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三国十大文臣 三国演义十大文武全才人物

导语:三国时期,文臣武将并举,出现了不少全才人物。其中,文臣方面有诸葛亮、司马懿、陈群等十大文臣;而文武全才方面,则有关羽、张辽、赵云等人。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和传奇故事。

目录导航:

  1. 三国十大文臣
  2. 三国演义中10个主要人物的特点
  3. 中国历史上文武全才的将领是谁
  4. 三国河北十大名将排名
  5. 三国演义武力值排行榜
三国十大文臣

文臣排名:

1.诸葛亮(不解释)

2.庞统(唯一跟诸葛齐名的)

3.司马懿(唯一看破诸葛亮急战心理的人,所以坚守不出,但是因野战不如前者,第三)

4.郭嘉(遗计定辽东,不解释)

5.陆逊(火烧连营,智破曹休)

6.贾诩(离间马超)

7.姜维(诸葛亮看好的,不解释)

8.邓艾(偷渡阴平,不解释)

9.钟会(智定诸葛诞)

10.荀彧(驱虎吞狼)

1、诸葛亮:神机妙算无疑。

2司马懿:诸葛亮的劲敌,但仍然不足。

3郭嘉:如果还活着也许比得过诸葛亮。

4周瑜:火烧赤壁,也许行。

5陆逊:打败枭雄刘备。

6徐庶:聪明没有话说。

7贾诩:冷酷的谋士。

8陈宫:三国演义没有太大表现。

9姜维:文武双全,诸葛亮徒弟。

10马谡:纸上谈兵。

三国演义中10个主要人物的特点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周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吕布: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脾气不太好,好面子,自负,冲动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无谋 之辈,只是有时情感压过了理智而已。 他解危的人物是刘备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魏延:勇敢,胆大,反复,狡猾。

姜维:忠义,有谋略,忠君。

孙权:有胆略,顾大局,名事理,辨忠奸。

一、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的性格特征: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

三、关羽的性格特征: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是一个武艺超群、有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四、张飞的性格特征 :

1、张飞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飞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3、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

五、赵云的性格特征:

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曹操一代枭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能文能武,怀柔天下,善于识人用人。

孙权承兄孙策之业,能承统东吴也必有过人之处。

关云长义溥云天,武艺高强。

诸葛亮足智多谋。

许褚,张辽,徐晃,曹洪等都是曹操手下可独挡一面的大将。东吴则有文武双全的周瑜和甘宁,周泰,韩当等武将。

中国历史上文武全才的将领是谁

班超 投笔从戎 一家人都是写史书搞文学的,班超本来也是,忽然有一天扔了笔毅然从军,经略西域三十年,以极少的兵力控制西域广阔疆土。

曹操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就是这样的人,能文能武,一代枭雄!

岳飞 文能挥笔写下满江红,武能数次大败金国铁骑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曾孤身深入虎穴,怒斩叛将首级而还

李白 不仅是诗仙,还是个剑客

李世民 年少成名,身经百战,冲锋陷阵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朝代更迭、外族入侵,导致战争频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请大家一定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和平团结的社会局面。战争是人来打的,指挥战争的人可以称之为将领。中国历史上将星如云,文武全才的将领也是灿若星河。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孙武、曹操、岳飞等人。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位论文才、论武功不下于以上几位,只因为他文才太好,以至后人在谈论他时只敬仰他的文才,忽略了他的武功。这一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就是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此为辛弃疾家喻户晓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于公元1188年他与好友陈亮在铅山瓢泉见面酒后,此时他已经48岁,闲居已近二十年。辛弃疾和陈亮边喝酒边回忆起年轻时沙场点兵、挑灯看剑、吹角连营的峥嵘岁月,禁不住意气风发,恨不得立即横刀立马奔向战场,无奈得不到朝廷任用,报国无门,悲怆之情油然而生。这种酣畅淋漓的备战场面和壮志难酬的心情如果没有参加过战争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实际上,辛弃疾不但参加过战争,而且从小就胸怀大志、一心报国。他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县,与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出生时,山东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为官,却一心想驱除鞑虏、光复汉室。他常常带着年幼的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教育他不忘国仇家恨、不做亡国之奴。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一方面,他饱读诗书,18岁就考中了大金国的进士。另一方面,他拜师练武,研习兵法,立志“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21岁时,辛弃疾在家乡聚集了两千余人,举旗抗金,在敌人后方孤军作战,沉重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他在倥偬军旅中,也不忘写诗作赋,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光辉篇章。“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这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年少的辛弃疾诗词写的好,胆气和谋略也不差。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说起义军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当街游行 示众后砍头处决。南宋朝廷终于发现了这位有胆有识、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宋高宗赵构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当时他才25岁。

