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韩国历史剧 可怜的李世民,又被韩国历史剧射瞎了,还原真实的高句丽之战

导语:成书于1732年的韩国《三渊集》中,有这么一句诗:“千秋大胆杨万春,箭射虬髯落眸子。” 这杨万春是何人?“虬髯”又是指谁?这句诗又是什么意思呢? 杨万春,是明代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虚构的高句丽安市城主。这个人物形象被

成书于1732年的韩国《三渊集》中,有这么一句诗:“千秋大胆杨万春,箭射虬髯落眸子。”

这杨万春是何人?“虬髯”又是指谁?这句诗又是什么意思呢?

杨万春,是明代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虚构的高句丽安市城主。这个人物形象被韩国一些野史所取,在添油加醋一番之后,就成为了高句丽的一个“千古名将”。

这“虬髯”,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的时候,被杨万春一箭射瞎眼睛。

在韩国的一些历史剧中,李世民不仅被打瞎了眼,还被打得跪地求饶。看完这些,不得不感慨,神剧果然是无处不在。

要反驳这种无脑神剧,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史为据,给予打脸。接下来,咱就聊一聊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

渊盖金弑君摄政,李世民御驾亲征

渊盖金,也叫渊盖苏文,在《新唐书》、《旧唐书》等史书中,为避李渊名讳,记做“泉盖苏文”、“钱盖苏文”等,在《薛仁贵征东》等演义小说中,就是那个善使飞刀的盖苏文。

隋炀帝三伐高句丽,无功而返。不久,高句丽国王高元逝世,高武继位。

高武曾一度与唐朝修好,武德七年时,李渊派使臣前往高句丽,册封高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贞观五年,李世民派人前往高句丽,收葬隋朝征高句丽时战死将士的骸骨。唐朝才灭了东突厥不久,高武也有些慌,担心李世民要找自己开刀,于是下令在边境修建起1000多里的“长城”。从这时候起,高句丽与唐朝的关系逐渐走下坡路。

贞观十六年,高武谋划杀掉权势过大的渊盖苏文,反被渊盖苏文将其分尸。此后,渊盖苏文立高藏为王,自己则独揽军政大权。

渊盖苏文全面掌权后,便大肆进攻同为大唐属国的新罗,又封掉了新罗入唐的通路,李世民遣使者前往高句丽进行调解。

贞观十八年,使臣归朝,说渊盖苏文狂妄得很,根本无视调解。虽然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明媚飞扬的“天策上将”,但46岁的李世民还是有脾气的,大怒之下,决定御驾亲征。

上曰:“盖苏文弑其君,贼其大臣,残虐其民,今又违我诏命,侵暴邻国,不可以不讨。”——《资治通鉴》

经过数月调度,各地的粮草物资都在往幽州、莱州两地运。十万唐军、数万契丹军、突厥军也已集结完毕。

贞观十八年年底至贞观十九年年初,李世民留房玄龄守长安,萧瑀守洛阳,留太子李治于定州监国并负责后勤。

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带一路,率4万人从莱州渡海;李世民与李勣带一路,率6万步骑兵及兰、河两个州投降的胡人军队,从陆路进发直逼辽东。

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讨,皆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资治通鉴》

跟隋炀帝征高句丽不同,李世民这次出征,民间多响应,都在踊跃参军,甚至不求政府补贴,拿着家里的菜刀都要跟着上。其中,就有一个叫薛仁贵的年轻人。

唐大军鏖战辽东,高句丽连败数阵

先说李勣这一路,李勣率领先锋部队先到柳城,李世民还在后边慢慢散步。李勣到了柳城后,即定下了首场战役的计策。

李勣并不打算正面进攻最近的怀远,而是选择了兵分两路,由他攻通定,让张俭带着胡兵跨过辽水攻建安。

于怀远布防的高句丽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张俭部在建安城下斩首数千,李勣攻下通定后一路激进,再下盖牟,俘获两万余人,得粮十余万石。

在李勣、张俭两路大军的强攻下,高句丽数座城池皆破,犹如惊弓之鸟,只能畏缩避战。李道宗几千人到新城的时候,派折冲都尉曹三良带着十几个人到城门下叫战,高句丽无人敢出。

张大亮这一路呢?卑沙城虽是易守难攻,但撑不住程名振等人的夜袭,很快也拿下了,俘获了8000余人。

李勣压至辽东城下,高句丽的援军也总算来了。来的,是高句丽的4万步骑。

军中大多人都说,敌军众多,要不咱们还是守吧?李道宗拍案而起,大叫怕个鸟!我4千人能干他4万人!李勣想了下,也觉得要搞一波。

果毅都尉马文举曰:“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策马趋敌,所向皆靡。——《资治通鉴》

