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明朝持续了几十年的国本之争,争的到底是什么?

导语:明朝为了让出身卑微的满清长子立为太子,付出了沉重代价。内阁和大臣们通过维护接班人制度,有效维护了国家稳定。这或许是古代中国走上宪政之路的起点。

大家好,我是边肖。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明朝的故事。欢迎关注。

从万历十四年二月开始,为了让出身卑微、不受宠爱的满清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以留下六七个内阁大臣、几百个大臣被判上朝或下诏的沉重代价,前后苦战15年,然后守护了19年。朱常洛最终继承了王位。历史被称为“为民族而奋斗”。

明朝到了万历,皇权缩水了。皇帝的意志需要内阁来执行。内阁如果认为遗嘱不合适,就让皇帝修改或者撤回。如果皇帝坚持,他们可能不会奉圣旨。如果皇帝无视舆论压力,惩罚朝臣,会吸引更多大臣站出来维护集体权力。惩罚者和模仿者将被尊为“陈政”,而皇帝本人将被视为坏国王和暴君,在道德上被极端孤立。皇帝不可能独自管理全国的政务。他需要依靠内阁和六名部长来具体行使他的权力。所以明朝的官员敢于直接进谏,用礼仪和道德约束皇帝。所以大臣们并没有去揣摩和迎合万历皇帝的意愿,而是愿意和实力远超自己的皇帝作战。

反对皇帝废长幼的满洲文官们,其实是在维护一个接班人制度,这个制度沿用了几千年,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只有确定这个制度的有效性,才能保证皇权交接的稳定,这其实就是国家的稳定。这使法院免于争夺职位的争议和危险,免于最高统治者任意任命其继任者的可能性,免于野心家因政治投机而取消其职位的可能性。

如果这个制度建立起来,定型了,国家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就不用消耗太多的政治资源;而且皇帝对接班人没有选择,为了避免接班人缺乏治国能力带来的不利影响,会加强内阁班子建设,依靠制度治国。这无疑会扩大内阁的权力,进一步削弱皇权。也许这是古代中国走上宪政之路的一个起点。

不幸的是,明廷朝臣在这场建国斗争中集体表现出来的,大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45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乾隆多次南巡,真的是体恤民情吗?背后充满了黑暗下一篇:兄弟两人看上同一个女子,最终结果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