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数学家李治的故事 金朝历史高中会考数学试卷

导语:数学家李治是金朝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他致力于研究代数学和几何学,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也成为了高中会考数学试卷的考点之一。

目录导航:

  1. 数学家李治的故事
  2. 西宁华罗庚实验学校怎么样
数学家李治的故事

李冶(1192年—1279年),原名李治,字仁卿,自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人。金元时期的数学家。金正大末进士,辟知钧州。

金亡北渡后,流落忻崞间,常与元好问唱和,世称“元李”。晚家封龙山(今河北省元氏县)下,隐居讲学。元世祖至元初,以翰林学士召,就职期月,以老病辞归。能诗词,有《敬斋集》,今有考订之作《敬斋古今黈》40卷传世。另著有《测圆海镜》12卷(1248年)、《益古演段》3卷(1259年)、《泛说》40卷、《壁书丛削》12卷。

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李冶研究代数方法成就天元术

李冶(公元1192年—1279年)字仁卿,号敬斋,栾城(今河北栾城)人。他是金、元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原名叫李治,因为朝廷禁止平民和古代帝王同名,而他的名字又和唐高宗的名字相同,于是就减去了一个点,改名叫李冶。

公元1192年李冶生于金代大兴城(今北京)的一个官僚家庭。

他的父亲李遹是金朝的进士,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曾在大兴府尹胡沙虎手下任推官,负责勘问刑狱的工作。由于胡沙虎篡权乱政,李遹被迫辞职,隐居在阳翟。他为了防备胡沙虎的迫害,把家中的老小,包括还在童年的李冶送回家乡。

李冶从小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他以父亲的正直为人和好学精神为典范。在李冶看来,学问比财富更可贵。在青少时期,李冶有一个好友叫元好问,他是太原秀容人,诗和古文都很有名,李冶对文学、史学、数学、经学都很感兴趣,就与元好问出外求学,拜文学家赵秉文、杨文献为师,不久便名声大振。公元1230年,李冶赴洛阳应试,被录取为词赋科进士,得高陵主簿官职,但他没有赴任。当时有人称赞他“经为通儒,文为名家”。后到钧州(今河南禹县)当知事。

1232年,蒙古军攻破了钧州城,李冶弃职北走,隐居在晋北峰山的桐川。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就在崞县的桐川定居下来。此时他已年过40。金朝的灭亡,使李冶感到政事已无可为,于是他就潜心研究学问。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等。他居住的屋子里,四面墙边堆的都是书,别人都感觉受不了,他在里面却觉得很舒服。与李冶同时代的砚坚说他,世间的书只要是他看见的,没有他不研究的,甚至是“薄物细故”,从不遗漏。

李冶认为,数学虽然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最后一位,但是把它放在“人事”中来看,却是最重要的学问,于是他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研究数学。他主要研究的是天元术。

中国最早的代数成就——“天元术”

宋元时期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对列方程方法的需求。

随着数学问题的日益复杂,迫切需要一种一般的、能建立任意次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中国列方程的思想可追溯到《九章算术》。该书是在东汉前期成书,全书分为九章,其中第八章《方程》,是使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建立了二次方程,但没有明确的未知数概念。到唐代公元6世纪下半叶,王孝通已能列出三次方程。他在《缉古算术》讨论了四类问题的求解。第一类是天文学中的计算问题;第二类是土木工程中的土方问题,主要是求体积,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其体积及长、宽、高,另一方面从已知的某一部分体积及某些参数求其长、宽、高等。问题之复杂超过了以往任何算经。第三类求各种形状的仓房、地窖的高、广、径问题。第四类是已知勾、股、弦三事二者之积或差,求勾、股、弦的问题。后三类问题大都归结为一个方程。王孝通虽然能列出三次方程,但他不懂天元术,完全是用几何方法推导方程,所以需要很高的技巧,不易被一般人掌握。

实际上,在宋之前的方程理论一直受几何思维束缚,如常数项只能为正,因为常数通常是表示面积、体积等几何量的;方程次数不高于三次,因为高于三次的方程就难于找到几何解释了。王孝通的四次方程,是通过两次开平方解决的。经过北宋贾宪、刘益等人的工作,求高次方程正根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在流传下来的宋元数学著作中,最早对天元术进行系统介绍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两部著作。天元术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的方法,是我国早期使用的一种半符号代数,当时它还很不成熟,因此李冶决心把天元术改造得更加完善。

花一生心血写两部数学专著,用五常精思致力成就“天元术”

李冶将一生的心血化为两本珍贵专著《测圆海镜》12卷(1248年)和《益古演段》3卷(1259年)。他在病危时对其子克修说:“测圆海镜一书,虽九九小数,五常精思致力焉,后世必有知者”。他郑重地叮嘱儿子,千万要保存好,不要把它们烧毁了。可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李冶的工作还不能被当时学者的理解,《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两书,是在李冶逝世后三十年才得以付印的。这两本也成为我国和世界至今保留下来的有关天元术研究的最早、最完整而详细的著作。

在李冶之前,天元术还比较幼稚,记号混乱,演算比较烦琐麻烦。李冶在对早期天元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对“天元术”进行了比较大的改进。他认识到,只有摆脱几何思维束缚,建立一套不依赖于具体问题的固定程序,才能实现上述目的。

李冶的《测圆海镜》便是天元术的代表作,他在公元1248年完成了他的代数名著《测圆海镜》。他的天元术与现代列方程的方法极为类似。

李冶总结出的列方程程序是,首先“立天元一为某某”:这相当于现在的“设x为某某”的意思;然后依据题设条件列出两个相等的天元式

西宁华罗庚实验学校怎么样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是名校华罗庚实验学校的一个分校,学校的地理位置的优越,坐落在城市南边新区的中心位置。华罗庚实验学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携百年名校的强大办学优势与西宁市城南新区、西宁市教育局联合创办了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

学校办学规模: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坐落于城南新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21600m2,可设置中小学各24个班级,可容纳2400名学生。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先进,教学仪器按国家一类标准配置,现已装配了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设备,并开通了校园网。学校生活设施,学生公寓建筑面积达6000m2,2000m2的食堂可容纳2000名师生同时就餐。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师资:

在教师万面,有多位老师在三北地区评优课、青海省中小学音美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西宁市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中小学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另有数十篇的教育教学论文在不同的教学刊物上发表。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海赛区中,我校课

题《大黄栽培实验》荣获一等奖,并代表青海省赴昆明参加全国大赛。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特色:

自2004年9月以来,学校本着人文求善,科学求真,艺术求美的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式教育、小班化教学、封闭式管理、军事化生活。建校以来,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人数由最初的5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700多人,教职员工由最初的63人发展到现在的122人。

目前,学生良好的习惯已初步养成,学习成绩显著提高,2007年中考获大面积丰收,中考总体成绩步入全市前列。此外,近几年我校学生在金国初中数学竞赛、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全国"华杯赛"、青海省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西宁市"新概念杯"英语口语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数十个。

学校教学宗旨:

建校以来,青海省副省长、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西宁市副市长、常州市教育局局长、西宁市教育局局长分别来我校视察,对我校的工作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并被两地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所吸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040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孙权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三国东吴的明君有哪些人物下一篇: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 诸葛亮有多残忍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