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汉十皇帝 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

导语:东汉十皇帝中,刘肇是东汉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宽政惠民,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然而,他的政治手段比较威严,不少官员被处罚。终年49岁时病逝。

目录导航:

  1. 东汉十皇帝
  2. 汉历七帝是哪六国
  3. 汉朝皇帝排列顺序及年代
  4. 东汉和帝是啥意思
  5. 西东汉谁是皇帝
  6. 东汉三大盛世
东汉十皇帝

东汉皇帝列表,光武帝刘秀 -- 汉明帝刘庄 -- 汉章帝刘炟 --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 汉安帝刘祜 -- 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 -- 汉冲帝刘炳 -- 汉质帝刘缵 -- 汉桓帝刘志 -- 汉灵帝刘宏 -- 汉少帝刘辩 -- 汉献帝刘协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东汉十四位皇帝: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殇帝、汉安帝、汉婴帝、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汉灵帝、汉少帝、汉献帝

东汉第十位皇帝简介

汉桓帝,(132~167)中国东汉皇帝。刘志。章帝曾孙。146~167年在位。父蠡吾侯刘翼,翼卒,袭爵为侯。本初元年(146),质帝崩,梁太后使兄大梁冀迎入南宫,即位。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延熹二年(159),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梁冀,并翦除其党羽

以功封中常侍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为列侯。自此,朝政转入宦官之手。由于宦官肆虐,残害百姓,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满。延熹九年,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结果李膺等200余人被捕,形成第一次党锢之祸。由于国家财政匮乏,遂公开卖官鬻爵,政治愈加腐败。桓宗本人爱好佛事,荒淫游乐无度,宫女多达五六千人。永康元年(167)卒。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刘绣,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25年刘秀称帝。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

明帝刘庄 (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刘阳,刘秀的第四子。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章帝刘炟(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欢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长,在位时班超出使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被后世称“章草”。病死,时年31岁,葬于敬陵。

和帝刘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四子,10岁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来杀掉窦宪自己掌权。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

殇帝刘隆(105年——106年),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就得病而死。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

安帝刘祜(94年——125年),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由邓太后掌权,他在太后死后掌权。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时年32岁,葬于恭陵。朝代故事:蔡伦造纸。

婴帝刘懿,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朝代故事:张衡和地动仪。

冲帝刘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病死,时年3岁,葬于怀陵。

质帝刘缵(138年——146年),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非常颇伶俐。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葬于静陵。

桓帝刘志(132年——167年),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当时外戚掌权,后来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被宦官专政。病死,时年36岁,葬于宣陵。

灵帝刘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23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病死,时年33岁,葬于文陵。

少帝刘辩(176年——190年),189年在位5个月。灵帝长子,又称为皇子辩或弘农王。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是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朝代故事:黄巾军起义。

献帝刘协(181年——234年),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朝灭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病死,时年54岁,葬于禅陵。朝代故事:孙策霸江东、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刘备入川、濡须之战、关羽走麦城。

东汉一共12位皇帝而不是10皇帝。

第一位皇帝刘秀,

第二位皇帝明帝刘庄,

第三位皇帝章帝,

第四位皇帝和帝刘肇,

第五位皇帝殇帝,

第六位皇帝安帝刘祜,

第七位皇帝顺帝刘保,

第八位皇帝冲帝刘炳,

第九位皇帝质帝刘瓒

第十位皇帝桓帝刘志

第十一是灵帝刘宏

第12位是献帝刘协。

汉历七帝是哪六国

1、汉高祖刘邦,开国皇帝,庙号太祖。

2、汉文帝刘恒,第三任皇帝,庙号太宗

3、汉武帝刘彻,第五任皇帝,庙号世宗。

4、汉宣帝刘病已,第七任皇帝,庙号中宗。

5、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第一任皇帝,庙号世祖。

6、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任皇帝,庙号显宗。

7、汉和帝刘肇 ,东汉第四位皇帝,庙号穆宗。

汉朝皇帝排列顺序及年代

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

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88年9月—公元前184年8月)。

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4年6月—公元前180年11月)。

5、西汉第五个皇帝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11月—公元前157年6月)。

6、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

7、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8、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9、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废帝刘贺(公元前74年7月—公元前74年8月)。

10、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8月—公元前48年)。

11、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4年)。

12、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

13、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孝哀皇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

14、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平帝刘衎(公元前1年—公元6年)。

15、西汉末代皇帝汉孺帝刘婴(公元6年—公元8年)。

16、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

17、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公元75年)。

18、东汉第三位皇帝东汉章帝刘炟(公元75年—公元88年)。

19、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公元105年)。

20、东汉第五位皇帝孝殇皇帝刘隆(公元106年)。

21、东汉第六位皇帝孝安皇帝刘祜(公元106年—125年)。

22、东汉第七位皇帝少帝刘懿(公元125年)。

23、东汉第八位皇帝孝顺皇帝刘保(公元125年—144年)。

24、东汉第九位皇帝孝冲皇帝刘炳 (公元144年—145年)。

25、东汉第十位皇帝孝质皇帝刘缵(公元145年—146年)。

26、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孝桓皇帝刘志(公元146年—148年)。

27、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孝灵皇帝刘宏(公元168年—189年)。

28、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少帝刘辩(公元189年)。

29、东汉第十四位皇帝孝献皇帝刘协(公元189年—220年)。

拓展资料

汉朝是刘邦开国的,以王莽之乱为界,分为西汉、东汉,也叫前汉、后汉,这与“汉朝”是名实相同的;后来的三国时的蜀国,那是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王室血统”;五胡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前汉、后汉”,则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可以肯定与汉室的刘姓血统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东汉和帝是啥意思

