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大篆来历 研究夏朝历史毛公鼎

导语:毛公鼎是夏朝的一种重要礼器,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之一。大篆是毛公鼎上的铭文,对研究夏朝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目录导航:

  1. 大篆来历
  2. 中原地区鼎的特点
大篆来历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都统称为“大篆”。秦统一六国后,重新发明的官方统一文字,就是小篆。

“大篆”主要是以甲骨文、金文组成,严格地讲,甲骨文相当于民间占卜刻画得文字,用刀刻画得线条比较细,而钟鼎文则是官府铸造的祭祀、礼仪之重器,不管是镌刻还是铸造出来的比划都比较粗壮浑厚,代表着官方文字。总体说“大篆”的字还不是太规范,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有他的不一致性,难以把控,也有它出神入化的艺术性,可以规整呈方块字,也可以自由发挥穿插不齐的艺术感染力。

“大篆”体力还保存着指事、象形、会意等古老的造字元素,指事是最基础的文字元素,象形已经是条件反射,与自然界的实物近似,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

狭义的大篆则仅指籀文,由于小篆是以此为简化,因此古文记载的大篆通常指籀文。 大篆,也称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

《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

周朝晚期,为显示国威,于是将原本的钟鼎文的文字,繁化而成为籀文,详见《史籀篇》。

亦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周朝晚期史籀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

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周宣王打猎时所刻,推测和《史籀篇》中文字相似,是已知的最接近籀文的代表。 大篆作品:《睡虎地秦简》、毛公鼎、散氏盘

中原地区鼎的特点

由于诸侯的割据和新旧势力的斗争,东周时代各地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状况极不平衡,加以生活条件和民俗习惯的差异,在青铜器制作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区域性的特点。

青铜礼器大致可分为5区:以三晋为主的中原地区;以齐鲁为主的山东地区;以燕代为主的北方地区;以楚国为主的南方地区和以秦国为主的关中地区。

以鼎的形制为例,中原地区的东周铜鼎,一般为圆腹、附耳、兽蹄足,覆钵形盖,顶有三钮,年代早的深腹高足,晚的浅腹矮足。

鼎,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具。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商周时代青铜器文化达到鼎盛,而鼎则是青铜器中最尊贵最具代表性的器具。在大禹治水造九鼎以定中原到楚庄王问鼎中原,鼎一直扮演王权国家象征,今天我们来说说,青铜鼎-中华青铜器文化的鼎盛。

周定王时期,楚庄王将楚国国力带到鼎盛,意图代周立楚,借北伐浑戎,行至洛阳,向周定王炫耀武力,定王派使者慰问楚王。楚王见面便问九鼎大小轻重,使者答曰:天下在于德,不在于鼎,周的德行虽退,但天命还未改。你不能询问鼎的大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九鼎象征的是一个政权的神圣性,问鼎就意在取而代之。

鼎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部落时期,最早出现的则陶制鼎,而它的用途就是做饭,到商周时期除了有做饭功能,更是变成了重要的祭祀礼器。

而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示人三鼎。在严格的等级制度里,用鼎的数量来划分阶级。

相传大禹治水时收天下金以铸九鼎,在九鼎上刻画山川河流,魑魅魍魉惊醒世人远离危险。而九鼎就对应九州,成为中华的另一别称。

鼎的分类很多,最直观的分类就是圆鼎和方鼎。方鼎出现较晚,工艺也最复杂,主要通途多是祭祀。每一尊流传到现代的方鼎,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殷商时期后母戊方鼎,重达832.84公斤,高112cm,宽79.2cm,壁厚6cm。

最难能可贵的是其周身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其艺术水平更是达到了巅峰。青铜鼎上的饕餮纹现在很多说法,被广泛认知的就是,饕餮纹的功能就是和神沟通,在当时认知水平低,人们把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归为神明,而饕餮纹这种神秘的铭文就与神明沟通的载体。而商人主要祭祀的对象就是祖先,后母戊方鼎也是商王为祭祀其母铸造的,而商是以祭祀确立政权的合法性。所以它最能反应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精神面貌。

最奇特的方鼎当属商后期的人面方鼎,其特殊的人脸文饰,面容严肃,人脸形象也是和现代中国人并无二致。它的人脸文饰到现在也是一个迷。有人认为器具上的“大禾”二字是器主的名字,而人脸也是器主的形象。也有人认为这尊鼎上的“大禾”代表的是谷物,再加上人脸的造型是对丰收祭祀的纪念。

其次就是圆鼎,圆鼎是当时的日常生活工具,主要是烹煮食物为主。圆鼎也是存世最多的鼎,圆鼎代表性器物有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等。圆鼎的特点是敞口,双立耳,三蹄足,相较与方鼎圆鼎壁薄,有很强的实用性。

其中大盂鼎为研究当时社会有重大意义。大盂鼎最著名的就是鼎身上的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

周康王在向盂册命时讲述文王和武王的立国经验,告诫他要忠于王室,不忘祖法。以殷商为鉴,不可沉迷酒色。并赏赐了盂很多东西。铭文中“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体现了周人的天命观。

大盂鼎铭文属于西周早期金文,字体也是非常雄壮秀美,艺术成分也是非常之高。

大盂鼎铭文

不管是商朝的祭祀文化还是周朝的礼治天下,青铜鼎都扮演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在炼铁还未出现之前青铜鼎也是日常烹饪工具的重要一部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971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古诗的主题是什么?下一篇:古代的姓氏耶律、完颜现在都改成什么姓了?具体如何 应姓在古代是贵族吗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