在南宋朝廷奉行的偏安政策影响下,一心光复北方的辛弃疾入仕后就再也没有领过兵、打过仗,他先后到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南方各地任职,当的也都是文官,但他从来放下过对习武练兵的热情,梦想有朝一日得到朝廷启用,领兵抗金,直捣黄龙。在岁月消磨中,他的梦想一天天破灭,只剩下报国无门的叹息,并转化为一篇篇诗词佳作。如在《鹧鸪天》中他写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就是他对少年时突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的回忆。如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他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则是表现了他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开禧三年(1207年)秋,辛弃疾带着爱国之心和悲愤之情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这个问题问的不够具体和明确~文武全才,文是指什么?是指文采(如李白、苏东坡)?还是谋略(如刘伯温、徐茂公)?武又指的是什么?是指武艺(林冲、武松)?还是统兵的能力(于禁、张郃)?如果你问的是既能上马对阵杀敌,又能率领绝对攻城略地,又能运筹帷幄,又能出口成章的四面全才,那可真是凤毛麟角!屈指算来也就那么几个吧~

岳飞、辛弃疾、李靖、陆游!





首先,文武双全在我看来用一句话可以完美诠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具体来说,文武双全是指能够军事政治一把抓的能力。

所以说,历史上那些武将出身的封疆大吏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出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原籍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对前秦富国强兵,统一北方有重要影响。

1、政治上

王猛因受到前秦王苻坚的礼遇,出山辅佐苻坚。出山之后,王猛在苻坚的支持下,

整顿吏治——将当时朝廷内外的一批“居功自傲”和“仗恃与皇室同族”的氐族显贵铲除;

兴办教育——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

兴修水利——荒芜多年的田地重长五谷,空废多年的仓库又满帛粟,前秦立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

团结民族关系——匈奴、鲜卑、乌桓、羌、羯诸族纷纷归服,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

2、军事上

苻坚让王猛负责一切对外军事决策。王猛也不负众望,东征西讨,用了十年的时间一统北方。

北归: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奕干部和拓跋部的代国等都先后归服了前秦;

东征:公元366年五月,王猛即率军进攻东晋荆州北境诸郡,初战告捷,掠取一万余户北还。

灭燕:公元369年十二月,猛统兵三万伐燕;翌年正月,秦军占领前燕西部重镇洛阳,王猛又遣将击走燕乐安王慕容臧出荥阳(今荥阳东北),留兵屯守,凯旋西归,完成了灭燕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

公元370年六月,王猛率军六万大破前燕三十万大军,活捉前燕王,成功灭燕。

王猛生前官拜丞相,在他的辅佐下,前秦王苻坚一统北方,天下有十,前秦独占七分。苻坚评价王猛说:“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产一类人物呀!”

“文武双全”的意思就是能文能武,而且武艺和文采都出类拔萃。在我国古代如果这个人既能征善战,又擅长诗词歌赋,那么这个人可以算得上是个文武双全的将领了。

一、曹操 不管大家认不认可,曹操毋庸置疑算一个文武双全的将领,他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善于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8凉,散文清峻整洁,开启了繁荣的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他还擅长书法。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汉末带领诸将扫平北方势力,三国混战他遏制了蜀、吴两国的入侵,为以后平定中原奠定了基础,

二、孙武 春秋未著名军事家。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三、岳飞 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从军十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人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而且是岳家拳与岳家枪的创始人。他的文学作品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满江红》,还有《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乞出师札子》《五岳祠盟记》,他的书法造诣也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

