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刘邦的母亲 三国时皇甫谧生卒时间

导语:皇甫谧,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母亲据传是刘邦的女儿,生卒时间不详。皇甫谧以其文学才华和历史研究成就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

目录导航:

  1. 刘邦的母亲
  2. 古代那个医药学家四十以后才学的医
  3.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都有哪些
  4. 中国古代连中三元者都有谁
  5. 刘媪是山羊人吗
刘邦的母亲

太上皇后是刘邦的庶母李氏。刘邦建立汉朝时,追尊亡母王含始为昭灵夫人,尊庶母李氏为太上皇后(当时健在);汉高帝七年改尊亡母为“昭灵皇后”(位列汉朝太上皇后第一

刘媪(ǎo),姓名有争议,生卒年已不可考,大梁人[1]。是刘太公之妻,汉高祖刘邦的生母。[2]

相传本姓温(一说姓王)。晋人皇甫谧等引诸谶记,谓其名“含始”,而唐代颜师古则认为此并无实据。[3]刘媪嫁与刘太公后,生下三子一女(刘伯、刘仲、刘邦、宣夫人[4])。约在刘邦起事前去世。[5]

汉五年二月甲午(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登基为帝,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6]吕后七年(前181年),在丞相陈平等人的提议下,追尊为“昭灵后”

古代那个医药学家四十以后才学的医

1. 是的,古代有一个医药学家在四十岁之后才开始学医。
2. 这是因为在古代,医学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制进行的。
学徒需要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学习,而师傅通常会选择有一定生活经验和成熟思维的学徒。
因此,这位医药学家在四十岁之后才开始学医,可能是因为他在此之前积累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被师傅认可并开始了医学学习。
3. 这个情况延伸到了古代医学教育的特点。
古代医学教育注重实践和经验的传承,师徒制度使得学徒能够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到更多实际应用的医学知识。
而学徒在一定年龄之后开始学医,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理论,同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这种学习方式在古代医学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朱丹溪,生于1281年。浙江义乌人。原名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对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均有重大突破性贡献。被尊为一代医宗。因其家乡有一条小溪名叫丹溪,故后人便尊称其为朱丹溪。

古代有一位医学家名叫张仲景(150年-219年),他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据传,张仲景在四十岁之后才开始学习医学,之前是一位农民。他以编写《伤寒杂病论》而闻名,该书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仲景被尊称为中医学之祖,他的贡献对于古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喻昌50潜心学医

喻昌(公元1585~1664年),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南昌新建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一生经历业儒、出家、行医等多个阶段,曾在清初医坛冠绝一时,与张路玉、吴谦并称“清初三大医家”,并被纳入“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列,在中医学理论研究方面颇有贡献,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等传世医书。

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中,关于四十以后才学医的记载并不多见。然而,有一些著名的医学家在其生命中经历了类似的转折点,虽然他们可能并不是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医学。以下是两位著名的医学家,他们在中年时期经历了重大的人生转折,开始投身于医学事业。

1. 张仲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张仲景在其青年时期,曾经历了严重的瘟疫,使得他开始关注医学,决心救治病患。虽然他并非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医学,但在中年时期开始专注于医学研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李时珍:明朝著名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曾考取进士,后因病辞官归隐,开始研究医学。李时珍并非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医学,但他的医学事业在中年时期开始发展。

尽管古代确实有一些医学家在中年时期开始学习医学,但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学医的著名医药学家并不多见。

1、朱丹溪,44岁才开始走上正确的学医之路。

金元四大家、十大名医、滋阴派的创始人,一旦提到中医,朱丹溪是一个始终绕不过去的名字。而朱丹溪的学习之路,非常的特殊,而立之年才开始接触医学,到了44岁才走上了正确的学医之路

2、沈金鳌,40岁才专攻医学。

沈金鳌,字芊绿,晚年自号尊生老人,清代江苏无锡人,生卒年1717年至1776年。

早年专攻儒学,乾隆年间中举人。壮年博通经史,攻诗文,颇具文采。著有《芊绿堂文稿》《易经随笔》、《左传列国》、《楚辞笺》、《离骚读》等书,可见其不但涉猎广泛,而且相关成就还是很高

不过中举之后,沈金鳌进士却是屡考不中,于是四十岁后弃文从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所著的《杂病源流犀烛》、《妇科玉尺》等书都是对中医影响很大的经典著作

