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五代十国中各国实力对比 五代十国的历史解说

导语:五代十国时期,各国实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后唐、后晋、南唐为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而前蜀、后汉、南汉则相对较弱。这些国家之间的斗争和纷争,构成了五代十国的历史。

目录导航:

  1. 五代十国中各国实力对比
  2. 五代十国先后顺序
  3. 五代十国谁讲得好
  4. 五代十国人口与面积
  5. 谁能跟我简述一下晋朝和五代十国南北朝的历史
  6. 五代十国历史顺口溜春秋与战国
五代十国中各国实力对比

五代十国中,毫无疑问,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中原政权的实力是最强大的,五代中,尤以后周国力最为强盛,经过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的励精图治,后周国力日益剧增,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准备,也为以后北宋结束割据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十国中,楚、南唐、前后蜀以及吴越的实力也相对比较强,在乱世中尚能强势一时,其他列强的话,就只有自保的份了。

五代十国先后顺序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大段分裂时期:(五代)指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依时间顺序排列依次为: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代十国的时间顺序表

五代皇帝列表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五代 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

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温又名朱全忠、朱晃 907年—912年 开平907年—911年乾化911年—912年

郢王 朱友珪 912年—913年 凤历913年—913年

末皇帝 朱友贞又名朱鎤、朱瑱 913年—923年 乾化913年—915年贞明915年—921年龙德921年—923年

后唐923年—937年

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 李存勗 923年—926年 同光923年—926年

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李嗣源 926年—933年 天成926年—930年长兴930年—933年

闵皇帝 李从厚 933年—934年 应顺933年—934年

末皇帝 李从珂 934年—937年 清泰934年—937年

后晋936年—947年

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敬瑭 936年—942年 天福936年—942年

出皇帝 石重贵 942年—947年 天福942年—944年开运944年—947年

后汉947年—951年

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刘知远 947年—948年 天福947年乾祐948年

隐皇帝 刘承祐 948年—950年 乾祐948年—950年

后周951年—960年

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威 951年—954年 广顺951年—954年显德954年

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柴荣 954年—959年 显德954年—959年

恭皇帝 柴宗训 959年—960年 显德959年—960年

十国皇帝列表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十国 907年-960年

吴越907年-978年

太祖 武肃王 钱镠 907年—932年 天宝908年—913年使用五代年号913年—923年宝大923年—925年宝正925年—932年

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 932年—941年 使用五代与北宋年号。

成宗 忠献王 钱佐 941年—947年

无 忠逊王 钱倧 947年

无 忠懿王 钱俶 947年—978年

闽909年—945年(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昭武孝皇帝 王审知 909年—925年 使用五代年号。

王延翰 925年—926年

惠宗 齐肃明孝皇帝 王延钧 926年—935年 龙启933年—935年永和935年

康宗 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 王继鹏 935年—939年 通文936年—939年

景宗 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 王延羲 939年—943年 永隆939年—943年

朱文进 944年—945年

王延政 943年—945年 天德943年—945年

卓俨明 945年

荆南924年—963年

无 武信王 高季兴 924年—929年 使用五代与北宋年号。

无 文献王 高从诲 929年—948年

无 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高保勗 960年—962年

高继冲 962年—963年

楚897年—951年

无 武穆王 马殷 897年—930年 使用五代与北宋年号。

无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932年

无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947年

马希广 947年—950年

无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

马希崇 950年—951年

吴904年—919年—937年

太祖(吴睿帝追谥) 孝武皇帝(吴睿帝追尊) 杨行密 904年—905年 天佑 904年—905年

烈宗(吴睿帝追谥) 景皇帝(吴睿帝追尊) 杨渥 905年—908年 天佑 905年—908年

高祖 宣皇帝 杨隆演 908年—921年 天佑 908年—919年武义 919年—921年

无 睿皇帝 杨溥 921年—937年 顺义921年—927年乾贞927年—929年大和929年—935年天祚935年—937年

南唐937年—975年

烈祖 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李昪 937年—943年 升元937年—943年

元宗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李璟 943年—961年 保大943年—958年交泰958年958年后使用五代与北宋年号。

