葛亮成了三国最具神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超级大谋士,和明初的刘伯温被称为古代最牛的绝代双谋。

尽管诸葛亮有神化的吹棒,但诸葛亮的才智还是非常高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便名声大震,他所居住的琅琊曾是齐国的故土所在地,管仲乐毅便是齐国的贤相和名将,而诸葛亮在隐居时,就自比管仲乐毅。出山后,诸葛亮也用事实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帮一穷两白的刘备夺取咱蜀之地,完成了霸业,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唯一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司马懿、周瑜、庞统等廖廖数人而已。而很多人也会感到好奇,诸葛亮的师傅究竟是谁?是谁培养出这样一位千古奇才出来的呢?

因为最具权威的《三国志》对此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对诸葛亮的师傅众说纷纭,

当然,提起诸葛亮的师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而这个依据和来源,则是水镜先生惊世骇俗的宣传语:卧龙凤雏,得一能安天下。如此牛的广告词,使得还没有出山的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宠统就名声大震。

其实,水镜先生只能算是诸葛亮的“旧友”和“故交”,因为年龄比其大十多岁,也可以称之为师长,或者前辈。而诸葛亮的真正的师傅是庞德公。

庞德公,字尚长,他属于东汉名气最响亮的名士,他才高八斗,又淡泊名利,据悉,庞德公隐居时,荆州刺史刘备曾数次请他出仕,但他都拒绝了,后来有人问他,为何不肯为官,你拿什么留个后世子孙呢?他回答说:世人留给子孙的是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我留给子孙的是耕读传家、过安居乐业的生活,所留不同罢了。

庞德公同时还交友甚广,与隐居襄阳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关系尤其的好,据史书记载,两人经常同食同住,关系情同一家人。而诸葛亮又和水镜先生交往密切,水镜先生自然也就知道诸葛亮的才干,称他为“卧龙”,后来其卧龙称号便流传开了。同时,水镜先生还极力向庞德公进行了推荐诸葛亮。

庞德公和诸葛亮会面后,便进行了一次交心,结果这一谈便谈了一晚上,事后,庞德公发出四个字感叹:潜龙于渊。

而诸葛亮也深知庞德公的精深和博大,于是主动拜他为师。庞德公也倾囊相授,但他的教诲下,诸葛亮收益颇丰,使其真正具备了经天纬地之才,具备了力挽狂澜之气魄。

诸葛亮对恩师庞德公也感恩于心,每次拜访他,都要行师生之礼——拜于床下。

后来,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请下山,功能名就后,想必心里首先要感谢的人便是庞德公吧。

诸葛亮的师傅是谁?

《三国志》中没有明白地说过诸葛亮的老师是谁,但从种种迹像来推,还是不难知道的。 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荆州,交游甚广,和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孟公威、石广元乃至岳父黄承彦等经常交流,这些人不能说是诸葛亮的老师,也在师友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肯定的。 但如果要说真正的师承,却还要推得更远一些。诸葛亮是琅琊人,琅琊过去是齐国的地方。诸葛亮青年时自比管乐,又好为《梁父吟》。管仲是齐国的贤相,乐毅是占领过齐国大部分土地的名将,《梁父吟》虽然模糊,但现存的一首讲

揭秘:战国七雄中,为啥魏国领土面积不大却能和其余六国并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人文方面的因素,有地理位置的因素,也有国家自身实力的因素,但是不论是哪一种因素,最终决定国家命运的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论是在和平的年代还是在之前战火纷争的年代,一个国家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军事实力的强弱,毕竟不论是在那种情况下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拳头才是硬道理”,所以,只有实力强大了,有了自卫的能力,才不会遭受落后挨打的局面。按理说魏国这么小,应该被秦、楚、这些大国随意摁在地上摩擦才对,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国土面积相对于周围的国家的领土面积来说是很小的,远不足其他国家的范围广阔,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国,它在战国七雄之中占有一席地位,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看到这里,我们都会想到这个国家大概是因为文化经济等发达的因素吧。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这个国家来说,我们所知道的是这个我们口中所说的效果——魏国来讲,它的经济文化并非是有多么的发达,他之所以可以在众多国家之间进行周旋而立于不败的地位是因为另一个因素,那就是魏国的人口数量多。人口数量多就相当于打仗的人口比较多,就意味着军事力量的相对强大。

除了人口较多的因素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魏国是由前面的一个国家一分为三而形成的,恰好在分裂之后魏国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处在平原,而且在魏国继承了原先那个国家的军事优势,所以在各个方面魏国占据了先机。相对于魏国的情况而言,其他国家的领土范围虽然比较广阔,但是这广阔的领土范围内有很大的一部分面积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国家尽管占据着范围广阔的领土面积,但是人口数量却很少,所以相应的用于军事作战的人口数量也很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魏国能够周旋于各个国家之间并于战国七雄中的其余六国并称也是可以解释通了。

以上便是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述的关于魏国为什么可以在那个时候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一员的历史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人口数量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同时与当下科技发达的社会相比较,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性。

战国七雄的面积和人口?