四、袁崇焕 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虽然没有留下后世传诵的佳作,但能从科举考试中进了三甲也算是一个有文采的将领吧!
五、王猛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不能“独当一面”的张良还要略胜一筹,苻坚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并不过分。他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武勇的战将。 这是我对历史上认为文武双全的将领,历史上文武双全、出类拔萃的将领数不胜数。

三国河北十大名将排名

第一张飞,第二赵云,第三麹义,第四公孙赞,第五高览,第六颜良,第七文丑,第八张郃,第九韩当,第十程普

一是张飞,涿郡人(今保定涿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是三国志中记载的万人敌之一。

二是赵云。常山真定人(今石家庄),文武双全,屡立战功。

三是颜良,四是文丑,我是张郃等等。

三国河北籍十大名将

1、张飞

张飞是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与刘备、关羽义结金。长坂坡一战,张飞仅率20骑断后,在当阳桥大喝一声,吓得曹军不敢上前,刘备才得以顺利脱险。

221年,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加之常常鞭打属下将士,因此在出征前被手下的张达﹑范强谋杀,并提着他的人头去投奔孙权。

2、赵云

赵云是常山真定人,也就是现在石家庄人,早年曾在公孙瓒手下做事,期间认识了刘备,后来因为兄长去世离开了公孙瓒,大约7年后又遇到刘备,从此就跟着刘备了。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建兴七年(229年),赵云去世,而他本人也以常胜将军的身份在后世广为流传。

3、颜良

颜良是安平郡堂阳县(今河北新河)人,袁绍手下的大将,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时,颜良奉命进攻白马,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亲自率军兼行,击破了颜良所部。

后来在两军交战中,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军之中斩杀死颜良,又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而归。

4、文丑

文丑是安平国南宫(今河北邢台南宫)人,袁绍手下大将,与颜良并列。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时,文丑奉命带领左将军刘备进驻延津,误中曹操军师荀攸的“饵敌”之计,其麾下“五六千骑”惨败于“不满六百”的曹军骑兵,其本人也在乱军之中被杀。

5、张郃

张郃是河间郡鄚县(河北任丘市)人,早年在袁绍手下为将,因击破公孙瓒有功,升任宁国中郎将,官渡之战后投降了曹操,被授为偏将军,此后他一直在曹操麾下作战。公元231年,张郃被迫领兵追击蜀军,不料中箭身亡,被赐予壮侯的谥号。

6、韩当

韩当是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唐山迁安)人,东吴名将,位列江东十二虎臣。韩当堪称是东吴的元老级人物,他很早就跟随孙坚南征北战,孙坚去世后又跟随孙策,孙策被杀后又辅佐孙权。在东吴,韩当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7、程普

程普是右北平土垠(今河北唐山丰润)人,东吴名将,与韩当一样,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也是东吴元老级人物。

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辅佐孙权。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

8、公孙瓒

公孙瓒是辽西令支(河北唐山迁安)人,汉末群雄之一。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亲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后来得到上司的赏识被提拔为中郎将。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9、孙礼

孙礼字叔达,河北容城人。尝从魏明帝曹叡狩猎,为保驾欲独身挥剑斩虎。为人刚断伉厉,所历五州七郡皆有威信。为将亲当矢石,于芍陂大破吴国大都督全琮。

后因亮直不挠,得罪大将军曹爽而罢官,起为城门校尉,迁并州刺史。高平陵之变后,入朝为司隶校尉、迁司空,封大利亭侯。去世后谥号景。

10、王经

王经字彦纬,河北清河人。历官江夏太守、雍州刺史。值蜀汉姜维北伐,率兵拒战,临阵失机,于洮河为姜维击破,损失甚大,撤回狄道坚守。

后征还入朝,任司隶校尉兼尚书,为魏主曹髦宠信。曹髦因不满司马昭专权,告诉王经、王沈、王必三人,欲亲自讨伐司马昭。王经劝阻无效,王沈、王必连忙奔告司马昭,及曹髦遇弑,王经义不卖主,为司马昭捕杀,与其母一并遇害。

