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洛阳旧称 五代时洛阳名称由来和历史

导语:洛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九朝古都”。其旧称有多种,其中五代时期的名称由来,与当时的政治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洛阳历史悠久,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目录导航:

  1. 洛阳旧称
  2. 唐朝洛阳是哪里
  3. 中国洛阳的历史简介
  4. 五代十国洛阳国都
  5. 洛阳古代城市名是什么
  6. 唐朝洛阳的古称是什么
洛阳旧称

洛阳在历史上的名称有: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

1、斟鄩

斟鄩(zhēn xún),为史籍记载中夏朝的都城。

2、西亳(bó)

据说是在商代的地名。

3、洛邑

是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

4、雒阳

洛阳市,简称“洛”。

5、洛京

有两种释义,一为唐朝的东京洛阳,时人又称洛京。二为五代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定都洛阳,因当时另有东京兴唐府,故称洛阳为洛京。

唐朝洛阳是哪里

唐朝的洛阳是如今的河南省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

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显庆二年(657年)置东都。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武则天还令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大规模整修白马寺。

唐代,中国佛教臻于鼎盛,佛教史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教派禅宗在洛阳形成。唐玄宗长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岳庙,并赐风穴寺(在今汝州)内佛塔名“七祖塔”。

唐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这一时期洛阳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以上计夏、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朝以洛为都,洛阳成为中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此外,新莽末年更始帝、隋末王世充、唐中叶安禄山都曾在洛阳立国。


中国洛阳的历史简介

我是“洛阳地铁发言人”! 我利用数年时间,2013-2016年数百次主动和国家发改委,国家住建部,省市发改委,铁三院等部门持续沟通推进,奔走呼号,上下沟通。于2016年8月25日成功推动国家批复洛阳地铁建设规划最终落地。

首先很开心接受你的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洛阳在历史上十分有名。

1.洛阳历史上有许多别称:西亳,洛邑,雒阳,豫州、神都,中京,成周,洛京等等。古代“中原中州中国都是指的洛阳'。

2.洛阳有着5000年的灿若星河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1000余年的建都史,是夏,商,周,隋唐,西晋等十三朝建都于此,世界四大圣城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逐鹿中原。

3.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天下之中。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洛阳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古往今来有多少帝王将相埋葬在洛阳,对洛阳流连忘返!

4.历史上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著名诗人与青史留名的名人,产生了数不胜数的赞美洛阳的诗词。白居易、杜甫、司马光、曹操,曹植,魏孝文帝。洛阳龙门东山至今还保留着晚年白居易在洛阳生活的故居“白园”。司马光在洛阳编纂巨作“资治通鉴”,流芳百世!"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花开时节动京城,一城之人皆若狂",史书中出现洛阳2300余次。

5.“河出图、洛出书”、四大发明有三项诞生在洛阳。张衡在洛阳发明了地动仪。蔡伦在洛阳发明了造纸术,一时间"洛阳纸贵",炙手可热。

6.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更是建都洛阳,将洛阳命名为‘神都’,这是绝无仅有的!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满意吗?请@洛阳地铁发言人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帝王辈出。

以下历史名人,或生于洛阳,或葬于洛阳,或长期生活于洛阳,或功业创立于洛阳。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洛阳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出现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夏朝:

后羿:传说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师,在洛阳造酒。

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

商朝:

商汤:灭夏后称为武汤,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还有商初名臣:伊尹。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纣时,聚八百诸侯于孟津,周武王克商后,迁九鼎于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称周公。 营建洛阳邑,在洛阳制礼作乐。 伯夷叔齐:劝阻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史称周王朝为东周。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鲁国人,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

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还有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的白圭,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

秦朝:

吕不韦:秦国相国,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

西汉:

刘邦:刘邦称帝,定都洛阳三个月,置酒洛阳南宫,与群臣论所以取天下之道。

还有西汉名臣,贾谊、桑弘羊。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建立者。建都洛阳。25-57年在位。

班超:出使西域,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固:投笔从戎修《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断代史。

蔡伦:造纸术的发明者,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张衡: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在洛阳发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还有东汉名将,马援、窦宪等,东汉文学家,许慎、蔡邕等。

三国:

魏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

曹丕:魏文帝,曹操长子。

司马懿: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为魏国重臣。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后,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懿为宣帝。卒于洛阳。

关羽:蜀汉名将,忠义的化身,封建社会被尊为武圣,与孔子齐名,首级葬于洛阳。

此外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董卓、吕布、司马师、刘禅、邓艾、钟会、钟繇、稽康、阮籍、马钧等。

西晋南北朝:

司马炎:自立为帝,西晋的开国皇帝,建都洛阳。

左思:致使洛阳为之纸贵。

陈寿,楚著作郎,终御史治书,在洛阳撰《三国志》。

祖逖:闻鸡起舞,志向宏远。

刘琨:西晋诗人,军事家。

还有西晋名将杜预,注《九章算术》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另外还有裴秀、石崇、绿珠、潘岳、桓温等。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北魏一位杰出的皇帝,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现了历史上的北魏盛期。

