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唐朝都城迁移过程 唐朝皇帝最新命令

导语:唐朝都城迁移过程历经多年,最新命令下达,皇帝将都城迁往洛阳。这一决定将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目录导航:

  1. 唐朝都城迁移过程
  2. 唐朝最第21位帝王是谁
  3. 唐朝尚书令的职责
唐朝都城迁移过程

唐朝都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定都长安,接着是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定都于洛阳。也有人了解长安、洛阳、太原三都并重。其实,唐朝曾一时间存在五个都城。不过,五个都城的设立时间一直到中唐才确认。最后确定下来的唐五都是:上都长安,东都洛阳,西都凤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

唐朝五都设立的时间先后不一,也有地点和名字变迁。先后设立的具体情况如下:

618-657|长安:唯我独尊

618年,唐朝建立,定都长安,自此,长安长期居于大唐首要都城。此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

唐代都城为长安、洛阳,合称「两京」。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定都长安。后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

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

唐玄宗在位44年,定都洛阳10年。安史之乱之后,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

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朝时期,东西都并重,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定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唐朝都城呈现向东迁移的特点,

这与中国特殊的一种经济现象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这就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经济中心不断南移的结果之一,同时还有长安城所在黄土高原的气候逐渐干燥化,降水量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北方农业发展的单一性和南方的农林牧副渔诸业并进。

605年,也就是隋炀帝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即命开凿大运河,征调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从西苑引谷水、洛水通向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通向淮河。洛阳遂成为这条南北经济大动脉的中心之一,唐朝作为东都,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更是长期留恋于洛阳。之后五代、北宋仍作都城或陪都,相继沿用530余年

注释:

唐长安城,当时别称比较多,例如:上京、天都等等。唐朝长安城在隋大兴城为基础,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京师。隋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

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诗形容“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说到大唐帝国首都,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市。

但历史上作为唐朝的都城,其实应该是两个。分别是长安和洛阳,在唐朝的时候,是两京并重。

武则天称帝以后,一度将洛阳作为都城,把洛阳称为神都。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又把洛阳复称为东都。

长安、洛阳为当时中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名城,可惜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连年战争,使两京受灾惨重,故唐以后已难复旧观。

唐朝其实有两个都城,一是长安,而是东都洛阳,长安本来有国都基础,所谓迁回,就是班师回朝而已。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命令扩建,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执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兵乱。

公元618年,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登基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定都于此。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建立武周,定都洛阳,改为神都。公元705年,唐朝复国。

到了唐朝后期,发生黄巢之乱,唐王朝名存实亡,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取代唐朝,建立后梁。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也实行双都制,唐高宗升洛阳宫为东都,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都为唐王朝都城。

综上所述,唐朝(含武周)都城变迁为:长安——洛阳(武周)——长安——洛阳

唐朝最第21位帝王是谁

唐朝一共有21帝 :

1、唐高祖——李渊 2、唐太宗——李世民 3、唐高宗——李治 4、圣神皇帝——武则天 5、唐中宗——李显 6、唐睿宗——李旦 7、唐玄宗——李隆基 8、唐肃宗——李亨 9、唐代宗——李豫 10、唐德宗——李适 11、唐顺宗——李诵 12、唐宪宗——李纯 13、唐穆宗——李恒 14、唐敬宗——李湛 15、唐文宗——李昂 16、唐武宗——李炎 17、唐宣宗——李忱 18、唐懿宗——李凗 19、唐僖宗——李儇 20、唐昭宗——李晔 21、唐哀帝——李祝

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昭宗第九子,史称“唐哀帝”。904即位,在位3年,被废,908年逝世,享年17岁。

唐哀帝李柷是一个并不知名的皇帝,他是唐昭宗的第九个孩子,他的母亲是何皇后,他是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算起来,他是唐朝的第二十一任皇帝。

唐昭宗李晔是唐朝的第21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此君在位16年,期间三次出逃长安,先后被宦官、藩镇所控制,最终为朱温所杀,他的兄弟、姐妹、儿女等也都被杀了个干净。唐昭宗死后,大唐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唐昭宗宦官杨复恭的拥立下成为皇帝,他登上帝位之后就开始了更为憋屈的人生,在对付西川军阀和河东李克用的过程中耗光了最后一点家底后,彻底成为了节度使们的傀儡。

公元893年,关中藩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帮助唐昭宗击败宦官杨复恭的干儿子杨守亮,李茂贞要求求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但是昭宗想增强中央的实力,就下诏任李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和相邻的武定军节度使,原本的凤翔节度使就由朝廷派人去接收。李茂贞很生气唐昭宗的命令所以就不从命,唐昭宗想来硬的结果又打不过人家,自己的老巢长安也被人包围,逼得唐昭宗被迫杀死了好几个忠心的大臣。

然后在895年李茂贞指使宦官杀死宰相崔绍纬,逼得唐昭宗被迫逃往河东李克用的地盘,结果半路上被军阀韩建挟持,在被软禁了近三年后才放回长安(这皇帝当的);在这期间,宗室的皇子皇孙之类的被杀了一大半。

接着在900年遭遇了宦官的宫廷政变,被关进皇宫软禁,幸亏宰相崔胤指挥平定了这次政变;在次年又被宦官韩全诲挟持到凤翔李茂贞那里,一直到903年的时候李茂贞被朱温打败才逃脱,接着又被朱温控制(走了狼,来了虎)。

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前往洛阳,在半路上将唐昭宗的大臣们杀的一干二净;朱温这个时候已经想当皇帝了,所以这一年唐昭宗结束了他的悲惨命运。

唐朝尚书令的职责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汉沿置,职轻,而权重。

隋唐时期,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传统说法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3]。郭子仪曾以设置尚书令违背了开元令式两次上表辞尚书令[4]。然而唐长孺却指出不设置尚书令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仅有杨素曾任一年的尚书令[5]。

唐朝建立后,沿袭隋制,不过三省长官虽然同为宰相,但品级和权力却并不相同,其中尚书令为正二品,侍中与中书令则为正三品。而且尚书令统领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权力较之侍中、中书令是相当的大。唐高祖在位期间,秦王李世民一直担任天策上将、尚书令职务,成为文武百官之首,并由此走上政变夺权之路。

李世民称帝后,意在集中皇权、限制相权,便将位高权重的尚书令一职闲置不设,而以其属官左、右仆射作为尚书省的长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641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晋城高中生的日常作息时间在历史上有何差异?下一篇:乾隆一生创作了多少首诗歌?他的诗歌作品数量有多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