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南宋四大家10人有哪几位 南宋和北宋理学代表人物

导语:南宋四大家包括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京等10人,他们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而南宋理学代表人物朱熹则在哲学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北宋理学代表人物则是程颐和朱熹。

目录导航:

  1. 南宋四大家10人有哪几位
  2. 陈朱 理学代表人物有
  3. 中国古代中国宋代的所有诗派
  4. 四大理学家
  5.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是什么
南宋四大家10人有哪几位

中兴四大诗人,别称南宋四大家,是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代表了宋代诗歌的第二个繁荣时期。其代表作品有《青山寺》《诚斋集》《四时田园杂兴》《长歌行》等。

陈朱理学代表人物

1、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2、程颢

程颢(1032—1085.7.9) 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程颢在北宋嘉祐年间考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

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

3、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4、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有感于靖康时事,便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

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

5、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中国古代中国宋代的所有诗派

宋代的诗派精彩纷呈,名家众多:

1、北宋初有“白体”诗学白居易,代表人物:李昉、徐铉、王禹偁;“西昆体”,代表人物:杨忆、钱维演、刘筠。“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

2、北宋中叶“江西诗派”代表人物: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是北宋最大的诗派。

3、南宋中期,出现了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这“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形成独特的“诚斋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代表了其田园诗的最高成就,陆游是南宋最有成就的爱国诗人。
4、南宋后期诗坛较有影响的有两个诗派。
一是以徐玑、徐照、翁卷和赵师秀为代表的也称“永嘉四灵派”,二是以戴复古、刘克庄为代表的“江湖诗派”。

5、南宋王朝覆灭前后,又涌现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爱国诗人,如郑思肖、汪元量等,写下“宋亡之诗史”

至宋代,诗歌的流派始由柳开等人倡导,后由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人的努力,最终,各种流派在宋代得到了盛行、推广及发展。诞生有如下几派:

1西昆体。何谓西昆?本指西方的昆仑之山,传为古代帝王藏书之地。而刘、杨、钱等人适时均身为朝臣,故经常能够出入宫中藏书之处,遂将彼此唱和之作编成《西昆酬唱集》。西昆体即由此得名。其诗作主要歌唱内廷待臣的优游生活宋初出现的一种形式主义诗风。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仿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讲求对偶,以华丽的形式和悠扬的声韵掩饰其贫乏的内容。代表作家有刘筠、杨亿、钱惟演等人。

2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其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苏轼词的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的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豪放派。由苏轼苏东坡所开创。后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其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孝祥、张元干、陈亮等人。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凡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裁剪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丽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

4江西诗派。始为北宋诗人黄庭坚所倡。以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但除黄庭坚为江西人外,其余陈师道(江苏徐州人)、吕本中(安徽寿县人)、晁冲之(山东巨野人)、陈与义(河南洛阳人)等均不属江西人,只是以其名为宗派称之。其中的陈与义,其始并未列入宗派图中,但是却被后人推为江西派的重要作家。

此派诗人错误地认为晚唐诗风及西昆体的弊病主要在于读书不多及缺乏创作技巧,故在诗歌创作中“搜猎奇书,穿穴异闻,每袭用前人诗意,略改其词,则以为工巧,致使摹拟剽袭,造成不良影响之风气。

5姜张格律派。南宋词派。以姜夔、张炎为首,其他的代表作家有吴文英、高观国、王沂孙、史达祖、陈允平、周密等。倡导作词时讲究格律声韵,追求清空“和”典雅“。

6江湖诗派。兴于南宋末年。由杭州书商陈起,因刋行《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等诗歌总集,收有同时代诗人刘克庄、刘过、戴复古、方岳等一百零九家的作品,后遂称其中所收作家为江湖派。这些作家大都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浪迹江湖,但其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及文学主张和艺术成就,并不相同。

7除此较大流派,宋代还有许多或一两人,或数知已的各成一体的流派。如:中兴四大诗人(尤杨范陆),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的合称。四人字号均带“灵\”字,故名),苏辛(苏轼、辛弃疾),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大小晏(晏殊及其子晏几道)及九僧、苏黄、三苏、周柳等数多流派。

四大理学家

南宋末期 被采纳为官方哲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南宋的杨时、朱熹、柴中行、陆九渊、林希逸以及元朝吴澄、许衡、刘因、 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张昶等等、明朝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朱得之等,广义上包含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是什么

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

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行为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专指理言,是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778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秦穆公之后,各王分别被封在哪些地方?下一篇:高僧应龙图如何审查罢官职的冤魂和怨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