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梁从学 梁从学简介 中岳庙简介简介 马及时简介

导语:梁从学简介_中岳庙简介_马继石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募捐检查我的收藏0有用+1投票锁孙忠德,字季,原名于,安徽庐江县新河乡上东村人。1949年任合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兼省政府民政

梁从学简介_中岳庙简介_马继石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募捐

检查我的收藏

0有用+1投票

孙忠德,字季,原名于,安徽庐江县新河乡上东村人。1949年任合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兼省政府民政厅厅长、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长。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于1961年11月4日在合肥因病去世。

中文名

孙忠德

出生日期

1902

死亡日期

1961

佳吉

孙忠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十几岁就上了私塾读书。后来,因为贫穷,他辍学在一家商店当学徒。年轻时考入直系军阀保定营军校。1927年,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后来,他成为合肥县三河镇上庄的队长。通过堂兄严,他与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利用公开身份秘密组织“蜀、鲁、河地区红卫兵互助社”,担任互助社主任,发动贫苦农民抗租抗税,积极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费南区委书记。1935年任中共皖西北特委委员、游击师师长。他率师在合肥、舒城、庐江、寿县、定远等地打了几百仗。1936年赴长江黑沙洲地区,在芜湖、武威、繁昌三县开展建立党组织工作,动员农民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1937年,他被派往延安汇报情况,并向中共中央请示。同年7月,他进入抗日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38年回到安徽,先后担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司令员、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943年,他在任地方党委书记、地方党委领导时,率队开辟皖江根据地,为其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47年底,根据苏羽、汤亮的指示,他和梁从学率华东野战军四纵、三十三团和干部旅,深入淮南地区恢复党组织和武装,开辟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他参加淮海战役后,立即前往沿江地区组织民工,筹集船只和粮草,为人民解决军队渡江问题做了大量的战前准备。1949年,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并出席了成立仪式。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CPPCC安徽委员会副主席、上海第二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长。他于1961年11月4日在合肥因病去世。

孙忠德是肥西县三河镇人。年轻的时候,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靠父亲的种地和织布为生。父母不希望儿子“瞎”,攒钱送儿子上私立学校。13岁时,他被调到三河镇高中。毕业后考入安徽B类工业学校,因贫困辍学。

孙忠德纪念馆

18岁考入直系军阀保定随营学校。当皖皖军阀正在酝酿一场大战时,军校把安徽学生开除出校。离开学校后,孙忠德去了山东段营,在第二边防师担任初级军官。

1924年,他不愿成为军阀的牺牲品,离开家乡到舒城当小学教师。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孙忠德向往革命。经老乡介绍,在李宗仁参加北伐军,任炮兵连连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弃职回乡休闲,不久成为国民党在三河镇的守备队长。

在孙忠德担任三河镇警察队长期间,他的堂弟、中共合肥市中心县委领导之一严,经常向他灌输革命思想,介绍阅读进步书籍,使他逐渐懂得了一些与共产党一起干革命的道理。

1931年春,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他利用警卫员队长的合法身份,在党外成立了秘密组织“蜀鲁河地区红色互助社”,并担任干事,暗中支持共产党的游击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集中兵力包围中国工农红军,皖西许多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遭到国民党的迫害和屠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坚定了与国民党决裂的决心。1933年的一天,孙忠德从国民党方面得知中共合肥中央县委委员马自忠被捕,立即将消息送到县城,即亲自赶赴游击队送信,并在护送期间救出了马自忠。

孙忠德在延安合影

孙忠德知道自己的身份暴露后,加入了游击队。1934年6月,中共合肥中央县委批准他为中共党员,不久任命他为中共肥西区委书记。

1934年9月,为应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寿县和中共合肥中央县委决定将活跃在寿县和合肥地区的游击队合并,组建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并任命孙忠德为副队长。10月15日,游击大队在舒城县春秋山扎营,突然遭到安徽省第六保安总队的袭击,损失惨重。大队长曹光海英勇就义。孙忠德不怕危险。他拿起敌人的投掷手榴弹,多次向敌群投掷,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晚上,40多人突破到舒城县杭埠河南岸的毛竹园村,被洪水阻断。他大胆地利用同学吴先生的关系,把部队藏起来,让他们安全逃跑。春秋山战役后,孙仲德被任命为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队长。1935年春,中共中央派李德保到鄂豫皖传达指示,要求红军游击大队力争在短时间内扩大队伍。孙忠德根据中共皖西北特委的指示,带领部分武装人员到合肥西乡发动群众。短短三四个月,团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1935年4月,孙忠德遵照中共临时中央局和皖西北特委的指示,率部两次到蜀壕前台革命根据地,为红军第28军联系和补充兵力。6月,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扩编为皖西北红军游击师,孙忠德任师长。为了扩大红军的影响,孙忠德决定剿灭在费南五里铺犯下滔天罪行的宣官博、王大祥领导的国民党团防队。通过团丁的家属,他争取到了团联防队的两位班长作为内参。利用群众去集市的机会,100多名在集市上伪装成农民的游击队员进入了闹市区,一举击溃了团级联防队,活捉了玄关白。“王氏五虎”被击毙,缴获枪支20余支。红军游击师在皖西北和大江两岸作战,打了无数胜仗。国民党动员正规军和保安部队对他们进行疯狂的“围剿”。为了应付严峻的困难局面,中共皖西北特委决定将红军游击师分成若干部分,分散其活动。孙忠德自告奋勇要去长江开辟武威、繁昌、芜湖。他带领五六个骨干,在武威黑沙洲买了一条船,用作卖米卖布的掩护,拦下地主士绅的货船,资助党和红军的活动。1937年3月,中共西北特委与上级失去联系,孙忠德历尽千辛万苦,在山西省三原县云阳镇找到中共中央北方局,与中共中央沟通,带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5月,孙忠德被调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孙忠德纪念馆

