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汉政治机构及制度与特点 东汉时期政治人物

导语: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机构及制度与特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东汉时期的政治人物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东汉政治机构及制度与特点以及一些著名的东汉时期政治人物。

目录导航:

  1. 东汉政治机构及制度与特点
  2. 东汉西汉政治制度
  3. 东汉末年交替把持朝政的两股势力
  4. 东汉末年的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5. 东汉十三将
  6. 东汉王朝出现了外戚和什么干权弄政的现象
东汉政治机构制度特点

一、东汉官制:

1、含义:东汉的建立,是西汉旧皇族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新朝的结果,因此东汉官制基本上沿习了西汉官制的制度,官名并无重大改变,相较于西汉管制,东汉体制的最大特点为很大程度上对皇帝权力进行加强,不设立丞相,同时削弱三公的权力,而刺史成为一级地方长官,并且废除地方军队、强化内朝权力,外戚、宦官掌握大权,这一官制对后来的三国官制也有较大的影响。

2、具体分职: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在实际政治权力方面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东汉皇帝即位,通常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并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

二、东汉行政区划:

1、含义: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的郡国并行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行政区划,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其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并将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2、具体分职:东汉的县级地方建制与西汉相同,列侯以县为封地则称侯国,侯国置相一人,相当于县令或县长,相不隶属于列侯,但负责为列侯征收租税,封国户数在千户以上的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是侯府官的不管理民政,不满千户的只置庶子一人,东汉的侯另有乡侯、亭侯,所封之地各为一乡、一亭,这样的封地辖于所在县,与乡、亭相等

东汉的政治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经学世族兼而成为学术群体和政治集团,儒学对专制政治的巨大影响,也表现为经学与政治的紧密联系。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学世家的出现。

东汉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察举和辟除。当时的豪强地主操纵察举,许多士人为进入官场,往往依附于他们,充当其“门生”;而地方高官通过辟除,与被辟除者形成牢固的从属关系。这种宗师与门生,举主与故吏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庇护与依附的关系,这种政治群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政治集团,这样,经学与政治紧密联系,学术群体与政治集团的结合体,就成了经学世族。

这种政治且称为士大夫政治,其演化过程可表现为:累世经学(文化)——累世公卿(官僚)——门第(资历)。

东汉西汉政治制度

东汉西汉政治制度有不同。西汉,基本沿袭了秦朝制度,设三公九卿。东汉虽遵循西汉制度,但有较大的改动。刘秀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三公权利,事归台阁,就是归尚书台,三省六部制雏形初现。

秦始皇时代就已经在李斯的建议下在全国实施郡县制,这是跨时代的一步,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因此在西汉建立之后依旧沿用郡县制,但为了安排一众功臣和子孙后代,刘邦后来推行了郡国并行制度。

说白了就是重新恢复分封制,但不废除郡县制,两者共同实施相互依存,也为后来的西汉政治埋下了相当大的隐患。一直到汉武帝刘彻登基的时候,才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另外汉武帝时期还架空了相权,形成了内外朝制度,影响深远。

中央上延续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又为了削弱宰相,而设置中朝,因此形成中外朝制度,

地方上,延续秦朝实行郡县制,但又设诸侯国,形成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监督,

选官制实行察举制,更加侧重于品行孝和廉

东汉末年交替把持朝政的两股势力

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外戚势力指的是皇后的娘家人或者太后的娘家人,专门替皇帝处理朝政压制朝中百官的后来外戚集团权利逐渐扩大,皇帝又开始发展宦官集团的实力让自己的贴身侍从太监们牵制外戚集团,这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两股势力大搞党争,政治十分黑暗。

东汉末年把持朝政的两股势力:宦官之乱,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宦官之乱,以宦官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欺上瞒下,为祸朝纲,百官敢怒不敢言,后为李泗,郭淮所灭。

后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字孟德,挟天子迁都城至许昌,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把持朝纲,独断专行的权术。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虚设。他们一方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强敢豪夺;同时又把持官吏选拔大权,滥用亲朋,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一大批有品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的仕途。

当时民间流传着嘲讽官吏选拔制度的打油诗:“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可知在外戚宦官把持下选拔出来的官吏都是何等昏庸的人物。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动荡,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渺茫。

东汉末年的三股势力分成两个阶段

当时的社会是三股势力,最强大的势力是和皇帝关系亲密的宦官;第二强的势力是外戚,皇后哥哥何进大将军为代表;第三强的势力是官僚集团,官僚们其实是希望宦官死,同时也希望外戚死。如果宦官和外戚都覆灭了,最弱势的官僚集团就可以当政了。

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汉献帝时期,这时社会上形成了新的三股势力:一股是董卓、黄巾军等土匪派,没文化不成气候。一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寒族