燕面积大约20万平方千米,人口150万

都城蓟,疆域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南部,内蒙部分地区,后来拓展到朝鲜半岛

赵面积大约2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350万

都城邯郸,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的部分地区。

齐面积大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都城临淄,疆域包括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区。

魏面积大约10万平方千米,人口500万

都城安邑,后迁至开封,疆域包括山西南部、河南中部、东部、安徽西北部

韩面积大约9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都城平阳,后迁至新郑,疆域包括山西中部、河南西部

陕西东南部,长平之战前山西领土全部划给赵国,韩国面积这时大概只剩下不到3万平方千米。)

楚面积大约50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都城郢,后迁至寿春,最大时疆域包括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部分、重庆、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山东西南、江苏南部、浙江北部,面积大概有150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500万。

秦面积大约30万平千米,人口300万

都成雍,后迁至咸阳,疆域包括陕西大部、山西西南、河南西部、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长平之战前四川应该大部分划入秦地,面积大概可以达到80万平方千米,人口400余万。

吴从晋巫臣开始算起到灭国不过百余年,疆域约5万平方千米,人口不超过100万。

越,允常时期面积不超过5万平方千米,人口数十万,后灭吴,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人口100余万。不久就被楚国灭掉。

鲁,山东西南,面积大约2万多,人口数十万,后来被楚国吞并。

郑,河南中部,面积大约2万,人口数十万,被韩国灭掉。

卫,齐桓公城邢救卫时人口不过5000。之后大约包括濮阳附近地区,面积约1万,人口十余万。得正是齐国名相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从这些迹像看,诸葛亮的齐国情结是很浓厚的。 齐国的首任国君是姜太公,传说中太公和周文王周武王的关系,也是一个君臣典范,孔明的出山,正巧和姜太公相似,不过也就是凑巧罢了。姜太公帮文王武王出谋划策和领兵打仗就不用说了,封到齐国以后,也是很有作为:“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天下,其办法,首先是要自己专政,然后是修内政,对外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而齐桓公则闲在宫里寻欢作乐。 乐毅为燕伐齐,提出的办法是自己挂帅,纠合五国兵力,联合起来伐齐。 晏婴在齐国执政,也有很多贡献,而且有外交上的才能,能说会道。

这四个人的故事为人们熟知,不心细讲,而且太公、管仲、晏婴都有着作传世。太公的兵法不知是真的是假的,而《管子》和《晏子春秋》算是比较可信而又详尽的着作,乐毅不知有没有书,但文章传世是真的。孔明生活的时代,读到这些着作应该不难,而且司马迁的《史记》里都有这些人的传记。孔明自比管乐,好为《梁父吟》,则可以肯定熟读了这些着作,并且心向往之。 从孔明的行为看,也很像这几个人。《隆中对》有似太公对文王,游说孙权有似晏子使楚,内修蜀政则似太公管晏,东和孙权联兵伐魏则有似乐毅。

所以说这几个人是孔明的老师,应该没有问题。 但孔明还另有家学,可以解释他的执法用刑。孔明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汉书》中有诸葛丰传,是一位类似于包公的人物,执法很严,为抓一个犯法的宠臣竟敢追到宫里去,最后竟以此丢官。诸葛丰也是孔明的老师。

精彩评论:

@明月常空:此言差矣,诸葛亮和司马懿辅佐的对象实力,和条件地理位置,都相差很大,如果换个角色,司马懿早就死几回了。

@Winmen:不说别的,一招空城计玩到司马头都大,更别说最后一个火计差点烧死司马,要不是天要落雨,后面还真难说,一切都是命。

@gemingqingnian:三国第一人是曹操,不管是智谋还是军事才能都是第一。

@用户8798152121706:这么说吧,司马懿虽然很厉害,但是只要诸葛亮在他就没办法。

@v78761791599: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都是天神下凡。是同一个天神转世。

@骑着蜗牛找妞1994:后面一句话我不赞同,诸葛亮跟司马懿两个天时地利人和全在司马懿这边,雍凉是老秦人本来就作战勇猛,而且一马平川有骑兵,诸葛亮呢,出蜀国就要费很大的劲,不要说魏国有九州,光雍凉两州就不是一个益州能打的过得。

@GChilde:司马懿确实厉害,能隐到熬死曹操,诸葛亮我更喜欢,长年以少胜多才是智慧,如蜀有魏国一样国力兵力,定能更早时间横扫天下统一中国。

@初升的太阳16229: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看他们每次对战诸葛亮的计谋几乎都胜于司马懿。只可惜死的早了。