所谓“将熊熊一窝”,反过来说,就是“将猛猛一窝”。别看李道宗和马文举都一把年纪了,照样还是嗷嗷叫。李勣原本在后边加油助威的,一看李道宗砍瓜切菜一样,不禁热血上涌,也投入了战场。

4千人搞4万人,居然把高句丽搞得大败,斩首千余。

打完了,散步而来的李世民总算赶到了,当即赏赐了李道宗与马文举。

虽说不做“天策上将”好多年,但李世民从军时的习惯还在,带着几百人就溜达到了辽东城下。城内的人估计不知道,要是知道李世民就在城下,怎么说也要出来搞一把,拼个玉石俱焚。

“上自将数百骑至辽东城下,见士卒负土填堑,上分其尤重者,于马上持之,从官争负土致城下。”——《资治通鉴》

看到将士们在搬砖运土挖壕沟,李世民也卷起袖子,骑马扛砖。众人一瞧,皇帝老儿都跟着搬砖了,哪能不嗷嗷叫着卖命上前?

鏖战数日,李世民于夜黑风高之时,派人翻墙到城内搞起了火攻。内外夹攻之下,辽东城破。高句丽军被斩万余,被俘万余,又再俘获百姓4万余。

阿史那思摩白岩中矢,契苾何力八百破一万

作为“天可汗”,善于用人的李世民自然不会亏待胡将。在李世民手下的胡将中,阿史那思摩与契苾何力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在攻下辽东后,李世民剑指白岩。

唐军还没到白岩之前,白岩城主孙代音就遣使请降。不料,等唐军到了城下,没等来白岩的投降白旗,却迎来了一顿箭矢。被耍了一把,李世民怒不可竭。

上怒其反覆,令军中曰:“得城当悉以人、物赏将士。”——《资治通鉴》

担起主攻重任的,便是阿史那思摩。在攻打白岩的同时,高句丽从乌骨出发的万余援军也已在路上。

也怪阿史那思摩过于勇猛,冲得太前,被一箭射中。李世民听闻后,亲自为阿史那思摩吸吮伤口淤血。这一波操作,大大鼓舞了将士们的高昂战意,其中就有一个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表示,给他800人,他就能干翻乌骨来的一万多人。众人之前见李道宗4千破4万后,已是服得不行,又听契苾何力这么说,心想那就由得他去搞吧。

契苾何力二话不说,率800精骑朝着乌骨万余援军就杀了过去,身先士卒勇不可当。奈何对面人多势众,契苾何力腰上还是被捅了一矛,翻下马来。

将军契苾何力以劲骑八百击之,何力挺身陷陈,槊中其腰,尚辇奉御薛万备单骑往救之,拔何力于万众之中而还。——《资治通鉴》

这边正在加油鼓劲的人群中,单枪匹马蹿出来一个薛万备,就朝乱阵之中杀了过去,将契苾何力拉了回来。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这薛万备也不是吃素的。

本想契苾何力挨了一矛,或许能安分一些,谁料:

何力气益愤,束疮而战。——《资治通鉴》

包扎一下,又上去搞!这就没得说了,谁碰到契苾何力这样的不要命之人,谁都得服。契苾何力生生以800精骑,击溃了高句丽万余援军,又狂追了数十里,斩首千余。

面对这样凶猛的唐军,白岩撑不过几天,很快就破了。

捅了契苾何力一矛的人,后来也被生擒活捉。本想契苾何力会杀了他,不料契苾何力却说,大家各为其主,不是私人恩怨,我不杀你你走吧。

契苾何力,真汉子也!

天策上将再展神威,白袍薛礼起于行伍

白岩既克,下一站就该打安市了。

而此次从乌骨增援而来的,是高延寿的15万大军。先是李道宗4千破4万,又有契苾何力800战一万,接下来这一仗该轮到谁上场?

打了这么久,都没有表演机会,李世民早就心痒痒了,在战前研讨会的时候,李世民不断朝长孙无忌抛眼色。大舅哥不愧是大舅哥,顿时了然。

“陛下未冠,身亲行陈,凡出奇制胜,皆上禀圣谋,诸将奉成算而已。今日之事,乞陛下指踪。”——《资治通鉴》

长孙无忌意思很清楚,大家不用想什么计谋了,皇上没到20岁就出来打天下了,和皇上比用兵,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大伙就听皇上的。

众人一听也是,只是李道宗不太晓事,还在嘟囔说给他5000人,他就能打到高句丽老巢,结果没人鸟他。

李世民登上山顶,一番观察之后,已定下了破敌之策。这一仗,他胸有成竹。

早在高延寿离安市40里的时候,李世民怕他不来打,还派出阿史那社尔率1000突厥骑兵前去挑衅,诱敌深入。

半夜的时候,李世民叫来了众人分配任务。由李勣带步骑15000人列阵迎敌,由长孙无忌带11000精骑绕山而行为伏兵,自己带4000人上山居高临下。合计29000人,算个整数且算他3万。李世民就要以这3万,打高延寿15万。

布置妥当后,高延寿也到了。看到李勣那看起来弱不禁风的15000人,高延寿的15万大军跃跃欲试,立即开搞!

