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考古资料证明 中国传统的「 ”三皇五帝”历史框架是正确的

导语: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三皇五帝”的历史框架是正确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按传统的历史框架,黄帝之前是「 ”三皇”时代,黄帝之后,进入「 ”五帝”时代,即「 ”三皇五帝”框架。 随着民国的出现,中国出现了一个新型的

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三皇五帝”的历史框架是正确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按传统的历史框架,黄帝之前是「 ”三皇”时代,黄帝之后,进入「 ”五帝”时代,即「 ”三皇五帝”框架。 随着民国的出现,中国出现了一个新型的现代历史框架。此框架以黄帝为中国历史的起点。经过推算,黄帝距现代大约5000年,然后就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上下五千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他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专程赴黄帝陵致祭。祭词说:「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样,这个以黄帝为起点的历史新框架,便成为民国一朝的官方正史,是经过孙大总统钦定的。就这样以讹传讹,贻害至今。人人皆知中华文明五千年,将近乎胡扯的东西奉若经典。 以黄帝为中国历史的起点,显然是中国历史的亵渎,因为此前,还有一个漫长的三皇阶段。更重要的是,这不是简单地缩短了中国历史世间的问题,而是把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给删掉了。三皇时代,恰恰是中国起源的时代,也是中国文明保持最纯粹、纯洁的时代。 显然,以黄帝为中国历史起点的做法,是受到《史记》、《大戴礼记》的书的影响。《史记》的开篇,《大戴礼记》的帝系篇就是从黄帝写起,但这决不意味着,司马迁和大戴将中国历史的起点定在黄帝时代。 中国文明的起点是远比黄帝早的伏羲时代,伏羲时代的主要成果就是易经的出现,即所谓的伏羲画卦。易经就成为中国文明出现的最重要的证据,这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及了这一点。只是,对黄帝之前的历史,除了一部易经外,留下来的记录太少。即便是关于黄帝的记录,也是不可靠的,司马迁尽量做了筛选。 民国时期之所以抛弃「 ”三皇五帝”的传统历史框架,搞出一个以黄帝为起点的新框架,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受西方历史观的影响、误导,尤其是历史纪年方式的影响。第二是当时的政治需求、革命需求。 基督教的历史将耶稣当成历史的起点,同时以耶稣的出生年份为历史的起点,然后用直线累加的方式纪年。 于是民国时期的学者,也模仿西方,认定中国的历史起源于某个具体的人物,也以他的出身年份为起点,搞直线累加的纪年。选来选去,发现用黄帝替代耶稣,当中国历史的起点比较合适。而且黄帝比耶稣古老的多,这样还可以彰显中国历史的悠久。正如孙中山说的:「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甲午海战惨败给日本后,中国举国求变,而且榜样是日本。开始是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反对清政府有目标的革命开始成为主流。与是革命党人就有意识地,构造一套区别于官方的历史构架,形成新的凝聚力。于是就提出了「 ”黄炎子孙”说,将黄帝认定为中国的最初祖宗,所有的中国人在血统上都是一家人,而西方蛮夷和清廷满族则都不属于这个大家庭。孙中山的「 ”驱除鞑虏”,就是包括西方蛮夷和清廷满族着两者的。 尽管,在黄帝为起点的历史框架中,中国的历史依然比欧美为长,但是,就中国历史本身而言,却是割裂历史的、压缩历史的,因为把黄帝之前的那一段抹掉了。 而且,在以「 ”脱中入西”式的新文化的影响下,民国的学者们对中国历史的否定愈发严重,干脆冒出了一个所谓的学派,专以否定中国历史为能事,就是以顾颉刚以首的「 ”古史辨”派。他们不仅否定了以黄帝为首的「 ”五帝”史,而且认为「 ”三代”史也不全为真。顾颉刚考证说,作为夏朝始祖的大禹本来是一条虫。 随着考古学从西方传入中国,民国的学者们,开始更信考古资料,而不信传统文献。