1938年3月,孙忠德从抗日大学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长,率部进驻繁昌县梅冲。有一次,日军集中1500多人,侵入第五团阵地。孙忠德指挥二营占领有利地形,指挥击退日军的反复冲锋。由于伤亡惨重,日军被迫撤退。参观完二营阵地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称赞新四军顽强的战斗精神。1939年5月,孙忠德调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当时整个纵队只有3个营1000多人。孙忠德上任后,深入舒城、合肥、寿县、六安等地发动群众,扩充部队,成立新八团,扩充九团,人数3000多人。1940年,日伪顽民频繁进入无巢区。江北游击纵队为了避开敌人的锐边,主动撤到河汉以北。然而,顽固的军队经常制造摩擦,试图摧毁游击队。孙忠德受不了了。他奋起反击,攻下了昭关,消灭了徐克久的顽军,又在汤漾消灭了李奔的顽军,极大地制止了顽军的嚣张气焰。9月,孙忠德根据新四军的指示,率领江北游击纵队从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向武威县东乡挺进,与林伟贤率领的先遣团和胡德荣率领的地方武装一起,恢复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违背诺言,制造了“皖南事变”。皖南新四军部队损失惨重。孙忠德组织部队和群众做好从铜陵、繁昌渡河的新四军干部战士的支援工作。自1月中旬以来,已陆续接待700多人。新四军成立后,突围人员被安全送往苏北。5月,根据中央军委和新四军的决定,新四军第七师在武威东乡白九洲成立。任命孙忠德为十九旅旅长。1942年4月升任第七师参谋长,后担任支队领导、党委书记、地方党委书记,领导区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和包容。在孙忠德的领导下,河汉地区建立了各级政权和农抗社、妇抗社、青抗社、少年团等组织,并建立了兵工厂、服装厂和合作社,打通了与新四军第二师和军部的沟通渠道。1943年3月至4月,日军动员第15师、第116师6000余人,向皖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朝武中心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在孙忠德的指挥下,朝武地区的主力部队在大王家、银屏山、石坚港等地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然后突破公路,跳出包围圈,利用敌人的空不足,主动进攻日伪据点,有力地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随后,侵华国民党顽军第八游击纵队遭到重创,反“扫荡”、反顽斗争取得胜利。

孙忠德在第一次CPPCC会议上合影

抗战胜利后,孙忠德奉命随队北撤,担任中共华东党校党员、一队队长。1948年6月,随梁从学率华东野战军先遣支队进入朝武地区,恢复建立革命根据地,为支援解放军渡江做准备。孙忠德到达朝武地区后,首先指挥先遣支队33团,一举歼灭安徽保安第6团,俘虏团长以下官兵1000余人。随后,国民党军杨岐部一个旅在潮南山区遭到重创,匪军“诏安队”全军覆没,大土匪头子夏被活捉,迅速打开了潮南山区无区的局面。1948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孙忠德任纵队司令员。主要任务是破坏津浦铁路,阻止国民党江南部队增援淮海战场。孙仲德领兵在张八岭至明光一线。他在半个月内损坏铁路六七次,梁从学简单介绍了一下,一度切断了南北交通。1949年1月,合肥解放后,孙忠德出任合肥市军事管理委员会主席。4月,皖北军区成立,孙忠德任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渡江战役期间,他深入长江沿岸地区,短时间内组织了数万船工参加前期保障工作。

安徽解放后,孙忠德根据皖北军区的决定主持皖西剿匪工作。但是,按照孙忠德提出的“远距离进攻、围剿、伏击、追踪、逮捕、便衣队配合”的战术,匪军很快平息了大别山。1952年2月,孙忠德当选为中共安徽省委委员。5月,他转业到地方工作,担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民政厅厅长。1953年12月至1958年2月,调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58年,他回到安徽工作,担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1958年因病到华阳河农场检查,因长途颠簸,导致脑血管破裂。他从此卧床不起。他于1961年11月4日在合肥因病去世。

孙忠德纪念馆

孙忠德,安徽三河人,1933年参加红军,1949年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6月率部解放合肥。

2003年10月,中共三河镇委、三河镇市人民政府在三河镇东大街建成“孙忠德纪念馆”,这是一座两层百年历史建筑,占地面积85㎡,建筑面积170㎡。它展示了孙忠德的军装、烟管和他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出勤卡。博物馆保护得很好,由梁从学介绍,对外开放。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孙忠德纪念馆位于三河古镇东街,由孙忠德少年时工作的森源酱坊改建而成。纪念馆陈列了孙忠德的生平事迹和所用物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入门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材料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李宗仁简介 李宗仁简介李宗仁怎么死的下一篇:李德生 李德生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