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安德海和李莲英 安德海是被谁杀的 安德海和李莲英谁厉害

导语:安德海是清朝末年最受慈禧太后宠爱的一位太监,也是在李莲英之前的上一任太监总管,不过这位红极一时的太监却仅仅在25岁时就被杀死了,那么安德海是被谁杀死的呢?安德海和李莲英这两位太监总管相比,谁更厉害一些呢?下面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安德海是

安德海是清朝末年最受慈禧太后宠爱的一位太监,也是在李莲英之前的上一任太监总管,不过这位红极一时的太监却仅仅在25岁时就被杀死了,那么安德海是被谁杀死的呢?安德海和李莲英这两位太监总管相比,谁更厉害一些呢?下面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安德海是被谁杀的

据资料记载,安德海是被丁宝桢杀的。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科贵州乡试举人,咸丰三年癸丑科会试贡士、殿试第二甲第22名进士。咸丰四年至咸丰六年间,在平远、平越等地参与镇-压教军和苗民起义。咸丰十年授湖南岳州府知府,后调长沙府。同治二年授山东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同治六年任山东巡抚,光绪二年调任四川总督。在山东巡抚十年任内,治理黄河水患,并在济南建立山东机器局,力行洋务。

丁宝桢对安德海之种种恶行早有耳闻,马上召集幕僚商议办法,决定双管齐下:一面拜密折,以六百里加急送往北京;一面动用紧急公文,下令聊城知府、济宁知州、泰安知县及沿河各县,密切监视安德海一行,随时准备缉拿。此时,安德海乘坐的楼船行到临清后,因水浅无法前行,遂改乘车舆,大摇大摆直奔泰山而来,于八月初二抵达泰安。丁宝桢即令总兵王正率部缉拿,从一口水井中成功将安德海缉拿,搜出珠宝无数,连夜解送济南。

史料显示,他于咸丰元年自阉后入宫做太监,年仅十岁,人送外号“小安子”。没想到,他运气好得惊人,入宫不久即成为咸丰皇帝的御前太监。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命运将很快与一个女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就是叶赫那拉氏,当时的“兰贵人”,后来的慈禧太后。

慈禧于1852年入宫,为获得咸丰宠幸,便着意拉拢安德海。很快,慈禧就俘获了咸丰的心,备受宠爱,甚至搞得咸丰不想上朝。为此,皇后很生气,曾派小太监到慈禧宫外,在两人就寝时高声诵念圣祖圣训。正所谓:屋内春光无限,屋外圣训不断。可惜,慈禧很快生出了皇子载淳,地位更是扶摇直上。安德海巴结讨好,几乎有求必应,主动传递咸丰信息。在那场惊天动地的宫廷政变中,他奔波于北京、热河之间,冒死向“鬼子六”奕䜣汇报军情。政变后,他连升两级,成为四品太监,当时只有二十岁。

太监一旦受宠,往往会把那原本生理上的欲望转嫁到权力方面,得势后便飞扬跋扈,甚至不把大臣放在眼里,所以大臣们表面上都拉拢太监,其实内心恨透了这帮阉人。同治八年七月,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安德海前往南方采办宫中物品,乘坐楼船沿运河南下,一路大张旗鼓、招摇过市,甚至打出钦差大臣的旗号,敲诈勒索,搞得地方官苦不堪言。当然,多数地方官都来巴结奉迎。

同月二十日,楼船驶入山东境内,抵达古城德州。安德海下令大船靠岸,大摆寿宴。第二天,他命人在船舱中并排放上两把太师椅,一把摆着龙袍和翡翠朝珠,一把自己来坐。船头插一面三角形、镶牙边的旗子,旗中间绘有一太阳,太阳中间则是一只三足乌鸦。船身两旁则分列两面大旗,一面写“奉旨钦差”,一面写“采办龙袍”。那场面,当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安德海志得意满,过了有生以来最场面、最气派的一个生日。此时,满脸笑容的他还不知道,一场灾祸已悄然临头。

安德海之所以特意挂出那面“日中三足乌”小旗,就是为了向地方官示意,自己乃奉西太后懿旨办差。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即“幸有三足乌为之使”,下注:三足乌,青乌也,为西母取食,在昆墟之北。这面旗子足以震慑那些官场上善于阿谀逢迎之徒,但同时也会激怒那些刚正不阿的清官。德州知州赵新得到消息后,马上带着两名心腹直奔济南,来到山东巡抚衙门,将此事汇报给山东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对安德海之种种恶行早有耳闻,马上召集幕僚商议办法,决定双管齐下:一面拜密折,以六百里加急送往北京;一面动用紧急公文,下令聊城知府、济宁知州、泰安知县及沿河各县,密切监视安德海一行,随时准备缉拿。此时,安德海乘坐的楼船行到临清后,因水浅无法前行,遂改乘车舆,大摇大摆直奔泰山而来,于八月初二抵达泰安。丁宝桢即令总兵王正率部缉拿,从一口水井中成功将安德海缉拿,搜出珠宝无数,连夜解送济南。

