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夏商西周的经济发展特点 西周建立时间和政治特点

导语: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三个先秦朝代,其经济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贸易的兴起。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其政治特点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编写成书的朝代。

目录导航:

  1. 夏商西周的经济发展特点
  2. 夏商周的起止时间
  3. 夏,商,西周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4. 西周政治经济思想特点
  5. 高一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有何特点
  6. 西周官学的基本特征
  7.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阶段特征
  8. 西周行政区划体制的特征和形成的因素
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特点

(1)农业是夏、商、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的品种较丰富,农具以石器为主,农业水平和耕作技术有较大发展 (2)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这一时代被成为“青铜时代”。玉器加工和纺织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原始的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3)商业、城市和交通业较发达。交通工具种类多,商朝以贝为货币,商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商周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西周从都城到全国有几条宽阔的大马路。over---

(1)农业是夏、商、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的品种较丰富,农具以石器为主,农业水平和耕作技术有较大发展

(2)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这一时代被成为“青铜时代”。玉器加工和纺织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原始的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3)商业、城市和交通业较发达。交通工具种类多,商朝以贝为货币,商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商周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西周从都城到全国有几条宽阔的大马路。

over---

夏商周的起止时间

1、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

2、商朝(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

3、周朝(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

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点:

1、除了东周时期已初步具备封建社会的属性之外,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隶制社会。

2、夏商周所经历的时间都比较长。夏,前2207~前1766,共历441年;商,前1765~前1122,共历643年;周,前1121~前 249,共历872年。

夏商周每一个朝代所享年代,都是中国历史朝代之最。除了夏商周三朝之外,其他的朝代最多享年不过300年。

3、都是以分封制为主的政治体制。从夏朝开始,一直到西周末期,诸侯管理者王朝的地方政治经济,而中央王朝主要还是以接受诸侯供奉及税赋。

到了东周,中央的势力开始急剧衰落,造成了诸侯分争的局面。但是到了秦灭周为止,诸侯之间的纷争还从来没有敢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步。

4、国家基本重礼,各阶级划分得十分严格。即使权倾一时,也不敢枉自到篡权,取代中央的地步。所以权臣乱国的现象很少见。

5、三个朝代均有迁都的历史。而且都是因为原都城因为少数民族的侵扰或者土地的匮乏而导致的迁都

夏朝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商朝起止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周期起止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夏,商,西周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夏,商,西周的历史特征:夏商西周是我国的奴隶制时代,其中西周为奴隶制鼎盛时期。

西周政治经济思想特点

1、中央集权充分巩固政权

2、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度充分展现封建王朝的特色

3、周礼制度等级森严,有系统的典章和规定

4、两京制度可有效地统治殷商移民和周围的少数民族。

5、以井田制度为基础的经济蓬勃发展

6、采取了“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分封制。

1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2.周朝的经济制度:

(1)农业是夏、商、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的品种较丰富,农具以石器为主,农业水平和耕作技术有较大发展
(2)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这一时代被成为“青铜时代”。玉器加工和纺织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原始的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3)商业、城市和交通业较发达。交通工具种类多,商朝以贝为货币,商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商周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西周从都城到全国有几条宽阔的大马路。 

3.周朝的思想文化制度是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高一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有何特点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以加强王权。

2、宗法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加固了集团内部的团结。

3、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宗法分封制维系的统治秩序必然遭到破坏。

西周官学的基本特征

西周官学的特征:

①学术官守,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決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学术和学校都由官府掌握或举办。

②政教一体,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

③教师都由官吏兼任,亦即“官师合一”。

④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⑤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

⑥培养治术人才,西周官学的施教对象是各级贵族子弟,目的是把贵族子弟培养成为具有贵族政治道德思想和军事技能的未来统治者。

孟子曾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正点出了夏商周的政治体制。国家就是阶级分化的产物,国家的建立者成为了贵族,是统治阶级,而其他也就是平民,是被统治阶级。

为了巩固统治,贵族创造学校,用来教育贵族子弟,提高贵族的治国能力水平。而平民是无法接受学校教育的。因此,夏商周时期的教育都是贵族垄断的官学,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成为其最基本的特征。

所谓官师合一,就是各个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授者都是各级的官员。太师、太保、太傅既是国家大臣,也是太子的老师。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是国家的礼官,负责祭祀与典礼之事。

大司乐之下有小乐正、大胥、小胥、大司成、籥师、籥师丞、太傅、少傅、师氏、保氏等各级官员,他们也同样是国学的教师。

夏商周并没有老师这个行业,“师”这个名字来源是师这个武官,他们也负责军事训练,相当于教官,久而久之,人们把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师”。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阶段特征

夏朝:

前2070年,禹----前1600,桀 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

前1600年,汤----前1046,纣 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西周:

前1046年,文王---前771,幽王 镐京(今西安西)

1、夏朝的制度及其特点: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3)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当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 以祖宗的身份来号令各个部族,行使统治权力。

2、商朝的制度及其特点:

(1)内服与外服制度

(2)商王依靠武力和神权来强化王权

(1)内服与外服制度

“服”:本意指服事天子。

内服、外服: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

内服:是指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

外服: 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内外服关系: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因为征战)关系,不完全等同于后世的 中央与地方关系.

(2)商王还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

3、西周制度及其特点: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A、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为巩固周朝的政权和统治

(2)受封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原先的附属国等

(3)权力与义务:权力-诸侯建立诸侯国(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义务-诸侯要服从、朝觐、纳贡、出征.

(4)评价 :积极:(1)对统治:建立新国,疆域扩大。

天下共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统治加强

层层分封,形成上下尊卑等级序列。

(2)对文明:传承与发展。

局限:易割据。(地方独立、血缘松弛)

小结:西周的分封制有何特点?

1.分封的前提条件是周王室的强大。

2.分封的标准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主。

3.分封导致地方建立了有实权的国家(诸侯国)。

4.臣属关系更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对更密切

5.层层分封而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阶段特征有: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西周阶段的特征是奴隶制国家,王权在这个时候的特征不是特别的专制。

他们都是奴隶制的国家,国王是奴隶主阶级的最高代表,国王之下有百官,百官之下有平民,平民之下有奴隶;一般都实行土地国有制,比如说西周的井田制度,手工业已经相当的发达,具有代表性的是青铜手工业。

西周行政区划体制的特征和形成的因素

分封制和井田制

(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4)分封制实质上是在奴隶社会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利用宗法血缘纽带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的制度。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其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

西周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让诸侯国拱卫王室,贡献财物,从而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1)特征:诸侯国与周王室仅是松散的臣属关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划。
政治因素:西周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114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元代,清朝官学的异同点 元朝和清朝历史地位不同在哪下一篇:秦始皇是否是秦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文章评论