答:古代名医很多,半路出来的也不少~ 皇甫谧42岁因患风痹及苦聋而触发了他学医的决心; 朱丹溪因治母亲而研读医学,更是45岁才师从罗知悌; 喻昌近50岁才专攻岐黄,潜心医道。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都有哪些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分别是:1、中华“医祖”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於推究病源。对导引,吐纳和气功等各种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树,著述多以失传现存《难经》等都后人托名之作。2、后汉神医华佗(约公元145-208)东汉末医学家。义名 字元化,诞生於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著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3、明代“医圣”李时珍(公元1518-1593)明医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等流传於世。4、中医“方祖”张仲景(生卒年月不可确考)东汉末医学家.名机,诞生於河南南阳县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所倡六经分证和治原则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闲宝践的基本准绳。~~~~~~~~~~~~~~~~~~~~~~~~~~~~~~~~~~~~~~~~~~~~~~~~~~~~~~~~~~~~~~~~~~~~~~~~~此外著名医家还有:——葛洪(二八三-三六三)晋、医学家。炼丹行家,道教理论家。对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行等著造诣精深。著述包括天文、潮汐、军事、兵法、人物传记、杂记、气功等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躯。现存所著《肘后储急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对肺结核、麻风、天花、恙虫病等世界最早的记载,开创了中医传染病学和临床症学的先河。——皇甫谧(二一五-二八二)魏晋问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诞生於甘肃平凉县西北朝那镇。博学多才,对经史各家及文字史等都有很高的造诣。他还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中年刻苦钻研医学,编著的《针灸甲乙经》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是针灸学的经典著作。——钱乙(公元 1020 -1101)宋.著名儿科医学家。字仲阳,山东东平县人。曾任太医丞。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儿科造诣最高。被尊为中医儿科鼻祖。著述多已失传,谨有《小儿药证直诀》流传至今。书中载述的五脏补泻诸万为后世医家广为采用。——孙思邈(五四一-六八二)唐、医学家。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对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则、药物、方剂等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各科的诊疗方法等均有精辟的论述。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丰富了中国医学宝库。——叶天士(一六六七-一七四六)清、医学家。名桂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并有重要的建树,尤其对一些疑难重危病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著《温热论》对温病的理论、诊断、和治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是温病学的奠基人。后人根据叶氏所存医案整理成册,还出现了一批托名著作。——朱丹溪(一二八一-一三五八)元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诞生於浙江羲与县赤岸镇在学术上强调养阴和泻火二法,被称为“养阴学派”的鼻祖对火症的治疗有精辟的论述在熟性病的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植。著有《局方发探》、《格致馀论》、《素问纠略》、《本草衍羲补遗》、《伤寒辨疑》、《外科精要发探》等。

1、中华“医祖”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於推究病源。对导引,吐纳和气功等各种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树,著述多以失传现存《难经》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2、后汉神医华佗(约公元145-208)

东汉末医学家。义名 字元化,诞生於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著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3、唐代“药王”孙思邈(公元541—682)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4、明代“医圣”李时珍(公元1518-1593)

明医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等流传於世。

扩展资料

其他中华名医:

1、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2、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

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昌”),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医分别是李时珍、扁鹊、华佗、张仲景。

1、李时珍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著作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等。

2、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蓬鹊山九仙洞,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之水,修得高超医术。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扁鹊年轻时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他创造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3、华佗

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

4、张仲景

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老百姓健康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张仲景医学理论对现代医学研究有重大贡献。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很大。

中国古代连中三元者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连中三元的文武人员人物一共有18位,其中文三元有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武三元有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万历年间的王名世和清朝顺治年间的王玉璧。

张又新,深州陆泽人(生卒不详)

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工正书,长庆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张诚碑,为其所画。《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录》。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史上记录其人其事甚少,然此人确系“连中三元”,吾在这里为其正名。

中国古代科举连中(大)三元者21人,其中文科17人。所有大三元之中,只有宋代冯京有所成就,其余都不怎么令人熟悉。

不过还有更猛的一位,金代的孟宗宪就连中四元。金国科举比宋代多一级,分别为县试、府试、会试、殿试,孟四元先生全部夺魁,也就号称四元状元。

当然,伴随科举定型,明清又各出了一位超级学霸,分别是明代黄观,清代钱棨。

明清科举分为县府院三级秀才考试,均为第一者号称小三元。乡试(中举)、礼部会试(贡士)、殿试(进士)则称大三元。当然,若把童生试也算上,则理论上可出七元。

对比之下,明清极品学霸的六元状元是300年出一位。而自隋朝587年开始科举,至1905年结束,文科大三元平均是77年出一位,差距六元魁首太多了。

连中三元文科17位,三位“武三元”。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洛阳出了第二个状元武翊黄。其父武元衡也是状元,号称唐朝第一美男子,是武则天曾侄孙,在唐宪宗执政时期官至宰相,龙章凤姿,似精灵下落凡间,自幼聪慧好学,长于诗文,女为之陶醉,为之拜倒。

在四川与美女诗人薛涛的关系极为暧昧,薛涛做过武元衡私人秘书。

安史之乱后强藩林立,武元衡回到长安任宰辅,协助宪宗致力削藩,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人秘密刺杀武元衡,并将其头颅割走。死状凄惨,连情敌白居易也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