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考古资料是从地下挖出的古代实物遗存,作为证据,似乎更客观、直接。二是更重要的,考古学是欧美搞出来的,是西学,民国后,中国学术是「 ”脱中入西”的。 但是,考古学对中国历史框架的影响是戏剧性的。最开始,由于出土的考古资料非常少,于是学者们,就说中国历史很短,古代的历史都是瞎编,而且是「 ”层累”式的瞎编。但是,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增多,学者们也「 ”与时俱进”地将中国的「 ”信史”逐渐往古代延伸。 通过研读甲骨文材料,王国维发现,甲骨文中所存在的对商王世系的记录,与司马迁在《殷本纪》的记录高度一致。这样考古学就可以证实,司马迁对商朝的记录是可信的。既然《殷本纪》可信,就没有理由认为《夏本纪》不可信。 最戏剧的一幕当在彩陶考古上。上个世纪20年代,瑞典业余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的仰韶发现了4、5千年前彩陶。后来使用这种彩陶的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安特生吃惊地发现,中国仰韶的彩陶,与西亚古两河一带所出土的在风格上高度一致。作为一个西方学者,安特生在当时就提出了一个想当然的判断,中国文明是从古两河传过来的。这就是着名的中国文明西来说。 但是,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深入,中国境内出土的大量的彩陶,其中最古老的来自甘肃大地湾遗址,在7、8千年前发掘时间是1979年,基本与古两河地区最古老的彩陶相当。因此,长期以来,西亚和中国彩陶,谁先谁后,就很难准确判断。 然而,中国考古学再传捷报,就在上个月,义务桥头遗址发布消息说,这里挖出的彩陶比大地湾更早,时间在9000年左右,这样彩陶的起源地就是中国。 不仅如此,彩陶是在陶器的基础发展出来的。如果此前彩陶的起源地尚有争议,但是,陶器的起源地只能是中国,因为中国所出土的陶器、陶片远比其他地方的都古老的多。最早的陶片已经可以追溯至20000年前,比西亚地区早10000多年。没错是10000多年。 有一点,安特生是正确的,彩陶在纹饰上的高度一致,显示古中国和古西亚之间,在5000多年前存在文明交流。随着考古学的深入,这种远古时期中西文明的证据越来越丰富。有学者单纯基于彩陶资料,提出了「 ”彩陶之路”说。 总之,业已丰富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补充司马迁对三皇五帝时期资料缺失的遗憾,不仅可以而证实和丰富五帝史,而且还可以恢复三皇史。 仔细研究中国以及西亚等地的考古资料,再结合中国的传统文献,可以清晰呈现中国上古史,证明「 ”三皇五帝”的框架是正确的。 首先需要指出和强调的是,三皇五帝,中的皇和帝,都是文化意义上的,时代意义上的,指代一个时代、一种文化。譬如神农氏,显然就是指农业时代、农业文化。即便真的有一个叫神农的人,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其意义也远远超越个人。 尽管黄帝不是中国历史的开端,但的确是一个崭新阶段的开端。以黄帝为界,中国历史呈现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 在前黄帝阶段,中国文明是独立存在,没有遭遇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此时的中国文明最纯粹、纯洁。 在后黄帝阶段,中国文明开始周期性地遭遇西方文明的入侵和影响,开始出现周期性的文化冲突和融合。西方文明的要素开始传入中国,被中国文化所吸收,直至当下。在这种中西文明融合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文明要素也随之出现,包括战争、政府、法律、新形态的宗教等等。 同时,在中国周期性地吸收西方文明要素的过程中,是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和本位的,西方文明要素仅仅在技术、工具意义上存在。可以用洋务运动时所提出的原则概括这一点:「 ”中体西用”。 「 ”中体西用”是后黄帝时代,中国历史的历史模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贤后难为 马皇后是怎样以实际行动爱朱元璋的下一篇:没有指纹验证和人脸识别的科举考试 当时是如何验证考生身份的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