无 后主 李煜 961年—975年 使用五代与北宋年号。

南汉917年—971年

高祖 天皇大帝 刘? 917年—942年 乾亨917年—925年白龙925年—928年大有928年—942年

无 殇皇帝 刘玢 942年—943年 光天942年—943年

中宗 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刘晟 943年—958年 应干943年乾和943年—958年

无 后主 刘鋹 958年—971年 大宝958年—971年

北汉951年—979年

世祖 神武皇帝 刘旻 951年—954年 乾祐 951年—954年

睿宗 孝和皇帝 刘承钧 954年—970年 乾祐 954年—957年天会957年—968年

无 少主 刘继恩 970年 天会 968年

无 英武皇帝 刘继元 970年—979年 天会968年—974年广运974年—979年

前蜀907年—925年

高祖 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王建 907年—918年 天复907年武成908年—910年永平911年—915年通正916年天汉917年光天918年

无 圣德明孝皇帝 王衍 918年—925年 乾德918年—925年咸康925年

后蜀934年—965年

高祖 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孟知祥 934年 明德934年

无 楚恭孝王 孟昶 934年—965年 明德934年—938年广政938年—965年

1 后梁 汴州(今河南开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温

2 后唐 洛阳(今河南洛阳) 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

3 后晋 汴州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4 后汉 汴州 947年——950年 高祖刘知远

5 后周 汴州 950年——960年 太祖郭威

2.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朝代/政权 都城/首府 统治年代 开国君主

1 吴国 广陵(今江苏扬州) 892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2 南唐 金陵(金江苏南京)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3 前蜀 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4 后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5 闽国 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89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6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湖南长沙) 896年——951年 武穆王马殷(无庙号)

7 南汉 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905年——971年 高祖刘䶮

8 南平(荆南) 江陵府(湖北荆州) 907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兴(无庙号)

9 吴越 西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钱镠

10 北汉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刘崇

3.五代十国时期其余割据政权情况一览表

序号 政权名称 都城/首府 称号/地位 姓名 统治时间

1 赵国 镇州(今河北正定) 赵王 王镕 883年-921年

2 北平国 定州(今河北定州东) 北平王 王处直 907年—921年

王都 921年—929年

3 晋国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晋王 李克用 891年—908年

李存勗 908年—923年

4 岐国 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岐王 李茂贞 907年—923年

5 定难 夏州(今陕西靖边北) 定难节度使、夏国公 李思谏 895年—908年

李彝昌 908年-909年

定难节度使、朔方王 李仁福 909年-933年

定难节度使、夏国公 李彝超 933年-935年

李彝殷 935年-967年

李光睿 967年-978年

6 卢龙、燕国 幽州(今北京) 卢龙节度使、燕王、皇帝 刘守光 907年—913年

7 殷国 建州(今福建建瓯) 皇帝 王延政 943年—945年

8 武平(湖南) 潭州(今湖南长沙) 武平节度使 刘言 950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五代史记》,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后梁太祖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平海军、吴越、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面。

一.五代

1后梁

2 后唐

3 后晋

4 后汉

5 后周

二.十国

1 吴国

2 南唐

3 前蜀

4 后蜀

5 闽国

6 楚国(南楚)

7 南汉

8 南平(荆南)

9 吴越

10 北汉

五代是有更替的,十国是相互交融共存的,五代顺序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吴国 ( 892-937 ) 南唐 ( 937-975 ) 前蜀 ( 891-925 ) 后蜀 ( 925-965 ) 闽国 ( 893-945 )

楚国 ( 896-951 ) 南汉 ( 905-971 ) 南平 ( 907-963 ) 吴越 ( 893-978 )北汉 ( 951-979 )

基本是一些唐末存在的诸侯藩镇割据,寿命都不长。

五代十国谁讲得好

五代十国王立群讲得最好。

王立群先生是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就是说,王立群是中文系的,而且,他曾经学的研究生的专业是古代文学专业。