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是东汉第四位皇帝,汉章帝第四个儿子,生母是汉章帝的妃子梁贵人,她生下汉和帝之后,被汉章帝的窦皇后诬陷,含恨而死。之后窦皇后亲自抚养汉和帝,视如己出,汉章帝也是很喜欢这个儿子,在他四岁的时候,废掉了原来的皇太子刘庆,改立汉和帝为皇太子

西东汉谁是皇帝

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

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88年9月—公元前184年8月)。

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4年6月—公元前180年11月)。

5、西汉第五个皇帝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11月—公元前157年6月)。

6、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

7、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8、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9、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废帝刘贺(公元前74年7月—公元前74年8月)。

10、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8月—公元前48年)。

11、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4年)。

12、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

13、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孝哀皇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

14、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平帝刘衎(公元前1年—公元6年)。

15、西汉末代皇帝汉孺帝刘婴(公元6年—公元8年)

16、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

17、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公元75年)。

18、东汉第三位皇帝东汉章帝刘炟(公元75年—公元88年)。

19、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公元105年)。

20、东汉第五位皇帝孝殇皇帝刘隆(公元106年)。

21、东汉第六位皇帝孝安皇帝刘祜(公元106年—125年)。

22、东汉第七位皇帝少帝刘懿(公元125年)。

23、东汉第八位皇帝孝顺皇帝刘保(公元125年—144年)。

24、东汉第九位皇帝孝冲皇帝刘炳 (公元144年—145年)。

25、东汉第十位皇帝孝质皇帝刘缵(公元145年—146年)。

26、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孝桓皇帝刘志(公元146年—148年)。

27、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孝灵皇帝刘宏(公元168年—189年)。

28、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少帝刘辩(公元189年)。

29、东汉第十四位皇帝孝献皇帝刘协(公元189年—220年)。

高祖刘邦前206年——前193年

惠帝刘盈前194年——前186年

文帝刘恒前179年——前157年

景帝刘启前156年——前139年

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前140)——后元二年(前89)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年(前86)——元平元年(前74)

宣帝刘询本始元年(前73)——黄龙元年(前49)

元帝刘奭初元元年(前48)——竟宁元年(前33)

成帝刘骜建始元年(前32)——绥和二年(前7)

哀帝刘欣建平元年(前6)——元寿二年(前1)

平帝刘衎元始元年(1)——元始五年(5)

孺子婴居摄元年(6)——初始元年(8)

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建武中元二年(57)

明帝刘庄永平元年(58)——永平十八年(75)

章帝刘炟建初元年(76)——章和二年(88)

和帝刘肇永元元年(89)——永兴元年(105)

安帝刘祜永初元年(107)——延光四年(125)

顺帝刘保永建元年(126)——建康元年(144)

冲帝刘炳(永熹元年〔145〕)

质帝刘缵(本初元年〔146〕)

桓帝刘志建和元年(147)——永康元年(167)

灵帝刘宏建宁元年(168)——中平六年(189)

献帝刘协初平元年(190)——延康元年(220)

在汉代可视为“帝”的有30多个,我这里只写了“二十四帝”。

吕后在惠帝后虽擅政8年,《史记》也将她列入“本纪”,但她并未直接称“帝”;惠帝后有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留传下来的“少帝”,昭帝后有一个继位仅27天的刘贺,安帝后有一个在位7个月的“少帝”刘懿,灵帝后也有一个在位7个月的“少帝”刘辩,这4个人在位均未跨年度,未及改元;反莽战争中,刘玄虽称帝,也建有年号,但并未建立统一的国家;王莽虽与汉关系紧密,但另立一朝。所以,这七个人均不计算在内。

东汉三大盛世

东汉第一个盛世“光武中兴”。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汉朝,史称东汉,东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统一的中原王朝。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在位时期开创了东汉第一个盛世“光武中兴”

明章之治是东汉第二个盛世,继第一个盛世光武中兴之后,由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这对父子开创,父子二人在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打下的基础上励精图治,令自西汉末年因为战乱而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永元之隆是东汉第三个盛世,由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开创,是东汉极盛时期,汉和帝励精图治,把东汉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把疆域扩充到更加辽阔,西部最远去到中亚,此时东汉国泰民安、四夷宾服。

光武中兴

又称建武盛世,是东汉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由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亲自开创。

汉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在他执政的三十三年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在政治上: 加强皇权;善待功臣;简化机构;中和矛盾; 整顿吏治。

在经济上: 与民休息;释放奴婢;抑制豪强。

在文化上:重视文教;提倡儒学;谦和纳士。

汉光武帝作为一代明君,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2、明章之治

是东汉历史上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大治"景象。它把东汉推向了鼎盛,同时明章二帝时期的一些作法,对整个东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章二帝继承并发扬了光武帝的中兴大业,继续执行宽松治国和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此外,明章二帝大兴学校,以儒术治国,并从西域引进佛教,以致风俗醇厚,天下太平。

明章二帝共统治三十一年(公元57年—公元88年 ),两代帝王承继了光武帝的施政方针,励精图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成为汉朝历史上黄金时期之一, 故史称“明章之治”。

3、永元之隆

是东汉汉和帝刘肇开创的治世,刘肇在诛灭窦氏戚族后励精图治,改变外戚擅权时的奢靡贪腐之风,促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汉和帝刘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他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

汉和帝刘肇亲政后,对内整顿吏治 、招贤纳士、减免赋税、关心民苦;对外则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并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彻底平定了西域诸国。自此,东汉逐步呈现出国泰民安、四夷宾服的局面,东汉国力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永元之隆是汉朝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盛世,也是标志着东汉国力达到历史顶峰的盛世。因此,它的政治意义绝不容小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864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延笃是谁?《后汉书延笃传》中讲述了哪些内容?下一篇:谁是大布江深洞刘家组中的著名女性人物孙秀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