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五个正义的历史人物 西周很有名的人物是谁

导语:西周时期,五个正义的历史人物中,最为著名的是管仲。作为晋国的重臣,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五个正义的历史人物
  2. 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指
  3. 西周的创立者是谁
  4. 西周 主要大臣
  5. 西周到秦朝的英雄人物
  6. 与西周东迁这一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谁
五个正义历史人物

1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2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爱国英雄,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岳飞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时年三十九岁.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3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中国古代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一说河南南阳卧龙岗;一说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人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4 卫青(?~公元前105年),汉族.字仲卿,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东平阳(今中国中西部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卫青父亲郑季,是一个县吏,在平阳公主家做事时,和婢女卫媪私通,生下卫青.后来,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卫子夫入宫得到汉武帝宠爱,所以他们兄弟姐妹七人都冒姓卫.

在姐姐怀孕之后,当时的皇后陈阿娇嫉妒,派人抓到卫青,想杀死他.卫青被好友公孙敖救出,汉武帝听说后,召见了卫青,并封他为建章宫监加侍中官衔.后来姐姐做了皇后,卫青也升为大中大夫.

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6年

5 周公(?-约前1095)姓姬,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因以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为其封地,胡称周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殷周交替之际,周公辅助周武王伐纣灭商.建周次年,武王即逝,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他立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殷,令其弟管叔、蔡叔监国.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造谣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当武王病重之时,周公尝祝祷祝,愿以身相代,祝文藏于金滕匮中.后成王因天灾震恐,发金滕之匮,发现祝文,乃大感悟,亲迎周公归.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结武庚及东方夷族叛周,周公奉成王命出师东征,“降辟三叔”,伐诛武庚,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作《大诰》,收殷遗民.在摄政期间,周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比较重要的如:广封诸侯,先后封了宋、卫、鲁、齐、燕等七十一个诸侯国,“封建诸侯”有效地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制礼作乐,依据周朝的特点对殷礼进行损益,完善了各种典章制度,这些典章制度后来被称作“周礼”或“周公之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周公接受了夏、商两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思想:既主张有“天命”的存在,但又反复强调“惟命不于常”,不能听命是从;“敬德”思想,强调统治者必须修明德行,“以德配天”,不能够贪图]享乐,“无康好逸豫”,要知“稼穑之艰难”;“保民”思想,认识到“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要取得民心,就要施行德政;“明德慎罚”,在提倡“敬德”的同时又主张“敬明乃罚”,要有一定的强硬手段人微言轻辅助,但用刑罚需谨慎.周公的思想言论,基本集中在《尚书》的《大诰》、《康诰》、《酒诰》、《多士》、《无逸》、《多方》诸篇中,这些思想是后来儒家主张“德治”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岳飞

(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因岳飞志向是迎二圣回京,所以,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27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后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

戚继光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

于谦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海瑞

(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包拯

(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或称包文正,字希仁,庐州人(今安徽合肥肥东人),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谥孝肃,赠礼部尚书。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明朝的杨继盛,为了弹劾奸臣严嵩,使用了“死劾”的方式,即不是严嵩下台,就是杨继盛舍生取义。最后,他被奸人所害,入狱之后被奸人用尽酷刑,将他打的皮开肉绽,而他却拿着碎瓷片“刮骨疗毒”,去腐生新。

明朝的杨涟,弹劾魏忠贤,反被魏忠贤诬告入狱,逼他承认被诬陷的事情,而他为了正义,毫不畏惧,毅然的与魏忠贤战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文天祥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史可法