王立群先生的主攻方向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和五代十国,就是说,他的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两汉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文学。

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

五代十国人口与面积

关于五代十国人口说法不一,在史学界上一直有很大争议,关于五代部分国家及政权人口的大概统计数字如下。

【后周】(人口规模可达1000万左右)

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太祖郭威要求根据实际变化以户口数定县等级:三千户以上称“望县”,两千户以上称“紧县”,一千户以上称“上县”,五百户以上称“中县”,五百户以下称“下县”,吏部以户部当年统计的各县户口数为据进行核定,结果定出“望县”六十四个,“紧县”七十个,“上县”一百二十四个,“中县”六十五个,“下县”九十七个,除去淮南郡县不算,得出全国户数为二百三十万九千八百二十户,人口约900万以上。

【南唐】(平均大约为500万左右)

南唐作为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一般认为南唐人口大约有五百万,如果按照南唐末记载和统计计算,后主李煜时期全国19州3军108县为655065户,人口大概为三四百万,如果把中主李璟划出的江北十四州也计算在内,那么南唐人口最盛时确实为五百万左右。

【南汉】(人口平均大约为100万左右)

后主刘鋹时代全国60州214县总户有180000户左右,人口大约有近100万,军队约20万以内。

【吴越】(人口大约平均为300万以上)

吴越末十四州八十六县户数统计有550608户,军队多时在10多万或以上。

【后蜀】(人口约在300万左右)

据记载,后主孟昶时期全国46州240县为53.4029万户,人口约在300万左右,军队最多时为二十万。

【荆南】(人口约在70万)

入宋之时,高氏荆南的荆、归、峡3州17县计有142 300户,这是史籍中关于高氏荆南人口的唯一具体数字。

【武平】(人口约在50万左右)

周保权时代被北宋兼并时,全地区14州66县为97388户,人口为50万左右。

【漳泉】(人口约在80万左右)

漳泉(945年―978年)又称“清源”,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在福建一带的割据政权,又称“清源军”,南唐灭闽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得福州,而留从效、陈洪进等占据泉州、漳州,后被北宋兼并,据记载,漳泉2州14县为151918户,人口大约有七八十万,军队为二万多。

【北汉】

刘继元广运年间为3.5250万户,人口约在20万左右,军队为3万左右。

五代十国末期,除契丹、西域、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大部、江南大部总户为3533

谁能跟我简述一下晋朝和五代十国南北朝的历史

1、魏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2、晋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

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3、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

4、五代

五代(907年—960年)。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指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原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并不是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

5、十国

十国(902年——979年 )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

江南以南吴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立南唐,其次有吴越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国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

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是后汉刘氏后裔所建。

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于979年统一除交州与幽云十六州外的中国本土地区,十国结束。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分裂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

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出现过九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国,加上北方的北汉,是为十国。

十国的特征是:除了北汉,九国尽在南方:出现的时间,先后参差不齐;建国之地,有相承、有独立:版图大小不等,相差悬殊;存在的时间,一般都比五代各朝长;领袖名号,称帝、称王不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十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五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南北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曹魏

五代十国历史顺口溜春秋与战国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由于朝代纷争不断,因此后人就把这5000年来的各个朝代编成了一首口诀歌谣,方便后人把中国的历史朝代梳理一遍。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春秋五霸"是历史上对春秋时期诸国中能力最强,实力最壮,对历史的发展贡献最大的五位国君的称呼。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1春秋五霸顺口溜

1、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 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

2、“出勤去送金”

“出”的谐音为“楚”,对应“楚庄王”

“勤”的谐音为“秦”,对应“秦穆公”

“去”的谐音为“齐”,对应“齐桓王”

“送”的谐音为“宋”,对应“宋襄公”

“金”的谐音为“晋”,对应“晋文公”

2历史记忆口诀

1、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2、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3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历史朝代顺口溜: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南北二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603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海南古代状元 元朝来过海南的历史人物下一篇:谁是更值得怀念的人:许平君还是刘病已后宫佳丽三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