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明朝文武官谥号都有什么 明朝皇帝谥号意义

导语: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文武官员和皇帝都有独特的谥号。文武官员的谥号体现了他们的功绩和品德,而皇帝的谥号则反映了他们的治国思想和政绩。本文将介绍明朝文武官员和皇帝的不同谥号意义。

目录导航:

  1. 明朝文武官谥号都有什么
  2. 谥号宪的含义
  3. 谥号只褒不贬吗
  4. 朱元璋的谥号
  5. 朱佑樘谥号
  6. 古代皇帝谥号的含义
  7. 明建文帝谥号
  8. 大明16帝年号及谥号
  9. 谥号带肃有什么品德
明朝文武官谥号都有什么

文:

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武: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穆、刚、德、烈、恭、壮,文、武、定、烈、简、肃、毅、敬

谥号宪的含义

“宪”在谥法中的含义是:博闻多能,能言宪政。它的含义是:温度降低,知识渊博,有很大的能耐。

大体上,“宪宗”一词是对帝王的赞美,赞美他的才智和能力。同样的,也有“完美”之意,无法和“太宗”、“高宗”等象征着最高荣誉的名讳相提并论。

按谥法,行善 可记曰宪 ,在约纯思曰宪 ,圣能法天曰宪, 圣善周达曰宪 ,创制垂法曰宪,刑政 四方曰宪 ,文武可法曰宪 ,聪明法天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 ,懿行可纪曰宪,仪范 永昭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 ,赏善罚恶曰宪

开始的时候,那些混蛋的统治者们还得到了一些不好的谥号,到了后来,拍马屁的日渐增多,做皇帝的人生前再怎么混蛋不堪,也不会得到不好听的谥号了,除非他被废掉或者是没两天就翘辫子。皇帝谥号的拟定,先由百官开始拍马屁,百官根据新皇帝的意思,拟定好后,让新皇帝的看看,满意以后,在南郊装模作样的念一下,算是经过了老天爷的同意然后写道黄裱纸上,精心装裱一番,放到死皇帝的陵里面。

到后来还未死皇帝制作一个印信。死皇帝的谥号,一般在埋葬前奉上,也有追加更改的。不过不管改了多少次,都以最后一次的为准。同一王朝的皇帝的谥号,一般不重复。

按谥法,行善可记曰宪 ,在约纯思曰宪 ,圣能法天曰宪, 圣善周达曰宪 ,创制垂法曰宪,刑政 四方曰宪 ,文武可法曰宪 ,聪明法天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 ,懿行可纪曰宪,仪范 永昭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 ,赏善罚恶曰宪。

谥号宪的皇帝有明代明宪宗朱见深、清朝雍正帝胤禛、辽世宗耶律阮等。

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评定)。文宪谥号最早见于北魏,得谥者仅元晖一人。到清朝,“文宪”这个谥号无人拥有。“文宪”不缺高官重臣,有唐朝的宰相李敬玄、苏颋,宋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象,元朝的翰林学士承旨程钜夫,明朝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濂、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等。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的说法,圣能法天可以称宪,创制垂法可以称宪,文武可法可以称宪。

谥号只褒不贬吗

谥号无褒无贬。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所以有褒有贬。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扩展资料

谥号的分类

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2、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3、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注: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字数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在一个字或者几个字的情形下,人们一般用谥号称呼皇帝,比如隋炀帝。

但是从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六字。清朝皇帝谥号达二十二字。字数这么多,当然就无法当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

朱元璋的谥号

朱元璋逝世后的谥为“钦明启运峻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此后后人又为其增添了谥“圣神文武”。

历代皇帝在死后基本上都被封谥号,几乎都是用他们的一生所作所为来决定逝去的皇帝的谥号,或褒或贬,全在于这个皇帝或是臣子生前所为,明清时期大多是使用年号作为谥号。朱元璋谥号其实也是有讲究的,谥号里面的“钦明”二字是指朱元璋推翻元朝而建立了大明,元朝的统治使得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歧视民族以及对汉族人的不公平规定都使得汉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能好好过日子,有些甚至吃不到饭,后来,朱元璋带领人打倒了元朝,成立了明朝,因此后人给朱元璋谥号中有“钦明”两个字。

而后来加上的“圣神文武”实际上就是指朱元璋在创立明朝初期,用了文武大将,向文将虚心学习,在战争中也不会忘记要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吸取了往代历史中帝王们的教训,在战争中使用的计策也十分的高明,他还采取文将们合理的建议以及措施。不仅如此,朱元璋手下的武将也十分的英勇善战,就连朱元璋本人也毫不逊色,可谓是文武双全。