历史上有正义的人

一、黄帝。没有黄帝,就没有数千年的中国和中国文明。

二、大禹。大禹治水的功绩,怎么称赞也不为过。

三、诸葛亮。忠诚和智慧的代表,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

四、唐太宗。三代以后最了不起的君主,特别是华容合一的思想扩大了中国的内涵。

五、黄巢。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代表了人民的意愿。

六、岳飞。虽然壮志未酬,但无损大英雄的名声。

七、成吉思汗。蒙古族的英雄,也是中国的英雄。

八、李自成。又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其业绩和志向永远值得后人钦佩。

九、清圣祖。虽是少数民族,但其功绩为整个中华民族共享。

十、张自忠。其事迹极具传奇性,需要大力加以宣传。

三国时期著名的常胜将军赵云。

岳飞(1103~1142),男,汉族,南宋时期著名抗金英雄,后被巨奸秦桧诬陷被朝廷杀害。

海瑞(1514~1587),男,汉族,明朝著名清官,一生主持正义。

戚继光(1528~1588),男,汉族,明朝时期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清朝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指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高宗是庙号 ,文景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合称,取他们的谥号,永乐是年号。

高宗是庙号。文景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合称,取他们的谥号。永乐是年号。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谥号,一般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洪武皇帝、永乐皇帝等。如先皇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年号,新年后改元。如永乐二十二年七月驾崩,八月朱高炽登基,以第二年为洪熙元年。

高宗指的说古代皇帝的庙号,文景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永乐指的是朱棣,永乐是朱棣的年号。

高宗是古代帝王的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第一个使用此庙号的帝王是商高宗武丁,其余较出名的还有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和清高宗弘历。此外,还有同名的现代名人。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随着生产力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年-1424年),始于1403年(永乐元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共二十二年。

永乐年间,国家经济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更加拓展和稳固,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

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修纂《永乐大典》、设立内阁、疏通运河、威服蒙古、收复安南、荡平倭寇、铸永乐大钟等。

皇帝朱棣重视经济,勤政爱民,善用人才,振兴文化,曾言:“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后世评价远迈汉唐,尊称为永乐大帝。

西周的创立者是谁

姬昌

周文王姬昌(约前1152年―约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

在政治上,周文王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为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而《周易》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有着深刻影响与巨大改变,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改变了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今天的文化基质……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历来就有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说。

姬昌

周文王姬昌(约前1152年―约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

在政治上,周文王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为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而《周易》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有着深刻影响与巨大改变,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改变了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今天的文化基质……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历来就有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说。

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

周国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使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即位,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七十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商军大败,商纣王自焚,商超灭亡,周朝建立。

西周建立者是周武王,西周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西周建立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主要人物有周武王、周文王和手下的谋士姜子牙(姜尚)、周公旦,末代国王周平王等人.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度,也就是说将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规则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西周在中国率先实行封建制度.

周武王

西周(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朝代。从周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1]。周成王、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周懿王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被迫将都城迁犬丘(陕西兴平东南)[2][3]。周厉王前后, 私有土地日益发展, 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预示着奴隶制危机的到来, 王权从此衰落。周宣王不籍千亩, 标志着井田制在王畿内的崩溃。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杀死,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4]

西周 主要大臣

除了姜子牙,除了姬姓子弟,周文王作为西周开国的重要君主,其身边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名臣,这些名臣水平不亚于姜子牙,只是各有所长而已。

1、南宫适

南宫适,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赈济贫弱萌隶,在群众中口碑极好。当然,可以成为周文王身边的重要臣子,南宫适绝不是《封神榜》中那般庸碌,在真正的西周开国史中,周文王开疆拓土,南宫适是功不可没的,其中邗国和黎国,都是南宫适征服的。

2、伯夷、叔齐

伯夷,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孤竹君将叔齐立为国君,结果叔齐又将君位让给了伯夷。哪知道伯夷竟然也不想当国君,逃到山里去了。而叔齐也跟伯夷一起跑掉了。后来,两兄弟听说周文王是个贤人,就跑去投奔,成为周文王身边的谏臣。不过,这两位提了什么意见,并不出名。从历史传说中看来,伯夷、叔齐绝对是属于西周的主和派,与姜子牙等主战派不属于同派系,后来周武王讨伐殷商,两兄弟还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最后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3、太颠

