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古代又没有照片,新上任的知县会不会被冒充?

导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土匪假冒新县长的故事,以及假县长在任期间的表现和最终被揭穿的经过。文章探讨了官证制度的漏洞,以及人民对于好官的渴望和追求。

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文人必须经过科举考试,对文才大做文章,再经过乡试和省考。最后,宫廷考试有机会见到圣人,被皇帝授予官职。比如县长、县长等地方官员也是这样选拔的。

古代官员要遵循回避原则,即不允许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你上任怎么证明你是新县长?

这时一般需要出示两种文件:法院的任命书,即吏部出具的“信任”和“意向”;另一种是表白。新官员的姓名、年龄、籍贯、身体特征和其他信息都在报告上注明。这两个是就职时不可或缺的所谓“官证”。

这种做法看似严谨,但也存在巨大的漏洞。“官证”上没有新官员的照片!

这给了罪犯一个机会。世界那么大,外面没有世界。清朝的时候,甚至有人在武昌冒充光绪皇帝。

就算冒充朝廷命官是死罪,也有人只想挑战法律,用一只狸猫换一个太子。

不是,这个新事物发生在明末。

此官原是南直隶军部曹,在此不自在。经过各种安排,他最终被派往广东雷州,那里比较偏僻,基本上算是明朝疆域的边缘。

当时天下纷争,外有清兵叩关,内有李自成、张起兵,局势不稳,盗贼横行。

却说曹在渡河路上,遇见一伙强盗,杀了一个,并无一人。土匪头子觉得自己抢的钱太少,就想出了冒充的主意。他挑了一个有文化的人,假扮死去的新县长,拿着“官书”去他就职的地方。

就这样,一群强盗大摇大摆地向雷州进发。

到了雷州,没有人知道新县长的长相,所以上任的过程很顺利。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月后。曹的儿子从南京来看望他的父亲,发现他不认识知县。然后曹的儿子报了监察部,相关政府展开调查,盗匪冒充小偷一案告破。

下一集出乎所有人意料。雷州人听说此事,纷纷写信请愿,希望保住“假”知县。即使上级一再宣称县长是假的,是杀人不眨眼的小偷,人民也不在乎,仍然要求县长继续任职。这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这个贼有当官的潜质?原来土匪上台后,发现雷州人过得很辛苦。此外,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官,诚实坦率成功地摆脱了许多弊端。雷州修了很多年,却在战争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称赞新县长对正义、公平和诚实的深刻理解。于是,假知县犯下后,百姓自发上书朝廷,离开了好知县。

阿明王朝的人徐芳记录了这件事,叹了口气,“真不一样!如果是这样小偷还能留着?真正的知县不是贼,只是行为不像贼;而偷侍卫就是偷,比真知县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444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晋朝时期的风水大师郭璞,为何会被自己的朋友害死了呢?下一篇:朱元璋的陵墓为何在他死后600年内都没人敢盗,他做了什么保全措施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