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明朝都没有解决的蒙古问题 清朝又是怎么解决的

导语:本文介绍了明清时期与蒙古的关系,明朝在辽东和辽西地区的控制力很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使草原地区无法建立强大的统一政权。后金崛起后打通了通往蒙古草原的通道,成功完成了东梦草原各部分的统一,成为清朝后期入关的武力基础。

对于那些对明清蒙古非常感兴趣的朋友,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

在明太祖北伐和元朝被驱逐出中原后,蒙古在北方草原上停留了一段时间,但在太祖到成祖的多次积极北伐下,蒙古于1402年陷入解体状态。之后虽然一度形成了鞑靼和瓦拉两大体系,瓦拉甚至接近统一整个草原,但是瓦拉在土木堡打败明朝后的第二年再次崩溃。此后,蒙古一直没有统一。

明朝主动进攻草原后,蒙古部落向北迁徙,离长城线越来越远。于是明朝逐渐将原来的防线从长城向北推进,尤其是辽东和辽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控制区。而且这一带气候相对适合农耕发展,汉人不断移民到这一带发展。到明朝末年,辽东地区汉族人数估计已达350万。

辽东和辽西是非常关键的地区,即今天的内蒙古东部、辽宁中部、辽西和河北省北部,大致相当于清末民初热河省和察哈尔省的面积。这是一个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领域。因为这个地区河流多,气候比草原其他地区更适合人类生存。传统上,这个地区一直是游牧民族非常重要的草原,也是每个从草原崛起的民族都必须率先控制的地区。

直到明朝中后期,明朝在这方面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比如李驻守辽东期间,主要策略是射第一鸟,扶持小部落,打击大部落,始终保持辽东各部落之间的势力平衡。李会主动打击强大部落的出现。安禄山崛起之前,唐朝在幽州地区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

由于明朝一直牢牢控制辽东和辽西,东北与蒙古的沟通渠道被切断。东北条件较好,更可能有强大的部落和民族,但不能通过辽西进入蒙古草原,也不可能先建立整个草原地区的统一。由于蒙古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人口承载能力有限,历史上很难产生强大的部落,通常来自阿尔泰山或大兴安岭地区。

明朝进入明中期,在不断主动与蒙古主力作战后,逐渐转入防御为主的时期。于是开始大修长城,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依靠长城设九边,驻军,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依靠这种防御体系,明朝大部分时间对游牧部落保持着主动权,除了土木堡之战等个别情况,主动权掌握在明朝手中,无论是开放朝贡贸易还是暂停朝贡贸易。

正是因为明朝在草原地区长期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才使得草原地区无法建立强大的统一政权。即使在土木堡之战后,明朝虽然与瓦拉交涉,但并没有达到宋朝与汉朝的稳定关系,仍然对草原地区保持着封锁。因此,朝贡贸易的利益被明朝直接分配给小部落,却不能被强大的部落占有,导致无法形成统一的草原。

女真开始崛起时,明朝在辽东地区的优势依然明显,但实力已经处于相对衰落的阶段。努尔哈赤时期,经过嵩山、大凌河、辽阳、沈阳等战役,后金基本上消灭了明朝在辽东的主要军事力量,打通了通往蒙古草原的通道。袁崇焕主持关宁晋防线重建时,只能守辽西走廊,已经防守,无法遏制后晋的崛起。

于是在皇太极时期,解决了明朝对辽东和辽西后金的威胁,打通了草原和后金之间的通道。此时草原仍是一盘散沙,群龙无首,后金成功完成了东梦草原各部分的统一,并以女真人本人的同一面旗进行管理,使这些蒙古八旗和满清八旗一样,成为清朝后期入关的武力基础。而且蒙古和满清一直是荣辱与共。

清朝入关后,蒙古和满族一样,享受朝廷的财政支持。蒙古王子和满族的各种贝勒、贝子一样,都有世袭的封号和稳定的收入,所以总是把自己和满族绑在一起。葛尔丹曾经崛起与清朝作战时,东蒙王公贵族与满清保持一致。在满清与准格尔长达百年的对抗中,东蒙也是满清的重要依托力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404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何李莲英能同时被光绪和慈禧宠信呢?下一篇:嘉庆杀和珅用了多久的时间 十六天就收拾了这个“二皇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