还有檀道济、高欢、兰陵王高长恭等。

隋朝:

隋炀帝:隋代第二位皇帝,营建东都洛阳,开掘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

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还有隋朝名将韩擒虎、贺若弼等。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难有比者,定东都洛阳一战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称帝后三次来到洛阳,共两年时间。

长孙皇后:洛阳人,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无忌:字机辅,洛阳人,文德皇后之兄。好学,有筹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齐国公。

玄奘:通称为唐僧,古今以来,翻译经典最多的,舍唐僧之外其谁焉。

武则天:自立为则天皇帝,国号为周,在洛阳称帝,史称“武周”。

狄仁杰:唐代名臣,不畏权贵,正直无私。

民间有广为流传的狄仁杰破案(狄公案》一书。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洛阳,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开元年间曾都洛近十年。

王维:唐诗人、画家。字摩诘。

李白:曾三次到过洛阳,做了多首传世名作,并与杜甫在洛阳相会。

杜甫:盛唐大诗人,长期生活于洛阳,并以洛阳为家乡。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吴道子:中国唐代画家。被尊为画圣。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张旭: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F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长期生活于洛阳。

颜真卿:创立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后宋代四大家的书法,皆受颜真卿笔法的影响,因此颜真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 葬于洛阳。

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白居易: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影响极为广泛。晚年隐居于洛阳。

葬于洛阳。

刘禹锡:洛阳人,中唐诗人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长期在洛阳任职。

李商隐:长期生活于洛阳。杜牧,曾在洛阳任御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后迁下?(今陕西渭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后隐居洛阳香山 ,并葬于此。(香山,在龙门山对面)。

还有与洛阳有关的名人有张说、许远、元稹、孟郊、李贺、韦庄等。

五代:

朱温:朱温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

李存勖: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另外还有石敬瑭,灭后唐。建晋,建都洛阳。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 葬于洛阳。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庙号太祖。洛阳人。 赵光义,宋第二代皇帝。

赵普:北宋名臣。字则平。洛阳人。北宋名臣吕蒙正、富弼,洛阳人。

司马光:北宋名臣,史学家。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曾在洛阳任西京留守,作《洛阳牡丹记》与《新唐书》。

邵雍:北宋哲学家。后居洛阳。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葬于洛阳市伊川县。

程颢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

洛阳伊川县人。

程颐:北宋理学家、教育家。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程颢弟。

还有很多历史名人未选入,比如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吕布、司马师、刘禅、邓艾、钟会等 隋朝的王世充,独孤皇后,单雄信等,唐朝名相姚崇,宋璟,李德裕等以上都是与洛阳关系密切的名人,可以说北宋以前的名人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等绝大多数都来过洛阳。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洛阳【华夏第一王都】、【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其中【中国、中州、中土、中原、华夏】等称谓均来自于洛阳。“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此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国务院立洛阳—华夏第一王都网;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代十国洛阳国都

5代十国期间,后梁、后唐、后晋建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北宋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北宋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开平三年(909年)正月,朱全忠迁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

923年12月,后唐迁都洛阳,改西都为洛京。

天福元年(936年),后晋定都于洛阳。后将都城迁至开封。

后汉和后周时期,都曾经以洛阳为陪都,共有13年之久。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洛阳古代城市名是什么

洛阳在历史上的名称有: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

斟鄩(zhēn xún),为史籍记载中夏朝的都城。

西亳(bó),据说是偃师在商代的地名,其位置在豫州的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 [1] ,西距汉魏洛阳城约10公里,西南6公里便是二里头遗址。

洛邑,是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洛阳“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为最早的“中国”所在地,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雒阳,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

洛京,有两种释义,一为唐朝的东京洛阳,时人又称洛京。二为五代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定都洛阳,因当时另有东京兴唐府,故称洛阳为洛京。三年,改兴唐府为邺都,洛京复唐号称东都。

唐朝洛阳的古称是什么

洛阳在唐朝时叫东都、神都或东京。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仍作都城或陪都,相继沿用530余年。

神都,洛阳古称。是唐、武周帝国的首都,多用于武则天时代,意为“神州大地之都”、“神圣之都”,乃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后临朝,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定都神都。次年,从各州迁入数十万户充实神都,使神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口突破200万的城市。694年,世界各国元首为神都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695年,武则天置九鼎于神都。

神都俗称洛阳城,分为宫城(紫微城)、皇城、外郭城、上阳宫和神都苑,有3市109坊,总面积约455平方公里,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672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家奠礼中女婿要和孝子孝女一起跪吗 古代妻子死后丈夫用跪吗下一篇:甘宁在三国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