东汉未年把持朝政的两股势力分别外戚和宦官,东汉未年由于大多皇帝短命早夭,随后即位的皇帝大多是不谙世事的幼童,不懂帝王之术,于是外戚得以专政,而长大后的皇帝为了夺回权力则利用宦官铲除外戚,而掌权后的皇帝对宦官的过度信任又造成了宦官的胡作非伪,东汉就这样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挟持下迅速衰亡

是外戚和宦官。

自从东汉中期后,东汉的统治,便开始了滑向谷底,陷入了一种模式的死循环——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的局面。这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时大多年龄幼小。从汉和帝开始连八个小皇帝 ,即位时岁数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00多天。。

东汉中期以后的各代皇帝登基的年龄都非常的年幼,甚至自汉和帝开始,一连八位皇帝即位时的年龄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00多天。还有两岁就驾崩的一汉殇帝,谥法短折不成日殇,活了不到两年,当然短折不成,这种皇权低幼现象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的局面,政治一片黑暗。

外戚挟持幼帝,外戚专权

到了汉朝中期之后,皇权就被一些有势力的外威把持,汉朝中期以后的皇帝大多数幼年继位,由于没有执政能力,而由皇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执政,为外威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她们往往依靠娘家人,于是,外戚便粉墨登场了,挟持幼帝,实际上由他们执拿朝政,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也有一些皇帝长大后,不甘于这样的局面,更不甘心当傀儡皇帝,于是就与外戚明里暗里发生种种矛盾。

皇帝依靠宦官,宦官夺权

宦官从明朝开始叫太监,刑余之人,六根不全,看着正常人娶妻生子,本来就刻骨仇恨,心理阴暗之人一旦掌权,必然疯狂报复社会。皇帝为了夺回皇权,必须找到新的依靠点,而宦官久居宫中,散布于官廷每一处,成了皇帝新的选择,但有的宦官帮助皇帝夺取权力之后,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肯放手,从而又形成宦官专权,皇帝死后,另一外戚集团又挟持幼帝夺权,皇帝长大后又不得不依靠宦官夺权。东汉汉章帝之后,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中往复循环,直接导致了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混乱局面,他们上台之后,都会大力扶持自己的势力,让当时的社会矛盾重重、 危机四伏。

所以外戚、宦官是统治集团中最黑暗的两股势力。皇帝年幼,外戚掌权。皇上长大后,靠宦官杀外戚,宦官掌权。没几年皇上嘎锛儿了,小皇上一即位,又是外戚掌权,小皇上长大了,又是宦官掌权。如此循环反复。

总结这些在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年登上宝座,而又在长大之后想办法夺取政权,但死后,就又陷人了新轮的较量这些足以说明,当时外威和宦官干政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形成了一个难以制掉的政治毒瘤。

东汉末年的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皇帝昏庸无能,导致了大权旁落,政局混乱。人民生活困苦,发起了黄巾起义,政府无力抵抗,只好利用地主私人武装。这样镇压起义后,形成了军阀割据混战军面。

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一股歌据势力,“务相兼并以自强大”

东汉十三将

说起十三将士归玉门,也许是一个遥远甚至被遗忘的故事。

但是,读了他们的故事后,中国人肯定为东汉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热血沸腾,当年的东汉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英雄辈出,心系国家,千里戎边,宁死不降。

“十三将士归玉门”其实是一曲艰难守城和誓死救援的壮歌,有顽强,有团结,袍泽情深一直堪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典范。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当年中华民族的自信呐喊。

说起东汉,大家肯定会想到霍去病北逐匈奴、苏武塞上牧羊、陈汤三千里奔袭。

但是,有一个小人物一生传奇却默默无闻,曾近带领百余将士在孤悬故土的西域小城抵御数万匈奴大军,泣血坚守达一年之久,最后,仅存十三人踏上故土。

这个人就是东汉耿恭,他是东汉帝国西域都护府的校尉。

东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后,在天山北金蒲城派驻兵马数百人。

公元75年三月,北匈奴数万大军合围金蒲城,当时的金蒲城只有将士100余人,当时耿恭面对大兵压境的北匈奴军队,毫无惧色。

他命令守城将士将箭头淬上剧毒,对匈奴大军传话:“汉家神箭,其中疮者必有异!”

