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德法意三国条约 德意志三国同盟条约时间

导语:德法意三国条约和德意志三国同盟条约分别签订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标志着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目录导航:

  1. 德法意三国条约
  2. 北约华约世贸欧盟成立时间
  3. 北德意志联邦灭亡时间
  4. 简述同盟国与协约国集团建立的过程和特点
  5. 英日同盟形成时间
  6. 法兰西三国轴心成立是哪年
  7. 二战轴心国成立时间
  8. 三国轴心的形成时间
  9. 二战德日签订的条约
德法意三国条约

第一条

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志和意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

第二条

德意志和意大利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

第三条

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同意遵循着上述路线努力合作。三国并承允如果三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

第四条

为了实施本协定,由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的政府各自指派委员组成的联合技术委员会将迅速开会。

第五条

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声明上述各条款毫不影响三缔约国各与苏俄间现存的政治地位。

第六条

本协定应予签字后立即生效,并将从其生效日起继续有效十年。在上述期限届满以前适当时间,各缔约国如经任何一国请求,应为本协定的延期举行谈判。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日为进一步在欧、亚扩大侵略战争,于1940年9月在东京举行谈判,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谈判。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通称《三国轴心协定》,又称《柏林公约》。条约有效期为10年。至翌年6月,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等国也相继加入该条约。

北约华约世贸欧盟成立时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成立于1949年8月25日,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于1955年5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简称欧盟,成立于1991年12月11日。北约和华约是军事组织,世贸是经贸组织,欧盟是政治组织。

一: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对峙情况下的“特殊产物”,1949年4月4日出于对“苏联西扩”的担忧,美国以提供“合理”保护为由,拉拢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二:华约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8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 -- WTO)。总部设在莫斯科。

三:欧盟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三大共同体纳入欧洲联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

1 . 北约成立于1949年8月25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是欧洲和北美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军事阵营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2 . 华约成立于1955 年5 月14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战略格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冷战的对峙状态。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3 . 世贸成立于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解纷争,加入WTO不算签订一种多边贸易协议。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还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以及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

4 . 欧盟成立于1993年11月1日。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是一个政治经济共同体,使欧洲各国资源共享,统一外交政策,增强欧洲在世界的影响力、话语权。

北约成立于1949。

华约成立于1955年。

世贸成立于1995年。

欧盟成立于1999年。

北德意志联邦灭亡时间

1864年-1870年间,普鲁士王国先后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帝国诞生。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882年,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一战时的三国同盟军事集团正式建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作为同盟国一员参战。1918年末,此时同盟国败局已定,德国内部厌战情绪高涨。11月3日,由于不满海军部对反战水兵的迫害,基尔水兵起义发生,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11月9日,由于革命已蔓延至全国,皇帝威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并连夜出走荷兰,北德意志联邦灭亡。

简述同盟国与协约国集团建立的过程和特点

十九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过渡,对世界的瓜分加剧,矛盾也突出出来,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包括英法俄的三国协约集团,为对抗协约国以德国为中心包括德意奥匈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酿成了一战的爆发。

特点:属于军事政治集团;帝国主义性质;是战争的祸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在争夺世界的角逐中,都极力削弱对手,拉拢同伙,逐渐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军事集团,即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的形成:为争夺巴尔干,伤、奥关系恶化,德国支持奥国。1879年10月,德、奥签订同盟条约,规定若缔约国一方遭到俄国或英国的攻击,另一缔约国则用兵力援助前者,或者保持中立。后来,德国利用法、意之间为争夺突尼斯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1882年5月,意大利也同德、奥签订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形成,核心是德国。

三国协约的形成:法、俄为对付三国同盟,逐渐接近。1892年,双方签订了军事协定,答应在军事上互相帮助。由于德国积极强占殖民地,威胁了英国的利益,迫使英国不得不协调同法国的矛盾。1904年,英、法签订协定,1907年,英、俄订立协定。至此,三国协约形成。

英日同盟形成时间

英日同盟(Anglo-Japanese Alliance),英国和日本为维护其各自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利益而结成的互助同盟,旨在反对俄国在远东扩张。

《英日同盟》共有3次,第一次同盟条约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条约共计6条,其主要内容为:针对俄国的扩张,双方承认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倘使双方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受到别国侵略或因内部骚乱造成损失时,任何一方均可采取必要的措施;缔结国的一方如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同盟国一方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他国家作战时,另一方应给与军事援助,媾和时也须与同盟国协商;双方还保障英国在中国、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非法利益。

第二次同盟条约于1905年签订,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并规定在遭到任何第三国进攻时,即应提供军事援助。

第三次同盟条约于1911年签订。1911同盟条约中的规定和1905年同盟条约中的规定相同的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关于仲裁条约的规定,它使得年同盟条约的效力不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战争。所以只要问题涉及与美国的对抗,日本就不能再依靠英国,转而加深了对俄国的依靠。因此在日美问题上,英日同盟己失去了其真谛。

一战期间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还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英日同盟完全是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 1921年华盛顿会议期间,在美国施加压力下,《英日同盟》于1921年12月13日宣告终止。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

法兰西三国轴心成立是哪年

法西斯三国轴心形成的时间: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此前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

二战轴心国成立时间

轴心国(Axis power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 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

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包括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

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

此前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於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

轴心国成员

德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 。

意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3日退出 。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

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傀儡政权),1944年8月退出 。

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克罗埃西亚 1941年6月15日加入, (傀儡政权) 。

轴心国成员和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成员国需要加以区分。

作为轴心国成立标志的三国公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而反共产国际协定则是一个针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在其成员遭到第三国攻击、或攻击第三国时,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其他成员国不需要对其宣战。

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只包括上述8国(南斯拉夫在加入后两天退出)。但是历史学家通常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国也算作轴心国成员,虽然事实上这些国家并未加入三国公约。

三国轴心的形成时间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系30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通过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而构成的法西斯侵略扩张体系。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在柏林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史称“柏林-罗马轴心”协定。

1940年。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

二战德日签订的条约

1936年11月25号,日德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号加入该条约,1940年9月27号,三国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德意日轴心国成型。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为期10年的同盟条约。

条约开宗明义地写道,德意日三国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在欧洲和“大东亚”地区建立并维持新秩序。

第一、第二条规定,“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志和意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志和意大利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

第三条规定,“如果三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第五条规定,本条约诸款“毫不影响三缔约国各与苏俄间现存的政治地位”。

此外,为了实施本条约,条约还规定三国派员组成联合技术委员会。在三国条约签订的当天,松冈和德国驻日本大使欧•奥特还在东京互换了几项秘密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如果日本遭到尚未参加欧洲战争和中日战争的国家攻击,德国将全力给予经济和军事援助,并预先尽力给予技术和物质援助,协助日本做好应付此类事变的准备;如果日本同英国开战,德国尽量援助日本;德国将尽全力促进日本与苏联之间的友好谅解;以前属德国而此时由日本受国联委托管理的岛屿,仍由日本统治,但日本应给德国一定补偿;此时由日本占领的前德国属地在欧战结束后应归还德国,届时双方可经过谈判,将这些属地卖给日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017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乔家大院二少奶奶和乔致庸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下一篇:刘德凯为啥看中宁静 皇太极刘德凯评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