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晚清的军事工业为何发展不起来 和一个看似合理完美的规定有关

导语:为什么晚清军事工业发展不起来?关于一个看似合理完善的规定,以下文字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国防是一个国家能不能和平发展与不被灭亡的重要基础,国防事业就像草原雄狮的爪牙,爪牙不锋利或是没有,狮子注定饿死。国防的重要基础之一是

为什么晚清军事工业发展不起来?关于一个看似合理完善的规定,以下文字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国防是一个国家能不能和平发展与不被灭亡的重要基础,国防事业就像草原雄狮的爪牙,爪牙不锋利或是没有,狮子注定饿死。国防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军事工业,自古以来,中国王朝就十分注重武器装备的精良和创造,有好的武器装备军队,可以让国家安稳无忧、外敌不敢轻易进犯、若是进犯重拳还击。中国近代的军事工业是从晚清时期开始的。清王朝末期,西方列强带着坚船利炮火枪打开中国国门,见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满蒙铁骑敌不过,便开始「 ”师夷长技以制夷”,兴办先进的军事工业。 军事工业的有着漫长的投入期,简单来说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晚,短时间内很难产生什么经济效益,但他所能带来的东西确是当时清王朝所迫切需要的。清王朝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创办的军事工业。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捻军和回民起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这些都是几千万两几亿两的出去,还有对地方造成的财产损失,难以收得赋税,还得投入钱粮重建恢复。「 ”户口累百万而无从稽,田地旷十年而未能辟”,这是《山西通志》描述的灾荒年。还有马关条约赔的两亿两白银,辛丑条约的九点八亿两白银等等。 清政府还是对强国之本的军事工业没有丝毫吝啬,前前后后地给这个无底洞投入了六千万两之多的白银。这样的付出,连基本的自给自足都没有满足,我们自嘲为这些军事工业「 ”帝国主义在华的武器装配厂”。直到清政府灭亡,创办的各大军工企业重要的原材料依然依赖进口,没有办法生产出完全合格的枪炮,高质量的飞机大船更别提了。 晚清的兵工厂主要有五个,江南制造总局是最有名的,他们要么依靠户部拨过来的海关关税,要么地方士绅和大臣们想办法分摊分摊。每次开设一些必不可少的分厂,都需要主管此厂的人四处奔波,求爷爷告奶奶地找各级部门和地方豪绅拿钱。有些地方兴办而非中央设立的兵工厂更是难过,各种经费严重不足,有心此事的地方官员们被弄得痛苦不堪。例如四川机器局,「 ”惟是创办不易,维持更难,督臣赵尔巽极力经营,苦心筹画,几于罗掘皆穷。”堂堂四川总督的赵尔巽,为这事「 ”弹尽粮绝”,头发都要全白了。 晚清军工企业创办之初就打上官方的烙印,采取政府拨款,销售渠道也不用担心,直接输送到各地军队使用,不用进入市场。这样就意味着,军工企业的经营完全不用按照市场规律来。产品质量没人在乎,创新发展没人在乎,威力大小没人在乎,生产总量多少没人在乎,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效率等等也没人在乎。晚清的军工企业,根本没有生机和活力,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我们不妨想想,若是采取市场规律来发展军事工业会怎样。晚清政府向全国募集资金创办兵工厂,寻找技艺精湛的洋人技工和中国技工,找来留洋人才和洋人能才,经营管理全按「 ”市场”来,生产的好与坏追责到个人,好的嘉奖,坏的批评扣工资。再来一些职业经理人帮助生产,经营的好,可以得到年底分红。出厂的产品也应当检验合格才输送到的各地军队,不然就不买了,直接花钱去买洋人的火枪大炮舰船。种种措施,还怕军事工业不能起来吗?再不济也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后来的中国快速强大起来,免受那么多灾苦。 晚清军工企业粗糙的自产自销规定是最影响其发展的,看似解决了很多问题,很合理很完美,实际操作起来会带来很大的隐患。 参考文献:《清季的洋务新政》曾国藩奏请拨江海关二成洋税银以作造船制械军用等费片》《曾文正公全集》《马新贻奏请将准留之江海关二成洋税统归江南制造局用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九江古迹:建于明万历十四年 锁江楼与文峰塔下一篇:清朝时期 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 到底谁更厉害 答案很意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