丁宝桢亲自审讯,安德海有恃无恐,咆哮公堂,并口出大言:“奉皇太后命,谁敢犯者,徒自寻死耳。”可谓气焰嚣张,狂妄至极。丁宝桢镇定如山,提审随从,查获龙衣一领、裴翠朝珠一挂,遂以“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定罪,奏请将安德海处斩。

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着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着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着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刽子手大刀一挥,安德海这颗罪恶累累的脑袋便滚落在地上。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

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一时震惊满清朝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丁宝桢为民除害,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安德海和李莲英谁厉害

安德海,他的政治智慧太低。他虽说当年曾帮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一举消灭了载垣、肃顺、端华等“顾命八大臣”集团,但得势以后的他,不明白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经常会有“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事情发生,他自以为自己依靠着慈禧就可以飞扬跋扈,傲视一切,太狂了啊!他甚至连东太后慈安太后都不放在眼睛里.

清朝同治八年七月初,安德海的两艘太平船沿京杭大运河扬帆南下,一路上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趾高气扬地对沿途的大小官吏颐指气使,结果招致这些地方官吏一个个都对他心怀不满,这时,远在京城的慈禧和同治皇帝以及皇帝的亲叔父恭亲王奕之间的权力斗争又达到了白热化,同治皇帝便秘密下旨给山东巡抚丁宝桢,命他即刻处死安德海,理由是“擅离京城,违背祖制”,可怜这个被慈禧亲切的称为“小安子”的官居六品的总管太监,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清王朝最高层的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如果他懂得收敛,如果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或许就不会招致杀身之祸。

李莲英,他的政治智慧很高。他明白政治是一门时刻充满危机的艺术,他更明白:身在官场,如果和上司的关系处理不好,人家就不会提你;如果和平级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人家就不会帮你;如果和下级的关系处理不好,人家就不会服你,所以,他采取的策略就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对慈禧和皇帝以及大臣们,他都以礼相待,极尽逢迎之能事;对宫内的太监们,他始终以平等待之,能宽则宽,能帮则帮。他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始终以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面孔出现,因此博得了皇宫内外的一致好评,就连和慈禧又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的光绪皇帝也对他颇有好感,夸他能“忠心事主”。这个李莲英啊,他还真有一颗平常心呢,时时谨慎,处处小心,就这样,他才平安的得以善终。

这两人的人生结局之所以大相径庭,其实都是由他们各自不同的政治智慧造成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一个在最高统治者身边工作的人都必须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为他身处权力斗争的风尖浪口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乃至被“诛灭九族”。

从职称上比较,安德海和李莲英都达到了太监的最高职位,就是总管大太监。因此,从职称上讲,安德海和李莲英达成平手。

从最高职位所在时间上比较,公元1861年,辛酉政变后,安德海立下不少功劳,于是就成为太监总管,安德海仗着自己的身份,就开始干预朝政,到了公元1869年,终被斩杀。因此,安德海在职时间为8年。

公元1874年,李莲英成为了首领大太监,甚至后来还享受了二品顶戴花翎,也就是说成为了二品的太监,突破祖制留下来的四品头衔。直到慈禧太后1908年去世,李莲英才离开了皇宫,也就是说,李莲英在职时间为34年。

相比较之下,李莲英百分百K.O.安德海。

从慈禧的喜欢程度上比较,安德海对于慈禧掌权的帮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安德海一生都只有总管大太监这一个最高的奖衔,而李莲英更是拥有二品的顶戴花翎,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足见慈禧对李莲英的喜爱程度。

从财富上,尽管安德海身前玩弄权利,收到了不少的钱财,但是李莲英也不是盖的,按照相关史料记载,李莲英也收受了不少贿赂,再加上李莲英的当值时间是安德海的4倍还多,因此,在财富上李莲英又赢了。

从尸体上来说,安德海死的有目共睹,保全了自己的身躯,但是李莲英却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更是传出了无头尸的情况。从这一方面来说,似乎安德海胜出。

五居对比之下,一次平局,李莲英三次胜利,安德海一次胜利,由此可见,太监安德海VS李莲英,李莲英当之无愧的第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许世友说他好样的 主席赞扬说一个人就消灭敌人一个连 了不起下一篇:关宁铁骑是谁组建的 《大明风华》中为什么一开始就出现了关宁铁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