@用户7151945289097:司马懿只是借魏国的实力死守而已,论才能跟诸葛亮比差远了。司马懿自始至终都不敢跟诸葛亮真正的干一场。

@万幻之神:诸葛亮师承黄承彦,蜀国将才太少,哪有魏国兵将粮多,真正的司马懿也没有胜,而是后来的人胜了。

宋,安徽大部、江苏部分、河南东部,面积大约5万平方千米,人口不超过100万。

小知识: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诸葛亮最厉害的老师就是他老岳父黄承彦,可能大家不知道他的本事,说起墨家大家应该就知道,黄承彦就是墨家传人,墨家机关术天下第一,兵法也有独到之处,诸葛连弩,孔明灯,木牛流马等都上在他老婆黄月英帮助下设计的。所以诸葛亮应该也算是墨家传人。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才是千古绝世人才,谁也比不了。如借东风,就这一点谁能做到?唯有姜子牙才能做到,所以诸葛亮可于姜子牙媲美。

虽然三国最后的结局是司马家的天下,但是司马懿的才智是比不上诸葛亮的,就连司马懿他自己都自叹不如,要不是天意弄人,结果也不会是那样。还有一点,司马懿的人格魅力也不如诸葛亮,诸葛亮真的是兑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承诺,好令人感动。

胡昭不是一直隐居深山吗,没有实战经验,只是纸上谈兵,而司马懿虽是其徒弟,却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自己归纳的经验融合了所学的知识,最后得出结论,司马懿作为胡昭的徒弟,不一定会比其师弱。还有诸葛亮的也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与学识,能以空城计,死诸葛吓跑司马懿,可见诸葛亮的智谋与军事才能并非亚于司马懿,也应该不会逊于胡昭。若不是诸葛亮于朝内朝外凡事躬亲, 操心操劳过度,或许还能与司马懿大战几个回合,不分胜负。

因为《三国演义》的神化,诸葛亮成了三国最具神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超级大谋士,和明初的刘伯温被称为古代最牛的绝代双谋。

尽管诸葛亮有神化的吹棒,但诸葛亮的才智还是非常高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便名声大震,他所居住的琅琊曾是齐国的故土所在地,管仲乐毅便是齐国的贤相和名将,而诸葛亮在隐居时,就自比管仲乐毅。出山后,诸葛亮也用事实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帮一穷两白的刘备夺取咱蜀之地,完成了霸业,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唯一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司马懿、周瑜、庞统等廖廖数人而已。而很多人也会感到好奇,诸葛亮的师傅究竟是谁?是谁培养出这样一位千古奇才出来的呢?

因为最具权威的《三国志》对此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对诸葛亮的师傅众说纷纭,

当然,提起诸葛亮的师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而这个依据和来源,则是水镜先生惊世骇俗的宣传语:卧龙凤雏,得一能安天下。如此牛的广告词,使得还没有出山的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宠统就名声大震。

其实,水镜先生只能算是诸葛亮的“旧友”和“故交”,因为年龄比其大十多岁,也可以称之为师长,或者前辈。而诸葛亮的真正的师傅是庞德公。

庞德公,字尚长,他属于东汉名气最响亮的名士,他才高八斗,又淡泊名利,据悉,庞德公隐居时,荆州刺史刘备曾数次请他出仕,但他都拒绝了,后来有人问他,为何不肯为官,你拿什么留个后世子孙呢?他回答说:世人留给子孙的是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我留给子孙的是耕读传家、过安居乐业的生活,所留不同罢了。

庞德公同时还交友甚广,与隐居襄阳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关系尤其的好,据史书记载,两人经常同食同住,关系情同一家人。而诸葛亮又和水镜先生交往密切,水镜先生自然也就知道诸葛亮的才干,称他为“卧龙”,后来其卧龙称号便流传开了。同时,水镜先生还极力向庞德公进行了推荐诸葛亮。

庞德公和诸葛亮会面后,便进行了一次交心,结果这一谈便谈了一晚上,事后,庞德公发出四个字感叹:潜龙于渊。

而诸葛亮也深知庞德公的精深和博大,于是主动拜他为师。庞德公也倾囊相授,但他的教诲下,诸葛亮收益颇丰,使其真正具备了经天纬地之才,具备了力挽狂澜之气魄。

诸葛亮对恩师庞德公也感恩于心,每次拜访他,都要行师生之礼——拜于床下。

后来,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请下山,功能名就后,想必心里首先要感谢的人便是庞德公吧。

诸葛亮的师傅是谁?

《三国志》中没有明白地说过诸葛亮的老师是谁,但从种种迹像来推,还是不难知道的。 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荆州,交游甚广,和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孟公威、石广元乃至岳父黄承彦等经常交流,这些人不能说是诸葛亮的老师,也在师友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肯定的。 但如果要说真正的师承,却还要推得更远一些。诸葛亮是琅琊人,琅琊过去是齐国的地方。诸葛亮青年时自比管乐,又好为《梁父吟》。管仲是齐国的贤相,乐毅是占领过齐国大部分土地的名将,《梁父吟》虽然模糊,但现存的一首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皇女伊莎贝拉 盘点历史上影响世界的12位性感女人下一篇:纪晓岚简介 纪晓岚简介: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