因此,朱元璋谥号其实是对他的褒奖,不过后世人认为,虽然朱元璋的功绩非常高,但其实朱元璋的过也不少,因为他曾经做过和尚,所以命令所有人都不得谈及“秃”之类的字眼,就算是同音也不可以,否则就视为蔑视他,这就是明朝“文字狱”的由来。

朱元璋谥号是: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明太祖,葬于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佑樘谥号

明孝宗朱佑樘的谥号是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佑樘乃是大明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他也是明宪宗朱见深唯一长大成人的皇子。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明朝第九位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年号弘治。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古代皇帝谥号的含义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政变中被推翻的称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亡国君主称末帝。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明建文帝谥号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大明16帝年号及谥号

大明王朝共有 16 位皇帝,他们的年号和谥号如下:

1.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年号为洪武,谥号为高皇帝。

2. 惠宗让皇帝朱允炆:年号为建文,谥号为让皇帝。

3. 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为永乐,谥号为文皇帝。

4. 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为洪熙,谥号为昭皇帝。

5. 宣宗章皇帝朱祁镇:年号为宣德,谥号为章皇帝。

6. 英宗睿皇帝朱祁钰:年号为景泰,谥号为睿皇帝。

7. 代宗景皇帝朱桂:年号为景泰,谥号为景皇帝。

8. 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为成化,谥号为纯皇帝。

9. 孝宗敬皇帝朱佑樘:年号为弘治,谥号为敬皇帝。

10. 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为正德,谥号为毅皇帝。

11. 世宗肃皇帝朱厚瑔:年号为嘉靖,谥号为肃皇帝。

12. 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为隆庆,谥号为庄皇帝。

13. 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为万历,谥号为显皇帝。

14. 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为泰昌,谥号为贞皇帝。

15. 熹宗哲皇帝朱由校:年号为天启,谥号为哲皇帝。

16. 思宗烈皇帝朱由检:年号为崇祯,谥号为烈皇帝。

需要注意的是,明朝的皇帝庙号和谥号的含义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象征意义,庙号代表了皇帝在庙中的地位,而谥号则总结了皇帝一生的功过。

大明帝国共有16位帝王,他们的年号和谥号如下:
1. 太祖朱棣:明成祖,谥号文皇帝;
2. 仁宗朱高炽:明仁宗,谥号睿文昭武孝圣恭肃端敏宽毅皇帝;
3. 宣宗朱瞻基:明宣宗,谥号圣武烈孝皇帝;
4. 英宗朱祁镇:明英宗,谥号圣仁宪毅皇帝;
5. 思宗朱由校:明思宗,谥号圣献定皇帝;
6. 神宗朱权:明神宗,谥号圣穆宪章神德光启显烈端仁肃恪经毅皇帝;
7. 光宗朱常洛:明光宗,谥号烈皇帝;
8. 熹宗朱由检:明熹宗,谥号显宪睿文神武肃恭孝纯皇帝;
9. 宣宗朱由检:明宣宗,谥号显宪恭纯孝皇帝;
10. 思宗朱由校:明思宗,谥号显宪孝端皇帝;
11. Wen宗朱由校:明文宗,谥号显宪恭萃孝皇帝;
12. 明鲗朱由校:明武宗,谥号显宪恭嗣孝皇帝;
13. 明载淳:明穆宗,谥号显宪恭孝纯皇帝;
14. 朱常洵:明宪宗,谥号恭靖三宪宪皇帝;
15. 明熹王:明仪宗,谥号恭庄古定宪皇帝;
16. 朱柔:明熹宗,谥号宪宁靖简孝皇帝。
这是他们各自在位时的年号和谥号。

谥号带肃有什么品德

根据古代君主谥号依据《易周书,谥法解》的记载,肃的意思是: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古代谥法中分三级:上谥、中谥、下谥。 其中最坏的下谥有:“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肃是美谥中的上谥,按《逸周书》: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带肃的谥号对大臣们而言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谥号文肃的历代名臣有曾布、范钟、王恂、岳正、赵贞吉、朱国祯、沈葆桢、范文程等。包拯谥号“孝肃”,这是宋仁宗以其忠、孝、廉的道德品质而亲自拟定的。包拯对己、对子孙的要求很严,他曾留下家训一则:“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回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谥号忠肃的历史名臣,排第一名的当属明朝的于谦。他的自喻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其一生光辉品质的真实写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036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上古神话十大未解之谜 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千年无人可解!下一篇:三国杀里面虎子什么意思 萌将风云黄月英值得培养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