太颠,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大臣。因慕文王“善养老”而归向,在武王伐纣时,他与散宜生、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如此看来,太颠似乎还懂得舞枪弄棒。

4、闳夭

闳夭,《史记.殷本纪》:“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他与散宜生、太颠等共同辅佐周文王,西伯被纣囚禁羑里,闳夭可以与主导设计,以敬献美女宝物,营救西伯脱险,可见得在文王时期,闳夭肯定是周文王的重臣。

5、鬻熊

鬻熊,又称鬻熊子、鬻子,玄帝颛顼的后裔,楚国的先祖,楚国开国君主熊绎之曾祖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商朝末年,鬻熊协助周文王起兵灭商,并成为周文王的火师,也就是祭祀时持火之人,《史记》记载:“鬻熊子事文王”,意为“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文王” ,可见楚国始祖鬻熊对周文王的恭敬。周成王时,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

6、辛甲

辛甲,商末周初年史官。原事商王纣。据说他曾经多次向殷纣王劝谏,次数长达75次,似乎也是个很有原则的史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迫症很严重。可惜殷纣王不听劝谏,辛甲便投奔周文王,被封为太史。

7、散宜生

散宜生,西周开国功臣,是“文王四友”之一,长期活跃于周文王身边,在拯救周文王时,他出的力最多。他进谏姬发,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权臣费仲、尤浑游说纣王,赎出了文王;后又佐武王灭商。周武王将他封到巴蜀与关中之间,扼守巴、蜀的要道。巴蜀曾经受邀参与灭商大战,可见得出,巴蜀的战斗力必定不弱,因此散宜生除了是个谏臣外,也算得武将。

首先肯定是姜子牙!另外姬旦,姬奭,尹吉甫都是贤臣!

重点说下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

姬奭,生卒年不详,男,姬姓,名奭,又称召公(一作邵公)、召伯、召康公、召公奭,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

姬奭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受封于蓟(今北京),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北燕)。但他派长子姬克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任职,辅佐朝廷。因采邑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召公奭。

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姬奭担任太保。姬奭执政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爱戴。周成王死后,姬奭辅佐周康王,开创“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为周朝打下延续八百多年的坚实基础。

西周到秦朝的英雄人物

姜子牙"齐国的开国之君",周公"武王之弟周公解梦的周公",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万世师表的孔子,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刺客荆轲,合众连横的苏秦、张仪,商鞅变法的商鞅,负荆请罪的廉颇和蔺相如,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汤即天乙,姓氏为“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臣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汉族

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秦代政治家。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中国战国时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 政治家 秦始皇、汉武帝、

● 军事家 卫青、霍去病

● 思想家 董仲舒

● 外交家 张骞

● 历史学家 司马迁、班固

有姜太公姜子牙,辅佐周文王打天下。

周公负成王中的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治理国家。

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管仲和乐毅。

越王勾践。

兵圣孙武。中国儒家代表人,万世之师的孔子,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廉颇和蔺相如。

变法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商鞅。

纵横家张仪和苏秦。

常胜将军白起。

灭六国,一统华夏的秦始皇

与西周东迁这一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谁

周平王姬宜臼。

在各方矛盾日益尖锐的西周晚期,王位继承权的归属问题点燃了战乱的导火索。最终,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自此,周朝王室走上了衰败之路。周平王即为后,因为旧都遭到破坏,又出于犬戎势力的威胁,故东迁至洛邑,史陈东周。也就是历史上的平王东迁。

周幽王:西周的最后一个王。因为“烽火戏诸侯”,被犬戎灭了国。

褒姒:美女。因为不笑,周幽王为让他笑,挖空心思,搞了“烽火戏诸侯”,导致灭国。

申候:周幽王的前岳父。申地的管理者。因为周幽王废了他女儿,立褒姒为后,他联合尤戎灭了周国。

周平王:周幽王之子,申侯外孙。西周被灭后,迁都洛阳。重建周国,史称“东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855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韩湘莲是哪个朝代的人?下一篇:古代有哪些常用的计时方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