三国演义武力值排行榜

三国时期武将武力排行榜

虽然在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绪八夏九姜维”,但有很多人并不完全认可这种排名。

小城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排名,实际上是出自清代的一位批判文学家——毛宗岗。在批判演义的时候,他顺手创作了这首《二十四将歌》,其中除了吕布、赵云、典韦,还有黄忠、许褚、太史慈、张辽等总计24名武将排了名。乍一看,这排名貌似有理有据,可信度很高,可仔细推敲下,我们便可以发现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由此,小城今天和大家分享下,小城自己心中三国武将武力排行榜中的前三。

吕布

吕布在所有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中,武力排第一,应该是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

演义里,家喻户晓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张飞先手与吕布大战五十回合,难分胜负,关羽便加入战局,两人同战吕布仍不见胜负!大哥刘备随即加入混战,最终吕布才收马败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说来不假哈!

虽然“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在正史中并未有所记载,但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在正史和演义里记载基本一致,没太大的出入。从这里可以看出,吕布的射箭技术肯定是杠杠的,称之为“飞将”也不为过,相信其持刀作战的水平也不会低到哪里去。所以吕布应该是公认的排第一了。

赵云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赵云的武力应该排在第二名。焕现在的话来说,赵云是积极爱岗的模范员工,在刘备阵营一干就是30年!先后参加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属实是鞠躬尽瘁。

虽然大多数时候,他是作为刘备的贴身保镖出现的,但偶尔也有独自领兵作战的时候。即使坐镇后方时,也是将军务政务打理的有条不紊,可以说得上是一位文武双全、有大将风范的角儿。

在演义或正史中,赵云的单挑记录并不多,甚至都是些二流武将,仅仅和文丑、许褚、张合分别单挑三、五十个回合,均未分出明显胜负。但是赵云在长坂坡杀出“七进七出”,在曹军的重重围堵之中,还能反杀五十多名战将!最后还能全身而退,把什么叫做“一身是胆”诠释得淋漓尽致。如此武力和胆略,令曹操看傻了眼。可惜赵云在长坂坡血战,没有在正史中找到相关的记载,但与曹军的虎豹骑追兵交锋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因而,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事迹很值得参考的,兼之赵云身上有许多优良品质加分,奠定了赵云在武力排名榜上数一数二的地位

张飞

虽然赵云很猛,但小城认为,赵云只能排在第三,而第二名应该属于张飞。

根据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单挑记录,与马超曾大战数百回合不见胜负,那会儿张飞年事已高,而马超正值巅峰时期。张飞曾两次对战许褚,一次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而逃;一次面对不带马鞍的许褚,在张辽徐晃的夹击中,让对方走脱。即使在面对吕布是,张飞也只是略占下风,除此以外,张飞单挑可以说事0战败,也是唯一一个能让吕布颤三颤的人。就连一向傲娇的关二爷,也和曹操说自己三弟张飞比自己还猛。

即便是在正史中,张飞在当阳桥上一声怒吼,也是吓得曹操军中没有一人敢站出来挑战的。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都有写信给关羽,说张飞和马超能并驾齐驱,但仍比不上关二爷绝伦逸群。按理说,关羽应该排在张飞之前,实则不如,。

首先,诸葛亮的这封信吹捧的成分很明显,但关羽是一个比较骄傲自大的人,诸葛亮如此吹捧他,他也当作老实话。所以,用这封信确定关羽的武力在张飞之上是不对的。

再者,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或是民间传说,对关羽都有一定程度的美化、神化,关羽的武力应该没有我们所想像的那样高。综合起来,单从武力来说,武力来说,张飞应该排第二,赵云排第三,而关羽应该往后排了。

另外,赵云从一个默默无闻、寒门出身的武将,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五虎将之一的位置,与关张马超并驾齐驱,我们可以相信赵云在武力、统御或智谋上,都不输关羽。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如若当初受襄樊的是赵云,而不是关羽,结果又会如何呢?以上排名仅是小城自己心中的排名,请朋友说你的看法。更多历史冷知识、历史故事,请关注【小城叙史】,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904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广西临海的三个地级市 刘永福冯子材是谁下一篇:官渡之战是哪两位历史人物之间的战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