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日军战史里 为何对卢沟桥事变后的广安门和廊坊事件语焉不详

导语:在日本战争史上,为什么关于卢沟桥事变后广安门和廊坊事件的文字如此之少?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服部卓四郎,二战结束时,为日本陆军大佐。他长期任职于参谋本部,两次出任大本营陆军作战科长,深度参与了1931-1945年的

在日本战争史上,为什么关于卢沟桥事变后广安门和廊坊事件的文字如此之少?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服部卓四郎,二战结束时,为日本陆军大佐。他长期任职于参谋本部,两次出任大本营陆军作战科长,深度参与了1931-1945年的战争历程。战后,他根据相关资料写成《大东亚战争全史》一书,是研究抗战很重要的史料。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对一些事件的记载及决策过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的导火索,但从现在可知的资料来看,当时,双方都希望不扩大事态,迅速将事件解决。 关于此事,《大东亚战争全史》是这样记载的—— 日本陆军在华北平津地区驻有一部分兵力,这部分兵力称为中国驻屯军……昭和12年7月7日夜间,正在北京郊区卢沟桥演习场演习的日本军队的一支小部队,受到当地中国军队的非法射击后应战而引起的。 大家注意看这一句,「 ”非法射击”。显然,在写这书的时候,服部卓四郎仍然认为,这是很明确的事情,是日军先受到攻击。 之后,便是对事态不扩大,双方进行谈判的一些描述,再往后,他写到—— 收拾局面的就地谈判,是在中国驻屯军和中国方面第29军代表之间进行的……经过忽冷忽热的一段谈判,到了18日,问题似乎大致得到解决。但后来却连续发生了25日的廊坊事件和26日的广安门事件,于是我方终于进入诉诸武力的阶段。 看到这段的时候,大家有没有觉得奇怪呢? 前面,说到卢沟桥的时候,他很明确地写出了「 ”非法射击”,然后明明谈得差不多了,却又「 ”终于……诉诸武力”。 显然,按他的逻辑链,是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促使日军决定放弃不扩大。 那么,依上述「 ”非法射击”的写法,他应该也在这两场事件前加上定语甚至是很多定语,才能够完成「 ”诉诸武力”的铺垫。 为何他语焉不详呢? 他前面认为,卢沟桥事件,是中国军队的责任,那么,这两场事件,是谁的责任?如果是中国的,他必然会很明确地做出判断。 之所以写得不明不白,自然是日军责任,他有意回避了。 这两起事件,网上都有很多资料,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但可以提供一个日文网站的资料,有助于大家对服部卓四郎的写法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这两起事件成为华北驻屯日军的借口,日中战争开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刘禅幼年曾被拐卖 刘备的长子或许不是他下一篇:女生有富贵命的征兆 女生有富贵命的征兆 命的征兆有八条预示好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