匈奴军队以为是耿恭的心理战,结果中箭者纷纷全身溃烂,匈奴士兵以为神助汉军,慌忙撤退。

耿恭趁着暴风雨夜袭数万余人的匈奴大营,杀伤匈奴1000余人,匈奴溃败而去,金蒲城之围遂解。

目送溃败而去的匈奴大军,耿恭丝毫没有喜悦之色,因为他知道,匈奴肯定会卷土重来。

果然,两个月后,匈奴再次兴兵来犯,西域本就多旱少雨,匈奴竟然堵住了金蒲城外的水源,妄图渴死汉军。

由于地势高峻,耿恭命令挖井取水,可“穿井十五丈(约35米)不得水”。

这时候,城中守卫士兵开始用布榨出马粪的汁来喝,或许是冥冥之中神明为大汉将士的精神所感动,先前挖掘的井里竟然涌出甘泉。

为了表示城中水源充足,耿恭命令军士从城上向下泼水。

匈奴人大吃一惊,以为“神助汉军”,再次退兵而去。

但是形势对汉军愈加不利,由于汉明帝9月去世,朝廷正经历新老交替过程,耿恭发出的求援文书迟迟没有任何回应,援兵遥遥无期。

同时,诸多西域小国见汉军援兵迟迟未到,迫于匈奴威逼,纷纷加入北匈奴阵营。

当匈奴第三次围攻金蒲城数月之后,汉军已经粮草消耗殆尽,士兵只好煮盔甲弓弩的皮革充饥,但依旧决心坚持抗战,势不投降。

尽管许多人因为战斗、饥饿、疾病和负伤因素永远长眠在西域这片热土,但是将士们“皆无二心”,同生共死。

到最后,竟剩下数十人,但是金蒲城依旧在汉军手里,大汉王朝的军旗依旧高高飘扬。

朝廷新老接替终于结束,当继承皇位的汉章帝得知西域小城的情况后,动容不已,立刻高奏千里救援的壮歌,一支7000余人的部队在风雪中西出玉门关。

要救援金蒲城,必须要翻越天山,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救援,在当时的条件下,正值冬季要翻越天山,简直是让7000大军命悬一线。

但是救援部队义无反顾,终于翻越天山来到金蒲城下。

当耿恭命令打开城门后,全城只有面容枯槁的十三人。

又是一年的三月,耿恭等十三人随救援大军回到玉门关。

当汉章帝接见耿恭等十三人时,耿恭说话了:

“恭以单兵守孤城,无一生之望,不为大汉耻!”

这是何等的汉家风骨!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永远传承不息的血脉之魂

公元74年,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次年,北匈奴单于派两万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驻扎了数百人的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此时正值汉明帝驾崩而无暇发兵,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汉兵粮尽,陷入困境。

他们煮铠弩食其筋革,拒绝匈奴的招降,坚守城池。直至章帝继位,才出兵战败匈奴。当援兵来到耿恭守城时,城中仅余26人。待随汉军回至玉门关时,仅剩了13人,而且衣服洞破褴褛,形容憔悴枯槁。玉门关守将感动得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

故事发生于东汉时期,当时值守玉门关的守将郑众,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讲的就是东汉汉章帝时期的一个壮举:十三将士归玉门,也被称为疏勒城保卫战。公元74年,东汉成立了西域都护府,被派去值守的将领是耿恭和关宠,他们的职位是戊已校尉。谁曾想,在他们任职的第二年,匈奴就发动了战争,不仅杀害了西域一个叫做车师国的君主,而且,还直逼当时的大汉驻地。

但是,当时耿恭所驻守的地方,虽然是大汉的疆土,但是,因为车师是大汉的属国,一直对大汉臣服,所以,临近车师国的耿恭驻地,驻守的军马,只有几百人,匈奴单于的兵马,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耿恭给困在了城里。更倒霉的是,当时的东汉,政治政权交替时期,汉明帝去世,国家大丧,举国悲痛下,根本派不了援兵。

更恐怖的是,原本的大汉属国车师国,在被匈奴人攻打后,很快投诚,甚至加入了对耿恭用兵的队伍中去。这也让原本就因为围城,而无粮食的耿恭部队更加雪上加霜。但是,耿恭之所以能够和苏武齐名,是因为他也有苏武的意志。耿恭在围城的情况下,带着士兵们,煮铠弩食其筋革,拒绝了匈奴的劝降,还一直坚守着城池。

一直到了汉章帝继位,一切朝政恢复秩序,才有援兵来救援。公元76年,七千人的援兵到了柳中城,打败了匈奴后,还到了叛变的车师国中,同样获得了胜利。史书中这样记载这次胜利:"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牲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

原本,打败了柳中城的匈奴人就已经算获得了救援的胜利。因为,耿恭的部队所在地是天山以北,隔着茫茫的雪山,虽然仍是国土,但是路途实在是艰险,所以,很多将领打了退堂鼓。因为,除了大雪封山外,耿恭的部队已经被围多时,凶多吉少的几率更大。但范羌站出来,坚决说:不!