不料,让高延寿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听到了3路人马的鼓噪声。李世民居高临下,以旗为号亲自调度3路人马,以3万人将15万人包了个大饺子。高延寿慌乱之中,急令分兵三路迎敌,可惜为时已晚,兵败如山倒,被斩首2万余。

李世民在山上望见有一小将,于战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战后一问,此人名叫薛仁贵。李世民大喜,封薛仁贵为游击将军。

溃败的高延寿输的很光棍,不久就带着36800人投降了。对于这些人,李世民采取了3种不同的处置手段。3万高句丽军,放其归;3500多名酋长,让他们迁居内地;3300多名靺鞨士兵,直接活埋。

都是俘虏,为什么处置手段不同?高句丽军太多,不放回去养不起,下令杀了指不定还被反戈一击,干脆放回去让他们消耗高句丽粮食。这么多的酋长拉回内地,可以当做人质。而这些反骨的靺鞨士兵,是大唐的人却跟高句丽一起搞事,就地坑杀以儆效尤。

傅伏爱贻误军机,李世民班师回朝

大败高延寿之后,唐军兵压安市。

此时的安市,已是人心惶惶,但同时也激起了死守的勇气。安市易守难攻,城固兵精,唐军连攻数日不克。

其实李世民在攻安市之前,曾提议绕过安市打建安,然而李勣担心粮道被劫,执反对意见,李世民尊重了李勣的意见。

上曰:“以公为将,安得不用公策。”世勣遂攻安市。——《资治通鉴》

说白了,这就是皇帝御驾亲征的坏处,使得众人不敢用险。要是来的只是个王爷,那就随便搞,可是来的是皇帝,谁敢用险?皇上有个三长两短,谁来负责?

已经投降了的高延寿建议,让大军放弃安市,直取乌骨,并与张亮的4万人马会合一起搞,很快就可以搞到平壤,李世民同意了他的意见。然而,长孙无忌又反对了。

“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缴幸。”——《资治通鉴》

没法,只能求稳。

每天都在攻城,奈何城墙坚固,急切间不能克。李世民命李道宗于安市东南的城墙边搞土山,安市城内也跟着垒高城墙。

刚好李道宗脚上有伤,就让果毅都尉傅伏爱在山上守着。也就这空隙,土山倒了,也压倒了安市城墙。谁料傅伏爱擅离职守,此时竟不在山上指挥。数百高句丽军从倒塌的城墙中冲上土山,把群龙无首的唐军扫了下来,占据了土山。

李道宗光着脚跑来请罪,得免。傅伏爱被斩首示众,但说什么都晚了,土山已被高句丽军死死守住,强攻数日,竟不得破。

此时,辽东天气已逐渐转冷,草渐枯,水渐冻。加上久攻不下,粮草物资的补给成本也将会越来越大。李世民权衡再三,决定退兵。

城主登城拜辞,上嘉其固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资治通鉴》

古代打仗,虽是你死我活之战,却也少不了一个“礼”字。安市城主登城拜辞,就差没唱一首《讲不出再见》了,李世民居然还送他绸缎,奖励他守城得当,确实有点意思。

事实证明,李世民于此时退兵,是最明智的选择。

十月,丙申朔,上至浦沟驻马,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暴风雪,士卒沾湿多死者,敕然火于道以待之。——《资治通鉴》

此时,已是农历的十月。在渡过辽河的时候,天降暴雪已能将人冻死。如果李世民还在安市耗着,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次征讨高句丽,李世民打下了10座城池,将7万人迁入国内。几场大战,共斩首4万余,夺得牛马等牲口10万余头。

那么,唐军的损失呢?

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资治通鉴》

2000余人战死,战马损失得较为严重,死了十之七八。对此,李世民深为懊悔,仰天长叹要是魏征还在,肯定不会让他打这一仗。把战死将士骸骨收回柳城之后,李世民在亲自作祭时,黯然泪下。

其实,从双方战损对比来看,李世民并不算失败,也不算无功而返。但对于李世民而言,这却是种耻辱。

尾声

李世民班师回朝后,并没有想着就此放过高句丽。

经此一役,高句丽陷入了饥荒。李世民在此后数年间,多次派出小股部队不断袭击高句丽,使其民不得耕作,以加剧高句丽的饥荒。

在海路,唐军多次进行袭击骚扰,也有一些登陆作战。不断的骚扰下,高句丽的国势走起了下坡路。

至于韩国历史剧中的各种神情节,看看笑笑也就好了。毕竟,在他们的史书中,整个宇宙都是他们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无名君王 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死后家庭有十余人口活活饿死下一篇: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揭秘三国演义中千里走单骑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