武翊黄晚年好色,也许是薛家出美女,与婢女薛荔勾搭成奸,虐待家里的黄脸婆,不为世人和朝廷所容。降职外放不久病故。

宋庠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他幼年时同弟弟宋祁随父在外地读书,稍长离父还乡。

宋庠、宋祁兄弟“俱以文学名擅天下”,宋氏兄弟同年进士及第,殿试时,小宋文采更胜大宋,礼部初拟宋祁为头名状元,宋庠为第三名探花。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认为,弟弟应该礼让兄长,礼部便将宋庠擢为第一,民间以“兄弟双状元”来赞誉二人。

宋庠不如其弟闻名,宋祁与欧阳修合修《新唐书》, 《新唐书》大部分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

他诗词清丽,因《玉楼春》一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中国古代连中三元者有21位,其中文状元17人,武状元4人。分别为:

1、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2、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唐官方正史记录其人其事甚少。

3、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年)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诗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4、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英年早逝。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

5、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为宋仁宗时名相,智除丁谓,政绩卓著,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

6、宋庠(996-1066年),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状元。曾因弹劾范仲淹,被贬扬州。一生久居相位,终无建树。

7、杨寊(1014-1044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状元。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寊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岁。

8、冯京(1021-1094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当世。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被贬,后为司马光所看重。一生政绩平平。

9、王岩叟(约1043—1093),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今临清杜洼村)人。《宋史"王岩叟传》载:“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官至丞相。

10、孟宋献,生卒年不详。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高中后不久,因母亲病逝,哀伤过度,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

11、王崇哲,生卒年不详。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元举。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在历史上无甚功勋。

12、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后燕王朱棣“靖难”,攻破南京,正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的黄观,得悉惠帝已死,自知大势己去,投江自尽。

13、李骐(1378—1425) ,本名李马,字德良,一作彦良,福建长乐沙京人。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自幼聪慧异常,十岁即能通读《孝经》、《论语》,洞悉其义。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第一,解元。次年会试第一,会元,廷试又第一,状元,于是“授翰林修撰,赐银带朝服,中外以为荣。”且为明代科举福建省“三元及第”唯一的人。

14、商辂(1414-1486),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

他为人直言持正,刚正不阿,与于谦同朝为臣。官至吏部尚书,世人盛赞“一代贤相”。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以及所纂《宋元通鉴纲目》、《寰宇通志》等书。

15、陈沆(hàng)(1785~1826)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嘉庆十八年(1813)应试科举,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名。学使鲍星读其试卷,击节叹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保和殿对策,陈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

16、钱棨(1734-1799年),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状元,同榜进士有陈万青和汪学金等。一生建树不多。

17、陈继昌(1791-1840年),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状元。同榜进士有徐乃普和陈銮等,官至江苏巡抚。著有《如话斋诗存》、《殿试策》。

18、尹凤(1523—1598),字德辉,别号在竹,江苏南京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丙午科武举乡试第一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会试、殿试中,连获第一,官拜参将。后随抗倭英雄俞大猷在福建、浙江地区抗倭,屡建大功,万历年间官至都督佥事。尹凤的事迹,为南京人津津乐道,都道是南京人的骄傲。今南京现有“三元巷”存世,以纪念其连中三元的。

19、王名世,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浙江永嘉英桥(今龙湾)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武举顺天乡试解元,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举会元、状元。因明崇祯四年之前武举没有殿试,故会元即可称状元。王名世勉强可以算做“连中三元”。

20、王玉壁(1617一1706年),字楚珩,浙江富阳人,十三岁开始向外祖父学习武艺。臂力过人,能开强弓,作左右射,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岁,参加浙江乡试,中武解元(第一名)。清顺治八年(1651年)再应浙江乡试武科,中解元。次年,进京会试,中会元;殿试钦点一甲一名武状元。官至总兵,律己甚严,双锏终日不离身,治军颇有成效。1706年无疾而终,享年89岁。

21、顾麟,字号、籍贯均不详。清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武进士第一人。此科会试,兵部侍郎于敏中知此次武举。户部侍郎嵇璜为此科武会试正考官,工部侍郎董邦达为副考官。殿赐顾麟等59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有崔元翰、张又新和孙何。

连中三元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三场考试都有一定的名次。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时发明的一种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的好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给当时的寒门子弟一个做官的机会。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当时是世家和一些官宦家庭的世袭制度。所以,科举制的出现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刘媪是山羊人吗

刘媪(ǎo)姓名有争议,生卒年已不可考,大梁人,是刘太公之妻,汉高祖刘邦的生母。

相传本姓温(一说姓王)。晋人皇甫谧等引诸谶记,谓其名“含始”,而唐代颜师古则认为此并无实据。刘媪嫁与刘太公后,生下三子一女(刘伯、刘仲、刘邦、宣夫人)。约在刘邦起事前去世。

汉五年二月甲午(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登基为帝,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吕后七年(前181年),在丞相陈平等人的提议下,追尊为“昭灵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013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秦穆公秦朝时期的特点 秦朝时期历史特征简介概括下一篇:明末四大名将 孙承宗死亡真相大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