其他人见他如此坚决,就给了他两千人,史书中,并未记载对于他是如何率领着自己的军队,翻过茫茫的雪山,最后到达疏勒城的。但是,对于他们到达疏勒城的那一刻,用了七个字泣血般的字眼描绘:"开门,共相持涕泣。"不知道,哭的是救援的艰难,还是感动于守城的不宜。

然而,当时的耿恭部队,因为被困时日太久,已经从数百人剩到26人。而这剩余的26人,在随援军回城的途中,最后只剩下了13人,而且一个个的非常的瘦弱,当时玉门关的守将郑众见到他们的模样,感动的一塌糊涂,还亲自给他们们沐浴更衣。

而郑众,不仅仅是亲自给他们沐浴更衣,他在见到这13个人后,内心无比的感动,还直接上书给他们请功:"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这就是史书中,郑众的奏疏,我们从这短短的几行字可以看到,耿恭部队的不宜,他们的军队人数只有几百人,而敌军的部队是几万人,他们被围困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茫茫雪山,无处求食,他们开山为井,饮雪水解渴,他们煮弩为粮,吃的是自己的弓弩。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有没有救兵回来,在这样的绝境中,他们仍然杀敌上千人,是自己军队的几倍之多。

"不为大汉耻",生为大汉人,死为大汉鬼,耿恭部队如此忠勇,就是大汉的军魂啊。背后是自己的国土,即便是饮血水、食弓弩,他们也从未投降,实在是让人动容。可是,在耿恭辛苦守城时,他的老母亲不幸去世。另外,在耿恭守城之时,还得到了一位女性的帮助,她是车师国的王后,而她出身于大汉,当车师后国军队也加入围城时,王后暗中在帮助汉军,提供情报和粮饷。对故国的情思,让王后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

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得出汉代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朝代。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很强烈的国家意识,对于家国已经有了充实的责任感。为了自己的国家,那么多人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而《后汉书》作者范晔,就非常的认同这种价值观,他将耿恭与苏武并列,说: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这场东汉军队,跨越千里、翻雪山,过天山,救孤军的行动,虽然在史书中并没有占据多大的篇幅。甚至后世知晓他们壮举的人也不多,但是此事的惊心动魄和热血沸腾下,所展示的大汉军魂、爱国之谊,却千年不朽,万古长青。

东汉王朝出现了外戚和什么干权弄政的现象

东汉宦官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而且其特点相当明显,即宦官在皇帝与外戚斗争的夹缝中逐步增强自身的势力进而把持朝政。东汉宦官专权开始于十岁即位的汉和帝时期。

此后的历代东汉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岁。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东汉宦官势力较为猖獗的时期是汉桓帝消灭外戚梁冀集团之后。由此而直至东汉灭亡,宦官专权擅政,排除异己,并制造一次次党锢事件,不仅败坏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梁冀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外戚。他的两个妹妹都曾先后被立为皇后,冲帝、质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为帝。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气焰无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

汉桓帝即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极力想摆脱其尴尬的境地,并与唐衡、单超、徐璜等五个宦官歃血为盟,决心除掉梁冀。唐衡、单超等五人在皇帝的支持下,经过周密策划,调动羽林军千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梁冀的住宅。梁冀与其妻畏罪自杀,其家族成员及党羽宾客大多被杀。单超、唐衡、徐璜、具瑗等五人因诛杀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内同被封侯,食邑自二万户到一万三千户不等,时人并称“五侯”,朝政也随之为其垄断。

戚宦之争是指东汉中后期约持续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间的争斗。在东汉后期的戚宦纷争中,外戚利用皇帝幼弱,得以专擅朝政,宦官也力图拥立幼主,以便自己的操纵。

总之,双方都极力图挟持皇帝,排除异己,由于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乱政,最终葬送了东汉王朝。

东汉王朝中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干政的现象。

东汉中后期,都是年幼的皇帝继位,继位后的皇帝,由于年幼无法控制朝政,所以都由太后听政,太后为了巩固政权,就重用娘家人,娘家人控制朝政,权力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受不了外戚专权,就联合身边的宦官,把外戚扳倒,扳倒外戚后,宦官就受到皇帝的信任,就形成了宦官干政。这样,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现象。

东汉中后期,由一连串的小皇帝继位,引发一连串的外戚专权,又由一连串的皇帝长大夺权,造成一连串的宦官乱政。如此交替,成为东汉的一个政治符号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乱政。

总之,东汉外戚干政最为严重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归根结底还是汉朝制度方面的问题,没有制衡机制。外戚干政也不完全是坏事,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外戚多多益善,关键是君权、相权、外戚、宦官、军队几方面的平衡。后世王朝外戚基本被杜绝了,但文官专权一样后果严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630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1657年,哪些国家进行了重要的领土争夺战?下一篇:漠河北极村标志石来历 漠河北极村天空现3个太阳  出现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